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望海而建的蓬萊閣,一磚一瓦,都仿佛穿越時空,訴說著近千年的滄海桑田。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登上蓬萊閣,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情況,回顧愛國將領戚繼光操練水師、保衛海防的歷史。總書記強調,“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
文化是“根”,是一個民族的群體記憶。以真實的歷史文化遺產為載體,城市的文脈才能得到有效傳承。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持續做好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傳承,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延續著歷史文化的不息根脈。
近日,煙臺市委黨校第99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將教學現場放在了位于蓬萊閣景區內的戚繼光紀念館。56名干部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悟。“參觀戚繼光紀念館,進一步加深了對戚繼光備倭抗倭、戍守邊關事跡的領悟,從思想和靈魂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煙臺市民政局辦公室副主任張海濱說。
蓬萊閣旁,水城小海北側,依托原有備倭都司府建設的戚繼光紀念館于2019年6月正式開館。開館三年來,戚繼光紀念館作為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蓬萊教學區的核心教學點,累計接待各類培訓、調研班次829批,培訓學員3.7萬余人次。
與戚繼光紀念館隔小海而望的,是外形似古船的蓬萊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內有蓬萊出土的四艘元明時期的中外古船,以及舵桿、船木等國家珍貴文物。蓬萊區進一步挖掘古船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綜合運用雕塑、壁畫、模型、場景復原等手段,集中展現登州商港的繁榮興盛、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壯大,并開辟專門展廳展示山東向海圖強、經略海洋的一系列探索。

“四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做好文物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追趕超越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蓬萊閣景區辦公室副主任黃海麗介紹,景區與央視《百家講壇》《國寶檔案》、韓國MBC電視臺《海上絲綢之路》等欄目合作,推出蓬萊閣文物專題片,讓景區的文化“走出去”、文物資源“活起來”。
鐘樓東路1號為蓬萊區新城市建設指揮部所在地。走進辦公樓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古城復興區的規劃圖。聚焦“登州古城”和“蓬萊新城”兩大區域,蓬萊區打造“古城復興”“新城攬勝”的城市新格局,作出“一河三園大古城”的規劃,以蓬萊閣為龍頭、十里畫河為軸線、古建筑群為紐帶,復興蓬萊歷史城區,讓老城看得見文化、摸得著歷史、留得住鄉愁。
“堅持整體策劃、分步實施,適當留白,讓古城真正‘活起來。”蓬萊區新城市建設指揮部登州古城分指揮部工作人員郭舉說,指揮部正與成功策劃烏鎮的浙江旅游科學研究院聯系,作整體的古城策劃,打造文化為魂、內涵豐富、生態賦能的歷史之城,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
“這個地方名為御碼頭,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寧時曾在此處登船。”一河碧水,兩岸青蔥,泛舟于濟寧“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游客在槳聲燈影里談論著、體會著運河昔日的繁華。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濟寧市把歷史文化保護同改善城市居住生活條件相結合,進行精致提升改造。“去年,歷時半年,我們將地處中心城區的任城區266處文物保護點進行精準測繪,為城市項目建設劃出文物保護紅線,并在此基礎上編印了《任城區文物保護地圖冊》,為任城區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提供第一手資料。”任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汪孟軍說。
近年來,山東以“繡花功夫”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深挖歷史資源。去年,全省新增歷史建筑近1000處,全面清查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行為,形成了95條問題清單,實行整改銷號管理。如今,山東各地不少歷史文化街區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中國琉璃發祥地之一的淄博市博山區顏神古鎮,人們來這里踏訪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陶瓷生產窯址。民宿、大師工作室、魯菜美食街區、陶琉精品交易市場、兒童藝術研學基地……完備的產業鏈給前來參觀的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
“顏神古鎮及其周邊有老舊居民住房350余套,廠區荒廢多年,周邊多為棚戶區,房屋陳舊,土地利用率低。我們堅決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推動顏神古鎮歷史建筑綠色化更新改造。引進國內頂尖團隊,通過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運作,把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淀下來,把獨特的建筑風格保留下來,彰顯千年古鎮的建筑之美和時代特色。”淄博市博山區副區長李林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古”和“舊”不是一座城市的包袱,而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如何讓歷史“活起來”,重新成為城市的組成部分,日照市嵐山區在對安東衛古城的歷史復原過程中,摒棄“大拆大建”模式,反而以整體風貌、空間肌理、街巷尺度“不改變”為基本原則。曾經的商賈重鎮,如今仍是全國最大的海產品交易市場。“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融入新時代基因,是嵐山區城市建設最根本遵循。”中共嵐山區委書記焦春鋒表示,這是歷史的優勢,更是歷史使命。
近期,山東評選出山東博物館“‘五位一體推進館藏珍貴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的新探索”、沂南縣文化和旅游局“沉浸式演繹革命故事讓紅色文化體驗生動深刻”等8項典型案例,集中體現山東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方面的探索和創新。
