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智斌
關鍵詞:人工智能;新聞傳播;倫理問題
在新聞傳播領域中,開始出現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模式,對整個生產流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工智能式的新聞編輯打破了原有的新聞生產與新聞編輯職位匹配,毫不夸張地說,人工智能未來可能會取代職業編輯,有些甚至涉及到了新聞傳播中的倫理問題。
隨著3G/4G/5G互聯網的發展,人們通過手機移動終端就可以獲得信息。新的網絡時代下,人們上網更加個性化(用戶也是信息的發布者)、真實化(實名制)及關聯化(用戶自身可以輻射出一個交際網絡)。人工智能針對人們的閱讀興趣,結合算法推薦,生產具體內容,人工智能編輯的新聞稿早已進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新聞傳播中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為新聞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人工智能與新聞媒介的融合發展使得人工智能技術也進行了跨媒體融合發展。人工智能不斷發展,使得其在新聞編輯、新聞數據傳輸等方面更加方便快捷,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在新聞寫稿中的應用,使得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記者這個角色,重新審視人工智能環境下記者存在的意義。當通過算法等現代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讀者的閱讀習慣等進行追蹤時,人們開始擔心起自己的個人隱私,人工智能千篇一律的寫作方式,也讓人們對新聞報道感到麻木。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中涉及到某些暴力、血腥甚至是對某些公民隱私及名譽的侵犯.帶來一系列社會倫理問題。本文綜合前人的研究,探討人工智能下新聞傳播中的倫理問題,為人工智能未來更好地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的應用提出建議,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人工智能下的新聞傳播現狀分析
傳播者
作為傳播信息的第一個環節,人工智能的出現帶來的是傳播的大數據化,實現了傳播者的大眾化,改變了傳統傳播者的一些形式。傳播者從專業機構的記者編輯變成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傳統媒體傳播者的形式,傳播者從受到約束變為主動生產。傳統渠道下新聞傳播者不可能完全自主,而人工智能則能通過算法計算來進行新聞編輯寫作,傳播者實現了從顯性到隱性的變化。人工智能不僅僅是簡單的新聞從業者,還是新聞內容的編輯者及生產者。而且人工智能能夠接受受眾的閱讀習慣與興趣偏好,能夠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生產針對性的新聞內容。
受眾
傳統傳播中,傳播者和受眾的角色是嚴格區分的,媒體是受到監管的,而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者的角色是模糊的,只是一堆算法進行新聞內容生產,而受眾則是在大數據算法下的個體。人工智能結合相關算法推薦,能夠針對受眾生產具體的內容。
傳播控制
傳統媒體傳播控制主要是來自外部制度對傳媒機構及傳媒內部制度對傳播信息的控制,而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得到了移動終端、3G/4G/5G網絡通信技術、web2.0平臺的支持。在傳播控制上表現出的特點是:傳播者的權力擴大及限制的減少;傳播者責任的模糊化,人工智能機器人傳播者傳播行為主體的不確定性;新聞監管的失效,傳統的國家控制效果不大,特別是對意識形態及價值標準的判斷存在不確定性。
不同于傳統的傳播,人工智能的傳播特點如下:
第一,傳播內容的及時性及針對性。能夠及時對發生在周邊的新聞進行新聞傳播,并結合大數據分析來分配給有很大概率感興趣的受眾。
第二,傳播內容上存在一定隨意性及傳播內容上缺乏報道的深度。人工智能報道新聞會存在新聞報道隨意性、不夠嚴謹、缺乏深度分析的情況。
第三,信息獲取的主動性。不同于傳統媒體下的“賣方市場”,人工智能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是“買方市場”,能迎合大眾進行新聞生產。
第四,能夠結合文本、音頻及圖像等進行沉浸式新聞生產。結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等,進行相應文本或者視頻音頻等形式進行新聞生產。
人工智能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整體來說,目前人工智能處于弱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階段,人工智能沒有自己的意識和邏輯思維,并且受制于功能缺陷,總體而言,沒有什么威脅,屬于人們能夠控制的范圍內。當然,人工智能技術在不斷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強人工智能技術在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自動分析并進行深度學習,特別是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下,給人機關系、新聞傳播及隱私保護等帶來新的風險。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自動寫作、新聞算法推薦等方面應用日益頻繁。以下筆者詳細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報道的影響:
第一,新聞的自動化生產。人工智能首先帶來的是新聞的自動化生產,解放了人類的勞動,提升了新聞生產速度,具體表現為改變了新聞信息收集方式,更新了網絡資源,信息編輯的時效性不斷提升,相對于人的分析而言,人工智能更加客觀。人工智能生產的新聞能夠有效地對新聞信息進行抓取加工,在很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人工智能在新聞采編中的應用看,存在的問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新聞采編的工作變得更加模板化,當然人工智能不斷升級發展,自身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加強。人工智能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新聞采編變得“短平快”,這種新聞采編的方式迎合了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而人工智能能夠結合人們的關注熱點,將相關的文字、數據及視頻圖片等進行迅速編輯,從而快而準地進行新聞生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不知疲倦地工作,使得實時更新新聞播報將成為可能。人工智能提升了新聞生產的速度及質量,人工智能新聞報道可有效避免數據上出現偏差及其模式化發展,另外就是在思辨和情感方面,相比人工方式遜色不少。
