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熒

“現在的作業布置得少而精,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干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自從給娃取消了校外輔導后,她臉上的笑容多了。”
“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吃得飽、跟得上,對老師的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生、家長、老師以及身處教育中的每個角色都深深感受到了“雙減”帶來的重大變化。
自“雙減”政策出臺后,永州市積極思考,主動作為,印發《永州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責任清單》《永州市義務教育“三設計三推進”減負提質實施方案》《永州市整治校外違規培訓攻堅行動“四比四看”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有力地回答了“減”什么、怎么“減”等問題,交上了他們的育人答卷。
科學管理,做實校內減負提質
“作業減負首先要解決作業如何設計的問題。”永州市李達中學教務處主任、九年級英語老師歐陽揚說。為此,他們每周都會進行一次“頭腦風暴”。
“這是下周的‘小題專列,學生的分層作業安排我以電子版的形式發給大家。”9月15日15:00,李達中學九年級16位英語老師開展了集體備課,年級教研組組長陽美榮作為主講老師做了發言。
在這份電子版的作業單上可以看到,作業分成基礎性、提高性和拓展性練習三個板塊,教師按學生具體情況布置相應層次的作業。“題目的量是精選的,作業實行‘私人訂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歐陽揚說。
為真正達到作業減量提質的目的,李達中學通過校園網絡平臺建立作業時長監控機制,家長可匿名通過小程序填報孩子的學科書面作業用時,數據匯總后直接發給科任老師。“這個數據很有參考意義,以便科任老師及時調整作業量。”九年級2009班班主任文鶴說。
“媽媽在家里很辛苦,以后我一定要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冷水灘區春江小學五年級學生劉鵬在字里行間表達著對媽媽的感謝。
9月14日星期三,是該校的“無作業日”,當天,學生們化身成家務小能手、健身小達人等。“解除了學生們平時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學會各項勞動技能的同時,學會了感恩。”春江小學校長陽枚艷說。
因景施策,江永縣一些學校緊密結合傳統節日、家庭生活等內容,安排社會實踐、手工制作、繪畫繪圖、節日歌詠等創意作業,既豐富了作業形式,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作業負擔“減”下去,教學質量“增”上來。圍繞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永州市各學校做了積極的探索。
將數學課上在綠茵場上,這是新田縣思源學校聚焦高效課堂設計的生動實踐。
“12個學生請出列,3個人為一組,請問里面有幾個3?”數學老師葉利娟剛拋出問題,就有學生搶著回答:“3個,”
“不對,是4個。”葉利娟邀請學生通過分組游戲的方法對這道題進行了驗證,“到底是幾個,下面請3個學生為一組迅速站好。”學生們迅速行動,答案一目了然,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出了答案。
游戲結束后,同學們直呼“不過癮”。葉利娟又組織學生玩起了“老鷹抓小雞”,讓學生復習乘加、乘減的計算知識,為后面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做輔墊。
加強常態教研是各學校提升教學效益的關鍵所在。冷水灘區鳳凰小學通過開展“教研先行助推‘雙減”活動,讓教師集體備課、研課、磨課,精心設計學習情境和課堂活動,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我們準確把握‘雙減工作的核心要義,創新推出‘三設計三推進減負提質活動,著力構建涵蓋課堂教學、作業管理、課后服務的學校減負提質新模式。”永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贊校介紹。
據了解,永州市786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出臺作業管理辦法,創新作業設計方式,學生作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各地各校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教學質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多彩課后,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9月17日16:30,零陵區荷葉塘學校一片熱鬧景象。
舞臺正中央,國旗社團班的學生穿著統一的軍裝,個個英姿颯爽;舞臺一側,伴隨著一曲氣勢恢宏的《中國龍》,舞龍社團的學生們操著絢麗的龍身,在龍珠的引領下,完成穿、騰、躍等動作;教室里,圍棋社團的學生們兩兩對弈,不相上下……
“這是學校每周一次的課后服務大社團活動,共有27個社團進行了展示。”荷葉塘學校校長蔣衛華說,學校實行“1+X+Y+Z”的課后服務模式,“1”即作業輔導;“X”即個性化學習,如組織學生觀看有教育意義的紅色影片、讀書交流會等;“Y”即特色社團,如舞龍、葫蘆絲、管樂團等;“Z”即奇趣課堂,其中就設置了家長志愿者課堂,讓多才多藝的家長也能進入孩子的課堂中。“課后服務充滿活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蔣衛華說。
同樣的課后服務時間,不一樣的精彩。
9月16日16:30,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第一小學校園里處處洋溢著瑤族文化魅力。走進瑤風園里,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只見學生們嫻熟地將苦瓜清洗、切段、挖空、釀心、入鍋,不到20分鐘,一鍋香噴噴的“江華十八釀”出鍋。
“落實‘雙減政策,為學生全面發展賦能。”沱江鎮第一小學校長黃興華說,“目前,全校共有1900多人參加課后服務,特別是瑤歌、長鼓舞、美食等社團,參與人數有100人以上。”
勞動中的課后服務也別樣精彩。據了解,為不斷豐富課后服務課程內涵,永州市各學校積極將勞動課程融入到課后服務中。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前不久,在寧遠縣印山小學的校外勞動實踐基地里,同學們在勞作間不由地背誦起古詩,經歷了一番勞作,他們對古詩思想內涵的認識感悟更深刻了。
“學校堅持以‘勞動教育為載體,將農耕文化和實踐體驗相結合,讓孩子們參與勞動實踐,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印山小學校長李慧萍說道。
課后服務效果怎樣?永州市堅持“雙維度”抓好課后服務效果評價。永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教育部門通過日常督查等方式進行了解,并組織人員對學校進行客觀評價,常態化開展課后服務經驗交流;另一方面,學校定期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及家長座談會等方式收集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形式和手段。
部門聯動,從嚴從緊抓校外培訓
“雙減”在行動。“一方面,永州市高位統籌,開好減負增效‘方子,科學管理,做實校內提質“里子”;另一方面,永州市強化校外治理,減輕學生家長‘擔子。”黃贊校介紹。
這個暑假,永州市開展暑期校外違規培訓專項整治攻堅任務,組織857人次進行地毯式排查,相關部門出動501人次開展聯合執法,拆除違規廣告105條、整治有資質培訓機構的違規行為40余起、取締無證無照培訓機構40余家、查處“一對一”等地下違規培訓7起。
這是永州市強化校外治理的一個縮影。近來,永州市嚴格落實校外培訓機構“準入、備案、審批、監管”四個關鍵環節政策要求,確保校外培訓機構依法依規依程序辦學;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11個部門為成員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在學生放假等重要時間節點,派出督察暗訪組,公布舉報電話,重點對違規培訓、違規收費、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問題開展集中整治;持續深化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簽訂“雙減”工作教師承諾書近9萬份。
“‘雙減之下,教師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學生作業負擔明顯減輕,課后服務規范有序,人民群眾滿意度切實提升。‘雙減工作關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將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水平,更加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黃贊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