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德
隨著我國教育系統的不斷改革升級,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育院校及教師等從核心素養出發,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并在實際生活中逐步運用,同時使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扎實掌握數學知識,逐步學會舉一反三,實現數學綜合素質的提升。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入門階段,是漫長學習生涯的開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升級,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比較有難度,因此要結合學生學習現狀采取教學策略,以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深奧的數學知識,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上數學科目,實現高效學習。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現狀
(一)課堂氣氛壓抑,教學方法較傳統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模式普及范圍越來越廣,但我國的創新思維應用現狀不夠樂觀。就我國大部分小學課堂教學實際情況而言,教師仍然是數學課堂的教學主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仍舊存在大部分課堂中,課堂長期處于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狀態,在課堂有限的幾十分鐘內,學生很難發揮主動思維,課堂氣氛壓抑,導致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長此下去,學生一直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造成阻礙。
(二)思維定式不利于培養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群體,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通常選擇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的解題方法進行固定教學,這種教育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思考,在遇到問題時會套用之前學過的解題方法,很少運用創新性思維解決問題,將思維固定在特定范圍內,在面對陌生問題時不會轉化思想,學習效果得不到真正提升,嚴重影響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從眾心理限制學生主動思考
在實際教學中,當教師提問數學問題時,往往只有幾個人會回應教師并說出答案,當發現自身答案與他人不一致時,會在內心懷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不堅持自己的答案,甚至改成與他人一致的答案。這種從眾心理會導致學生個性發展受到限制,甚至逐漸喪失思考能力,形成思維惰性,給創新思維的培養帶來阻礙。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改范圍的不斷擴大,小學數學教育理念在不斷完善與更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創新思維乃至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培養學生個人良好素養、友好關愛等的基礎上,將數學教學與核心素養充分結合起來,實現創新思維的形成和提高,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基于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一)重視概念教學,扎實掌握基礎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概念教學,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思考、總結等提煉重要信息,通過深入思考和邏輯推導掌握數學理論概念和數學邏輯公式,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在反復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對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理解,逐步改變小學生固定的思維方式,使其學會靈活思考問題。重視概念教學,可以使小學生既能真正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吸收知識,逐步形成創新思維,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設計趣味互動環節,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能夠對感興趣的知識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究,并轉化為主動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以數學教材為依據設計趣味互動環節,引發學生主動學習,并深入探究數學知識,對數學知識進行遷移和應用,提高數學綜合素養。可以設計趣味導入環節,從源頭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除法”時,可以給學生講《喜羊羊與灰太狼》中分吃西瓜的故事,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故事的引導下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還可以設計計算比賽,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生普遍對比賽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比賽獲得獎勵更能激發主動學習的欲望。通過設計計算比賽,引導學生運用四則運算方法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學生既要做到快速計算,同時還要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在比賽過程中提高計算能力,進一步夯實數學基礎,實現基于核心素養的創新思維的提升。
(三)培養自主能力,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獨立學習的重要能力基礎,也是形成創新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只有具備充分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校及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自發閱讀、研究學習資料并掌握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自主學習是一種具有明顯優勢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主動地閱讀和思考知識,并積極思考和解決疑難問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和學會知識中難以理解的內容,并自動提取重要的知識理念,深入挖掘數學思維。同時,教師要發揮自身專業性,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進程,對學生的學習進程及節奏進行及時干預,防止學生出現不恰當的學習行為,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發散思維,在科學的學習方式指導下扎實掌握所學內容,準確并科學地掌握專業知識。
(四)利用多媒體資源,拓寬創新思路
隨著信息技術在眾多領域的不斷普及,多媒體資源逐漸被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資源能夠為學生創設豐富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直觀地理解并逐步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面積的計算”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長方形、正方形等面積的計算過程,讓學生在演算過程中掌握面積公式的計算原則和理念,并真正掌握具體內容。利用多媒體資源能夠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和突破數學難題,讓整個學習過程既生動又形象,同時掌握重點學習內容,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五)增強創新思維訓練,夯實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之路的開始階段,也是學生形成創新思維較容易的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科學角度出發,制訂創新思維訓練的計劃,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通過互動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思維,以靈活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大部分小學生由于沒有受過系統的思維訓練,在具體學習數學知識時,主要運用直觀的思維方式解決數學難題,但這種思維方式在應對難度較高的數學問題時無法發揮作用。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現狀為學生制訂思維訓練計劃,使學生在長期的訓練中養成自覺創新思考的習慣,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使思維更具發散性和獨特性。在執行創新思維訓練計劃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和實際題目進行辨析解答,通過靈活的思維訓練方式使學生在已有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轉換思考,使創新思維在解題過程中不斷成熟。
(六)挖掘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創新思維
基礎知識是構成學科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長期學習必須具備的條件。數學學習也不例外。數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關鍵。因此,要注重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挖掘和把握,引導學生用思維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情境,通過情境設計發揮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運用數學思維方法解決數學問題,通過多角度探究和思考數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辦法,在腦海中形成數學知識框架,誘發創新思維,形成思維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四、結語
總之,新教育背景下,學校及教師不僅要采取靈活的教育方式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要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鼓舞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深刻體會數學知識的本質內涵,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并逐步應用到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更要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下形成創新性思維,成長為擁有創新性思維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