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不能成炒房工具
有人向媒體反映,杭州近期出現了一些所謂的“人才代辦”中介,收取30多萬元“代辦費”,就可通過運作幫人獲得杭州E類人才資格。據悉,E類人才可落戶,有房補,還有優先購房搖號資格。
人才政策竟成炒房工具。中介費之所以高達30萬元左右,是因為在杭州樓市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的背景下,拿到搖號資格買到新房,它的升值空間遠超30萬元。巨大的利益誘惑下,購房者、中介、掛靠公司自然敢于鋌而走險。這無疑扭曲了人才政策初衷,也破壞了搖號公平,有損樓市調控的成果。招攬英才是為了地方長遠發展,而不是給投機炒作大開方便之門,所以,對于這類有損公平正義的地下產業鏈,理應及時堵上漏洞,依法依規嚴厲打擊。
“文創”不能成天價月餅噱頭
中秋佳節將近,琳瑯滿目的月餅已經在各大商超、電商平臺上市。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打著“文創”旗號銷售的月餅禮盒不僅包裝繁瑣,而且還搭售宮燈等其他商品,售價不菲。
多部門明確規定,將對單價超500元盒裝月餅重點監管。如果借文創的殼賣高價禮盒,顯然違反了這些相關規定。文創月餅更應關注內在品質。一方面須注重食品安全,把好質量關;另一方面也需要守正創新,月餅可以創新,其文化價值和意義卻不能在“創新”中變味,更不能淪為天價月餅的新噱頭、新變種。雖然月餅是一種情感屬性較強的商品,但終究是一款食品,價格親民才能走進民間、民心。
公攤面積不能成“橡皮泥”
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卻發現套內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31%公攤面積,收房時卻變成了46%……《法治日報》的一篇調查報道,再次將被詬病已久的公攤面積這一話題帶入公眾視野,“取消公攤面積制度”的呼聲再度高漲。
公攤面積主要包括樓道、電梯、大堂等公共空間。現實中,其占比沒有統一的強制標準,如何計算也存在模糊地帶,這就導致開發商很容易在購房者看不見摸不著的公攤面積上做文章。商品房公攤面積不能成為任由開發商玩弄的“橡皮泥”。解決這一問題,公開透明是基本前提。對于混淆概念、虛假宣傳、隱瞞套內面積等情況,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依法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