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熊佳麗

新學期開學前,溆浦縣特崗教師招考數學科目第一名的宋海瑞,選擇前往距離縣城32公里的兩丫坪鎮中學開啟職業生涯。優美的校園環境、舒適的教師周轉房以及溫馨的節假日氛圍,都是這所偏遠農村學校“留住”宋海瑞的原因。
在教育分布線長面廣的溆浦,像兩丫坪鎮中學這樣的“珍珠”擲地有聲地散落在山河間。黨的十八大以來,它們或新建落成向陽屹立,或經改擴建軟硬件提升,為孩子們提供著家門口優質的教育資源。
作為湖南省“教育強縣”,溆浦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發展放在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統籌推進。“十三五”期間全縣共投入12億元,著力破解學校硬件建設“破舊差”的難題。
誰曾想,今年8月剛到任的兩丫坪鎮中學校長周心景,與上一任校長舒朝暉竟是同班同學,他們的母校正是兩丫坪鎮中學。“初三那年,學校決定規劃搬遷至遠離集鎮的山坳上,我們每個班都領了任務,一起去為新校建設開荒搬石頭。”盡管沒能在畢業前搬入新校區,但周心景卻和舒朝暉接力延續著母校的蓬勃生機。
2019年,政府投入資金逾千萬,對兩丫坪鎮中學進行改擴建,為學生們帶來了全新的200米環形跑道運動場、裝配教學一體機的教室、可容納600人就餐的食堂等,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校迎來煥新。
周末,家在外縣的宋海瑞與同事們一起打球、登山、拉家常,雖不在父母身邊,但大家伙的溫暖陪伴助力這位年輕教師進入工作狀態,實現自我價值。
2019年國慶假期返校,小橫垅鄉中心小學的學生們發現了校園里一件新事物:風雨連廊。長久以來,山區多雨水日曬的氣候特點影響著師生在校活動,且從教室去食堂打飯、去宿舍休息的路皆為露天。“周一沒帶傘,一周都要淋雨。”校長張勇兵將學生們的困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隨即開始立項申請,建成了連接學校教學樓、食堂及宿舍的60米風雨連廊,此舉當時在全溆浦的農村學校尚屬首例。
不僅是風雨連廊,學校還爭取到了全縣學生預防近視護眼項目,給21間教室裝上了23盞防近視護眼燈。“我坐在后排,黑板的反光讓我覺得刺眼,經常看不清黑板上老師寫的字。”新裝上的護眼燈令孩子們很是高興,這下不論坐在哪個位置,都能舒適地看黑板了。
在城區,圣達學校、芙蓉學校、雅堂芙蓉學校的新建同樣熱火朝天。站在操場上,溆浦縣芙蓉學校校長向彬思忖望向遠方,“讓全校超六成的留守兒童自信綻放的舞臺,到底在哪里?”忽地,幾個學生傳球射門的歡笑聲讓他頓悟:這么好的場地,發展校園足球恰如其分!
2021年,溆浦縣芙蓉學校開始常態化進行班級足球聯賽,讓“快樂足球”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同時為校足球隊配置專職教練,選拔出了一批有韌勁、敢拼搶的足球小將,代表溆浦出征懷化全市青少年足球聯賽,并成功獲評“全國中小學足球特色項目校”。
“新增2250個學位,也增加了農村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2018年,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溆浦一中投入1.2億元完成改擴建,辦學條件極大改善,也有效解決了縣域大班額問題。
為應對學位增多帶來的一系列變化,溆浦一中一手抓養成教育,一手抓精細化校園管理,為每位一中學子的圓夢起點護航。“今年高考,我校的本科上線率達84.5%,創下歷史新高,有1177名高三應屆畢業生走向大學校園。”校長黃喜說道。
7年來,溆浦縣中小學校新建、改擴建、提質改造鄉村小規模學校338所、實施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50所、新建教師周轉宿舍2937套。同時,全縣投入近2億元實施信息化2.0工程,累計完成“班班通”多媒體教室建設3158間,實現了全縣所有學校“班班通”和不低于200M的網絡接入全覆蓋。
“讓每一個孩子上好學,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夙愿。”溆浦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杰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