據山東博物館副館長高震介紹,由該館開展的“館藏珍貴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及山東省革命文物數據庫建設”項目,創新性地提出“前置保護修復”這一文物數字化采集工作中從未出現過的環節,對200件革命文物的本體保護與數字化保護進行融合,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全面完整保存歷史信息。“項目中對山東省革命文物數據庫的開發,利用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是山東省革命文物大數據建設工程的開端。”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山東各地多年來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問題愈發關注,投入資金、人員,并出臺保障舉措,守護紅色基因的弘揚陣地,確保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山東深耕紅色資源,在全省遴選100處革命舊址和27處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編印《山東省依托革命文物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場所》,并在“云游齊魯”平臺上線革命文物專區,制作紅色地圖,向全社會推介。同時,遴選100個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革命場館特色展陳向社會推薦,這是對革命文物、紅色文化的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展示,提升了全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水平。
讓紅色文脈融入城市發展肌理,世代相傳,就需要創新活化紅色歷史。沂南縣文化和旅游局以山東省青代會會址所在地常山莊村為依托,利用村民和革命前輩當年居住的古院落,還原20世紀40年代初的場景。常山莊村里的山東紅嫂家鄉旅游區還打造沉浸式演出小院,推出《跟著共產黨走》《婦救會》《戰地醫院》等6個短劇。演員是當地農民和文藝愛好者,用當地方言演當地事,深情質樸,感動人心。村里還通過土地流轉,打造了農產品加工等多種產業模式,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逐漸回鄉就業。“紅色文化+沉浸演藝”的模式,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與增收。

Guarding Cultural Roots
On June 13, 2018,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scended the Penglai Pavilion in the rain, learned abou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and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patriotic general Qi Jiguang training the navy and defending the coast. General Secretary Xi stressed, “Chinas ancient history, modern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constitute the rich history pic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Leading officials should read more history, and absorb more spiritual nourishments from history.”“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key national heritage, and allow outstanding heritage to b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Culture is the “root”, and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a nation. Only when we take re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carrier can we effectively inherit the context of a city. Keeping General Secretary Xis instructions in mind, Shandong has made continuous efforts to ensure the “activated”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boosted the “Top 10 Projects”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continued to foster the undying root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Shandong has made meticulous efforts to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uildings, and to thoroughly explore historical resources. Last year, there were 1,000 newly identified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province. Shandong has fully investigated such acts as large-scale demolition and construction, demoli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construc- tion of pseudo-classic buildings, and made a list of 95 issues to implement rectifications and cancellations. Now,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Shandong have become “Internet-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Revolutionary heritage is an engine for recalling the spirit of revolutionary martyrs and drawing on the enterprising strength of the new era.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ll parts of Shandong have pai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revolutionary heritage, put in funds and manpower, and taken guarantee moves to guard the forefront of the red gene, and to ensure that the revolutionary red spirit can be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