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是時代的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郴州市蘇仙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圍繞創響“學在蘇仙”品牌,著力打造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讓每所學校都充滿向上的精神,讓每名教師都能體會專業的尊嚴和從教的幸福,為每個孩子創設熱愛學校的理由,傾情譜寫了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引擎發力:好學校建在家門口
紅白相間的教學樓盡顯恢宏大氣;多媒體、班班通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標準化的綠茵場上,足球小將揮灑汗水盡情拼搏;明亮的舞蹈室內,孩子們翩翩起舞放飛夢想……9月22日,記者來到郴州市六中觀山學校,青山掩映下的校園宛如艘揚帆起航的巨輪惹人注目。“學校的建成對我們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露,解決了多年來孩子就近求學的一個大難題。”提起家門口的新學校,學生家長李敏華難掩激動之情。
郴州市六中觀山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王繼兵告訴記者,觀山洞片區位于郴州城東,離市區較遠,長久以來,片區內缺乏優質教育資源一直困擾著不少家長。民之所盼,行之所向。為響應蘇仙區委、區政府“大干九個月,喜聞讀書聲”
號召,2021年底,郴州市六中觀山學校正式動工。學校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可提供學位4020個,依托郴州市六中教育集團的名校優勢資源進行辦學,既緩解了“擇校熱”和上好學等招生入學難題,也為“雙減”
政策的落地落實提供了保障。
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的郴州市一完小城東分校,投資1.5億,現有18個教學班,800余名學生多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一些學生剛入校時不夠自信,禮儀衛生習慣有待提高。為了激活孩子們的精氣神,該校黨支部書記段雪毅將書香校園建設作為了學校工作的重點。學校通過“班班有書聲”經典誦讀、“我從書中來”人物模仿秀、春苗書屋立體繪本書展等活動,讓書香彌漫校園。如今,瑯瑯書聲時時環繞著校園的每個角落,活力校園為孩子們鋪上了自信、善思、博愛的人生底色。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是惠及子孫后代的民生工程。”蘇仙區教育局局長王會清介紹,近年來蘇仙區投入5.93億元,新建市六中觀山學校、市一完小城東分校、市第三十二中學綜合樓、棲鳳渡學校教學樓、良田學校西校區綜合樓、良田百丈村小綜合樓、廖家灣學校綜合樓、五里牌學校綜合樓,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9020個。將好學校建在家門口,已成為蘇仙區大力實施教育“民生實事”的生動寫照。
攪動春水:激活教師動能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長期以來,農村師資力量弱于城區一直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窘狀。為破解這一難題,蘇仙區不斷發力,攪動了全區“強師賦能”的一池春水。
從2016年起,蘇仙區便開始推行青年教師跟進培養計劃,對每名新進老師進行3年跟進培養,發揮名師效應,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批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農村教育的中堅力量,為農村教育帶來了無限動力。
“跟著師傅學習,上路快、起點高。4年時間就讓我實現了‘彎道超車。”棲鳳渡學校青年教師鄧姝萍工作剛滿4年,就被評為了“郴州市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個人”“郴州市蘇仙區優秀教師”。打開抽屜,滿滿的證書獎狀讓她倍感自豪,而讓她感激不盡的師傅張紅霞正是郴州市語文教學名師。
2020年,鄧姝萍接到緊急任務參加郴州市信息技術學科送教送研活動。“整整一周時間,師傅帶著我反復磨課,每一個問題的導入,每一句反饋的表達,都幫我仔細修改。她告訴我,‘不管是什么課,都要回到生活中來。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最終我的示范課在活動中得到一致好評。”鄧姝萍說。
據了解,未來五年,蘇仙區還將培養評選名校長10名、名班主任50名、名師200名,以“三名”工程推動城鄉教育高質量發展。
最美的建筑看校園,最有激情的團體看教師,最幸福的笑臉看學生,最真誠的點贊看家長。在蘇仙區,這樣的教育生態已成為了一幅真實而立體的生動畫卷。“構建和諧教育生態,打造全區教育蓬勃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是我們不變的追求。”面對未來,蘇仙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劉堯蘇信心滿滿。立足新起點,蘇仙區將大力實施教育強區、人才強區戰略,傾注智慧和汗水,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道路上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