鄭建鳳

近年來,壽光市以打造蔬菜產業的“中國芯”為己任,按照濰坊市委、市政府加快蔬菜種業發展的要求,深入實施“蔬菜種子工程攻堅行動”,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全鏈條標準化、對外合作多元化“三大蔬菜種業體系”,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蔬菜種業產業鏈。
“前端抓育種”。近年來,壽光市堅持“內培、外引+扶持”,制定種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億元扶持育種研發,育種研發企業達15家,自主研發蔬菜品種167個。深化院地合作,引導蔬菜種業集團等多家企業,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40多家科研院校開展深入合作。中國農科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壽光研發中心、農業農村部蔬菜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壽光分中心等一批國字號、高精尖平臺先后落戶壽光,開展實體化運行,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科院沈陽所每年派駐40多名科研人員,常駐壽光開展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強化壽光蔬菜種業集團育種創新主體地位,建設投用了具有戰略意義的蔬菜種質資源庫,收集種質資源2.2萬份,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被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第一批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單位。
中端抓繁育。集中打造了“兩帶一區”種苗繁育區,即東部以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為核心的育種研發帶,西部以大西環現代農業走廊為主體的種苗繁育帶,南部以蔬菜大棚發源地為中心的種苗產業發展區,形成了產業集聚、體系健全、集約高效的種苗繁育區域。引導蔬菜種業集團、三木種苗、永盛農業等多家企業在甘肅、海南等地建設品種測試點和制種基地。目前,壽光市種苗年繁育能力達到18億株,占全省的近1/4,種苗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后端抓推廣。自2013年起,連續成功舉辦16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種業博覽會,設立地展區27萬平方米,館展區8000平方米,累計參展單位4200余家,展示國內外42791個品種,推選出993個優良品種推廣,全面展示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新成果。目前,壽光市糧食作物國產市場占有率100%,國產蔬菜種子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其中,黃瓜、圓茄、絲瓜、苦瓜、豆類、西葫蘆、甜瓜、櫻桃番茄等作物已達到90%以上。
抓標準集成。依托部省共建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組建了國家蔬菜質量標準化創新聯盟,成功舉辦四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高峰論壇,率先完成山東區域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執行標準匯編,發布首批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的6項團體標準和山東省首批蔬菜類預制菜、“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規范等3項團體標準,扭轉了以前菜農蔬菜生產靠經驗、品質、產量不穩定的問題。啟動126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研制工作,形成14大類、182個品類的蔬菜標準數據庫,番茄、黃瓜、辣椒、茄子、西葫蘆5項農業行業標準獲農業農村部發布,是國內首批從種苗到餐桌的蔬菜全產業鏈行業標準,實現用標準數據定義“好蔬菜”。


抓產業延伸。以工業互聯網思維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全方位重塑,以產業后端標準化倒逼蔬菜種業現代化,量身定制“壽光蔬菜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質量服務“一張網”、分析預警“一張圖”,構建起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監管服務體系,與世界500強企業正大集團合作的壽光國際蔬果智慧產業園項目,共建正大壽光蔬菜產業示范基地和蔬菜產后化處理中心,引入世界頂級蔬菜自動化分等分級、機械化包裝和信息化儲運等裝備,推動壽光蔬菜向智能化、高端化全面轉型。
抓標準輸出。依托蔬菜全產業鏈集成優勢,在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陜西安塞、四川北川等地建設了標準化蔬菜示范基地,北到黑龍江省五常市的“冬季溫室大棚”,南到南沙永暑礁的蔬菜繁育基地,西到新疆、西藏,從種苗培育到大棚建設、種植管理等方面全鏈條輸出“壽光模式”,為全國提供了集成解決農業“無標生產、無標流通、無標銷售”問題的具體方案。目前,壽光種苗已在山東、內蒙、西藏、江西、四川、貴州、上海等7個省區市的50家認定試驗示范基地進行了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