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熒

黨的十八大以來,永州市零陵區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立教之本、行教之源”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堅持教師待遇優先保障,教師工作優先謀劃,不斷提升教師素質,交出了一份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零陵答卷”。
破立并舉:實現師資均衡配置
“由于歷史原因,以前我們的教師分布兩頭小,中間大,偏遠鄉村、城區學校教師不足,城郊學校教師嚴重超編。”零陵區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尹艷介紹說。沒改革之前,我們有所地處城郊的農村中學,全校不到230名學生,配有教師46名,平均每人教5名學生,“就跟帶研究生似的。”
立規矩,破難題。2019年,趁著零陵區被省里列入第三輪“義務教師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試點縣(市區)”的機會,全面落實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
根據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方案規定,在同一農村學校工作9年以上、且任教科目有教師富余的學校教師必須交流進城,達不到9年進城條件的,在鄉鎮之間交流或借調城區缺編學校任教。這一措施出臺后,有力促進了全區教師的合理配置。
零陵區原石巖頭鎮教育組副組長唐慶安是第一批確定交流輪崗的對象,他交流到荷葉塘學校后,不僅擔任一年級班主任,還另教兩個班語文,每周課時量達到12節。為了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他還追著年輕老師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如今知天命的唐慶安說,進城后自己體驗到另一種教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交流輪崗激活了零陵區教師隊伍的一池春水。此外,零陵區通過公開招聘、培養公費師范生、接收特崗教師等方式,解決了教師學科、年齡結構和城鄉分布不均衡的問題。10年來,零陵區新增教師2014人,其中公開招聘981人、人才引進97人、公費師范生487人、特崗教師449人。
培育賦能:為教師成長加碼
“我今年除參加各類教學競賽、初中語文教研培訓外,還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培訓計劃、‘名師培養之備課教研精品研修等,真是受益匪淺!”零陵區黃田鋪鎮學校團委書記楊云嫻談起今年參加的培訓活動如數家珍,表示收獲滿滿。
零陵區把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素質當作名校長塑造、名師培育的重要抓手,以“國培”“省培”“市培”為依托,借助網絡、校本培訓等為載體,基本建成國家、省、市、區、校五級聯動教師教育培訓體系,每年培訓教師10000人次。
區教研部門以14個名師工作室為依托,堅持每月開展集體備課、讀書沙龍、專題講座、送教下鄉等活動,指導各學校加強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培訓力度的加大,有效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目前,零陵區擁有特級教師5人,正高職稱教師9人,市級以上名師、骨干教師118名,還擁有像永州工商職業中專魏華這樣的全國優秀教師,五里堆小學張艷嬌、永州九中文滿華等一批“湖南省優秀教師”。
待遇留人:提升教師獲得感
楊紅梅是石巖頭鎮中心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今年是她工作的第六個年頭,說起在農村學校的日子,她記憶猶新。
“剛到學校的時候,給我安排的房子很小很破舊,宿舍里就一張鐵制的上下床。”楊紅梅說,她和另一個老師擠在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房間。第二年,學校的教師公租房交付使用,楊紅梅也住進了獨立舒適的套間。“感覺終于有了一個自己的家。”
“比城里老師足足高了1300元。人才津貼每月1100元、鄉鎮學校補貼每月200元。”在教師待遇方面,楊紅梅毫不避諱地說。
除讓教師住有所居外,零陵區還十分關注教師健康。醫保兜底納入財政保障范圍,每兩年安排教師免費體檢。同時,零陵區各學校也在為教師的獲得感頻頻加碼——荷葉塘學校組織老師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如“三八婦女節”的團建活動、端午節的包粽子活動等;永州九中每年教師節都召開表彰大會,并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對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進行報道。
“教育是一份良心事業,希望我們的老師心懷‘國之大者爭做‘四有好老師,培育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尹艷寄語教師。面向未來,零陵區將持續擦亮“學在零陵”品牌,推動零陵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