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這次旱情是非常嚴重的。7月份以來,降雨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上中游來水是1949年以來同期最少,干流沙市以下江段和洞庭湖、鄱陽湖水位是歷史同期最低。”8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表示,水利部已于16日12時啟動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lián)合調度專項行動”,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確保旱區(qū)群眾飲水安全,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干旱形勢少見 成農作物最大威脅
長江全流域持續(xù)高溫少雨,干旱形勢多年同期少見。
據介紹,7月以來,長江流域大部持續(xù)高溫少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5成;長江及洞庭湖、鄱陽湖水系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長江流域旱情發(fā)展迅速,截止到8月16日下午3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長江流域6省市有78.3萬人次因旱災需要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1764萬畝。
中國氣象局指出,當前正是南方秋糧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期,高溫疊加干旱將導致花粉活性下降、影響結實率,給秋糧生產帶來嚴峻挑戰(zhàn)。除了局部糧食作物,高溫干旱也對部分地區(qū)蔬菜造成影響。極端高溫天氣下葉類蔬菜白天基本不長,只有晚上才能生長,出產量嚴重不足。
持續(xù)高溫天氣亦影響著果樹、茶樹等作物生長。由于最近蘇州太湖生態(tài)島(金庭鎮(zhèn))遭遇60年不遇的嚴重干旱,太湖水位創(chuàng)下20年來的同期最低。不少池塘、河道均已干涸,山上茶樹、果樹缺水嚴重,面臨枯死。
已向中下游地區(qū)補水53億立方米
據氣象預測,長江流域未來一周仍將維持高溫少雨,8月份降雨、來水也總體偏少,旱情可能持續(xù)發(fā)展。旱區(qū)群眾飲水、農業(yè)用水如何保障?
對此,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回應稱,8月份以來,水利部門已調度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庫群向中下游地區(qū)補水53億立方米。
據劉偉平介紹,此次抗旱供水聯(lián)合調度主要調度三個水庫群,涉及數十座骨干水庫。第一個水庫群是長江上游水庫群。梯次調度長江上游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等梯級大型水庫,向三峽水庫補水3.5億立方米,這是第一步,先從上游調水,讓水進入三峽水庫。同時,調度三峽水庫加大出庫流量,按11900~125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下泄,計劃向長江中下游補水8.3億立方米。
第二個水庫群是調度洞庭湖水系的湘、資、沅、澧“四水”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計劃向下游補水3.2億立方米。
第三個水庫群是調度鄱陽湖水系的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計劃向下游補水3.3億立方米。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吳道喜向記者表示,納入今年長江流域聯(lián)合調度范圍的控制性水庫一共有51座,其中長江上游包括三峽水庫在內共27座,長江中游包括丹江口水庫在內共24座。
采取五大措施抗長旱、抗大旱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督察專員顧斌杰表示,將采取五大措施抗長旱、抗大旱。
一是優(yōu)化和規(guī)范用水秩序。正確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當前與未來一段時間用水、生活與生產用水的關系,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大牲畜飲水和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二是精準調度水利工程。立足后期持續(xù)無有效降雨的最不利情況,制定流域、區(qū)域水工程調度計劃,并精準實施,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
三是加快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盡快實施庫庫連通、庫廠連通等工程,提高當地水資源利用率。有條件的地區(qū),加快實施原水互濟、清水互補工程和跨縣區(qū)調水工程。山丘區(qū)要截潛流、引溪流,充分挖掘現有水源潛力。
四是用好節(jié)水、調水、限水、送水、拉水等抗旱綜合配套措施,提高抗旱能力。
五是組織旱區(qū)水利系統(tǒng)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包工程、包片區(qū),全力做好技術服務和協(xié)調指導。
(綜合澎湃新聞、中新社、《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