第二,新聞的個性化推送。人工智能和人工方式所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可以結合互聯網的大數據來對每個閱讀者自身進行數據分析,根據他們的閱讀習慣等進行相關新聞的推送。個性化的新聞推薦系統可以通過內在邏輯等對用戶和數據之間的關系進行運算,人工智能根據用戶行為數據為用戶進行類似相關新聞的推送,實現閱讀者與新聞信息之間的交互發展,讓人們從海量的新聞中檢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工智能環境下,個|生化的新聞推薦系統得以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根據人們直接或者間接的閱讀習慣等,結合用戶的年齡、性別等個人信息,從而為用戶進行新聞數據的匹配,而大數據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工智能下的新聞推薦系統不斷人性化。這種個性化的新聞節省了讀者對新聞的篩選,當然這種算法新聞是對傳統新聞報道模式的顛覆,個性化算法也導致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限制,人們陷入了一種信息繭房中,思維固化,對于外界信息缺乏溝通聯系,視野開始變得狹隘,最后導致個人主義傾向十分明顯。
第三,新聞報道的全景化。人工智能結合VR和AR技術,在新聞生產過程中對現實模擬不斷接近,各種全景化的新聞報道不斷出現,全景化新聞報道對現實環境的逼真效果模擬等,給新聞生產帶來更大的沖擊,能夠讓閱讀者不僅僅從文字上感知新聞,而且可以從視覺效果中感知新聞,讓用戶沉浸在這種虛擬的世界中。人工智能結合這些技術能夠喚醒人們的感官功能,將數字化的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種以用戶為中心,將用戶置于一種虛擬的但是逼真的新聞現場,能夠拉近受眾與現場的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倫理問題分析
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中產生的主要倫理問題有以下六點:
第一,新聞傳播中真實性弱化。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中,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是很多新聞從業人員等在發新聞稿件之前需要認真核對審核的,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的真實性則受到了挑戰,可能會對新聞存在過度加工的情況,另外缺乏有深度的報道,難以挖掘出新聞背后的真相。
第二,人工智能環境下傳播內容上的倫理問題,表現為缺乏公平正義性等。傳統新聞從業人員在新聞報道中會結合新聞當事人的情況進行報道,從法理和道義角度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人工智能遵循一定的程序算法,在根據近期的熱點等進行算法計算選取新聞報道的風格或語言時會落入低俗化,缺乏公平正義的報道內容。
第三,信息獲取的主動性造成虛假信息不斷出現。人工智能可以結合算法分析來進行新聞生產。人工智能容易將用戶禁錮在人工智能構建的“信息繭房”中,導致對信息認知的片面化。
第四,網絡傳播中的極端行為。人工智能可以結合算法將受眾的評論等聚合到一起,在面對一些公共話題時,人工智能不符合事實的報道特別容易讓受眾走向極端,導致一些非理性的網絡語言行為的產生。
第五,過度傳播。為引起受眾的注意而揭露過多的其他的新聞信息,其中表現最多的是在一些嚴肅的社會性問題中,對社會事件中個人信息的不尊重、隱私的不尊重、過度炒作熱點等。
第六,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聞報道沒有溫度。新聞報道不只是一種消遣娛樂,它可以引導輿論,并對環境變化進行檢測,為受眾提供公共服務。而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報道的工具性較為突出,人工智能僅僅做的是一些機械的新聞采編工作,缺乏獨立的思考,帶來了新聞報道的同質化與單調化。可以說人工智能可以不知疲倦地進行新聞采編,提升了新聞編寫的效率,但是人工智能在新聞報道上缺乏自己的思考,缺乏對相關新聞事件的評論及深入的分析,使得新聞報道缺乏“溫度”。這就造成了人工智能對與新聞采編只是一種符號化的排列組合,給人是一種冰冷冷的感覺,缺乏人工新聞報道下記者的個人情感和溫暖。
人工智能環境下的倫理不規范還會造成社會恐慌,容易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對人工智能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是不利的。
人工智能下新聞傳播倫理構建的具體對策
人工智能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大家的新聞喜好來進行內容生產,但如上所述,人工智能也帶來了很多倫理問題。如何解決,需要大家共同來營造一個好的倫理環境,其中具體的對策如下:
基本原則
人工智能環境下相關的新聞媒介生產需要有一個倫理規范的原則,具體來包括:
第一,自由與監督并舉原則。人工智能缺乏監管,導致了一些倫理失范問題。
第二,權利與義務的原則。人工智能享有信息傳播方面的權利的同時也需要遵守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及道德義務等。
第三,自律與他律的原則。自我監督同時也接受他人的監督。
具體策略
從具體策略上來說,就需要政府、行業及公眾三個層面共同協調,構建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倫理規范。
第一,政府層面。政府層面上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性,建立制度化的網絡治理模式,規避因為話語權爭奪缺失導致的另類公眾表達,這就需要政府做好話語權的讓渡。在未來網絡法律法規的建設中,完善這方面的規章制度。
第二,行業層面。行業層面上主要是從技術和制度規范上來說,通過防火墻技術等加強對人工智能新聞內容的監控。實行網絡的實名認證等,建立行業規范,提高自我凈化的能力。
第三,公眾層面。積極引導,加強對人工智能環境下用戶的媒介素養、社會公德的建設,規范人們的網絡傳播行為。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新的新聞生產形式,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倫理問題。文章通過對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研究,分析了目前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六個主要的倫理問題,并提出了構建新聞傳播倫理的基本原則和具體策略,希望能給相關工作者帶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