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夢嬌
作為一切教育的出發點與根基,教育者應當追求更加先進、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繪本教學的興起與實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激發和提升小學生的想象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一、正確選擇繪本,協助學生累積作文材料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我的植物朋友》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選擇一株“植物”,并用“觀察筆記”記錄觀察的內容,以便更多的人認識它。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常常從宏觀上描述關于竹子的畫面,比如描繪一片巨大的竹林。這樣的作文很難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觀察能力,以至于造成作文內容雷同、空洞,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可以選用繪本《植物的葉子》作為拓展材料,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簡潔的文字來說明植物的形狀、功能、色彩等,充分展示大自然的迷人,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一邊觀察一邊書寫,然后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觀察視角。這一教學實例,在習作之前,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能夠充實習作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的積極性。
二、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用繪本來增進師生的溝通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這樣想象真有趣》為例,這次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挑選一個主人公角色,大膽想象角色的主要特征,并根據生活中發生的改變,創造出一些有趣的故事。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可以選擇繪本《如果我是一只貓》作為拓展素材。這套繪本圖冊以藍色調為主,有助于學生專注地學習。同時,這套書里的每張照片都是一種不同的人,是一種不同的動物,通過這套圖冊,學生可以走入貓的世界,體驗貓的生命。通過繪本教學,學生能夠認識到貓咪的本質特征、生活方式和與人類的聯系。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下如果小貓真的能以直立行走和說話的方式出現在人間,會有怎樣的劇情。在學生激烈的爭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創作一篇關于動物的童話習作。這樣,教師通過運用繪本中豐富的故事,強化了學生的經驗,讓他們從說到寫加以提升,從而減輕了寫作困難。
三、強化閱讀和寫作的聯系,開展繪本仿寫活動
以繪本《爺爺沒有穿西裝》為例,這本繪本講述了一個很溫暖的故事:小布魯諾還不懂什么是死亡,當看到自己的爺爺被關在棺木里時,他很憤怒。但當他看到自己的爺爺沒有穿上衣服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永遠都不會見到爺爺了,小布魯諾的內心于是充滿了悲傷,這讓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死亡。教師在組織習作之前,首先要讓學生們有情感地閱讀繪本,然后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小布魯諾對西裝和靈魂的認識,以及小布魯諾的心情的變化。當學生們對繪本內容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試著用繪本來刻畫故事的情節,這樣既能減輕學習的寫作困難,又有助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這一教學實例是以繪本為基礎,指導學生們模仿繪本來創作故事情節。繪本故事感人,貼近實際,與學生的認知相貼合,加之在課堂中運用了豐富的體驗,學生能夠把讀書體會融入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把真情融入自己的習作中,從而有效化解了寫作時的感情空白的問題。
四、實現知識的轉移,通過自創繪本提高寫作的效率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文《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為例。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分配作業,挑選一個小型的實驗來進行作業,并拍照記錄下每一個實驗的圖像。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互動,并將實驗的收獲、體會和其他學生進行分享交流。然后教師根據課本上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將實驗的過程都記錄下來。最后,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做“科學繪本”,把圖片貼到相應的地方,把時間、地點、心情等信息都記錄下來。教師和學生把畫好的繪本放到教室的讀書角落。這一教學實例,充分利用了學生們的創造性,把學生習作的結果具象化,使學生在練習中得到了自豪感和榮譽感,從而提高了寫作效率。
總之,與以往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相比,繪本具有獨特的趣味性與多樣性,能夠有效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在小學語文的習作中,繪本的發展具有空前的潛能,是一種符合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新型教育方式,在小學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