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在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仝海村、鮑樓村、王樓村、高樓村,今年考上大學本科的優秀學子們收到來自村里的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獎學金。目前,這些村子已相繼把“孩子上大學村里發獎勵”寫入村規民約,來激勵和培養新一代鄉村優秀學子奮發學習、立志成才。檢索新聞可以發現,近年來國內還有不少鄉村都有類似的助學傳統。
(9月8日據中新網)
當前,鄉村教育面臨的主要短板,一是師資,二是家庭教育。在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國家高度重視,成效顯著。就鄉村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情況來看,民政部2021年的數據顯示,我國仍有643.6萬名農村留守兒童。雖然這些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情況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監督,還需要更多的精神關愛。基于這樣的背景,一些村莊自發采取設立獎助資金的措施,鼓勵孩子努力向學,無疑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方面,這些來自村莊自籌的獎助資金,盡管錢不多,卻體現出重視教育的態度,向鄉村學子傳遞出讀書成才的信號。另一方面,鄉村本土求學上進的孩子多了,未來也會反哺鄉村,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教育是鄉村的重要支柱,承擔著為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條件、文化條件等重要功能。鄉村教育是嵌于鄉村文化、農民權益、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之內的中心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在擺脫貧困之后,鄉村發展仍任重道遠。我們不僅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避免再度返貧,還要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徹底改變鄉村現狀。當下中國不少鄉村紛紛把“孩子上大學村里發獎勵”寫入村規民約,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尊師重教的支持,折射的是希望教育改變鄉村面貌的深切愿望。
找準鄉村教育的發力點,鼓勵更多的孩子努力向學,不斷加強與外部世界的連接,有利于逐步消解城鄉教育不平衡,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