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

從2016年底獲批創建“尼山圣地省級特色小鎮”到2017年在“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中公示,不到一年的時間,尼山鎮即拿下國字號招牌,一個歷史悠久、生態優美、富有活力的新尼山展現在世人面前。圣人的哲思,讓這里處處洋溢著古樸厚重之風。
曲阜市尼山圣地特色小鎮位于尼山鎮境內,文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尼山孔廟和尼山書院等10多處文物古跡,有尼山硯雕刻、劉樓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有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山、水、田、林等資源量廣質潔。
尼山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資源,因勢利導,以“圣源”為主題,以世界儒學文化為核心,突出文旅特色,將孔子儒家思想演繹、少年孔子成長故事與現代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相結合,目前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特色小鎮,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近年來,濟寧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以重大項目為牽動,培育新場景新業態,孵化新生態新動能,培育出尼山圣地特色小鎮、牛樓特色小鎮、等閑谷藝術特色小鎮等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展示當地旅游形象和產品,持續提升“文化濟寧”城市品牌影響力。傳承文化基因、建設產業集聚區,濟寧市在這些方面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
在鄒城市石墻鎮,有一個始建于北宋、距今1100多年歷史的上九山村。石屋石院、石街石巷、石碾石磨,走進村里,仿佛置身于石頭營造的世界。村內完整保存著3條明清時期石建街巷和240余座石建住宅院落。

鄒城市依托石頭村得天獨厚的優勢,堅持傳承歷史文化,留住鄉愁記憶,以上九山古村落為核心資源,打造上九山記憶特色小鎮。村民遺棄的老房子、舊宅子變成了經典特色小院、各類傳統作坊,以前破舊的村莊成了人氣景區。如今的上九山記憶特色小鎮集民俗展示、文物展覽、影視拍攝、休閑觀光為一體,是一個以鄉愁記憶為主題,具備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制造功能的休閑小鎮、文創小鎮。
從地方視角看,山東各地的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積淀各有不同。深入挖掘和總結各地獨有的文化資源,有利于把不同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示出來。
生銹的瓦工工具、破舊褶皺的軍大衣、綠漆剝落的行軍水壺、盆底生銹的搪瓷盆,一卷卷書本、一件件舊物,把人們帶到過去那個崢嶸歲月中。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不少青年離開家人,遠赴偏遠鄉村,積極投身到艱苦的農村建設中去。當時,位于墾利縣的原國營黃河農場也迎來大批知識青年,特別是山東生產建設兵團組建后,這里是一師師部所在地,下轄4個團級單位,來自濟南、青島、淄博等城市的1萬多名知青在這里屯墾戍邊,他們用花樣年華、炙熱汗水,譜寫了一曲別樣的青春之歌。農墾、軍墾,凝聚成黃河三角洲上一種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成為黃河口文化的重要元素。
占地350畝、建筑面積2.28萬平方米的黃河口知青小鎮,依托原黃河農場現存建筑群,充分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和軍墾、農墾、知青、兵團、農場等文化基因打造而成,是傳統特色文化與新時代文化創意相融合的文旅樣板。
小鎮中保留了許多當年的時代風貌,富有年代感的標語,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樹,彎彎曲曲的石路,由老房子改建而成的特色民宿,被石板路分成一個個獨立的院落,激情歲月懷舊園、知青博物館、知青藝術館……來到這里,那些過往的歲月一一浮現,飽含的文化元素猶如一部內涵豐富的歷史巨著,耐人品讀。
文化特色小鎮只有立足自身的資源條件,將自身特色文化發揮極致,才能越走越穩、越走越遠。在山東,諸城市恐龍文旅特色小鎮,以恐龍文化為主題,集科研科普、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于一體;日照市巨峰茶香特色小鎮,一邊深入挖掘茶文化,一邊做優茶園載體,把傳統的農業優勢轉化為旅游資源;高密市紅高粱特色小鎮以莫言文學和紅高粱文化為核心,探索實踐出文學IP的特色小鎮開發建設模式。
特色小鎮只有圍繞文化元素,抓住關鍵、發散思維,提供多樣的文化體驗,才能實現小空間大輻射,推動可持續發展。
簡約工業風的墻體,高顏值的美術館,風格迥異的油畫作品,浪漫復古的藝術氣息……一說到威海的文藝聚集地,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中國油畫小鎮。在這里,文藝復古的建筑風格與當代油畫藝術完美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空間。
中國油畫小鎮是一個在地理空間上以孫家疃街道為運營核心、以全域威海為發展平臺,在發展要素上以油畫藝術產業為支柱,在資源整合上以國內中高端油畫藝術機構和藝術市場為主體,以世界知名油畫藝術機構進駐為抓手的國際化藝術小鎮。
孫家疃擁有大量的油畫創作素材,著名的寫生點有四眼樓、海源公園、三連島、半月灣等,這些景致大大地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吸引了很多原創畫家入駐。“我們經常進行專業、深入的交流探討。小鎮還為我們做免費推介宣傳等。”對中國油畫小鎮提供的各類服務,來自太行山的一位駐地畫家認為,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入駐中國油畫小鎮就好比“背靠大樹好乘涼”。此外,小鎮還建成博覽交易中心,引進近20個畫廊、藝術機構,形成了學術和產業集聚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