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今年38歲,順利懷上二胎。不料,隨著孕期增長,她的雙腿漸漸“青筋暴露”,彎彎曲曲猶如蚯蚓,下肢也經常酸脹不適。醫生診斷劉女士患了下肢靜脈曲張,也就是俗稱的“蚯蚓腿”。靜脈曲張的形成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比較薄弱或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在下肢,日積月累,破壞靜脈瓣膜,導致靜脈壓過高。因此,久站、久坐(包括蹺二郎腿、盤腿等)、便秘、肥胖、孕婦等人群,都容易因下肢血液回流不暢,患上靜脈曲張。靜脈曲張發病率高,在我國約有25%的女性和18%的男性患有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病情有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若聽之任之,后果會非常嚴重。隨著病情發展,會逐漸出現皮膚發黑、濕疹、瘙癢難忍、小腿局部感染。病情進一步進展,將會出現難以愈合的潰瘍(俗稱“老爛腿”)、大出血。若靜脈曲張長期沒有得到改善,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凝結形成深靜脈血栓,在猛然運動時,血栓可能脫落,順著靜脈流到心臟、肺動脈,會造成肺栓塞甚至猝死。
所以,對靜脈曲張不能大意。首先要注重預防,避免久坐久站及從事重體力活動。有些人的職業需要久坐久站,就需要穿醫用彈力襪(靜脈曲張襪)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下肢淺靜脈壓力,預防靜脈曲張發生或復發。如果已出現靜脈曲張,要到醫院診療。
(摘自《海西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