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平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許多生活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鑒于此,本文在分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必要性的基礎上,就如何通過實驗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出一些對策:
一、常規(guī)實驗教學模式要到位
要有明確的實驗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體會到許多學生表現出對實驗的興趣,往往是出于“好玩”、“有趣”。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例如,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和植物細胞的觀察實驗,大綱要求通過“練習”達到“初步學會”的目的,但學生往往只對顯微鏡和顯微鏡的觀察產生好奇而忘記實驗的目的,使教學目標不能完成。因此,對這些實驗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操作的獨立性和準確性上,教師應指導學生嚴格操作,在學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個個“為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驗步驟的掌握,使學生初步、逐步“學會”這些實驗。平時在做生物實驗時,部分學生會出現想不通的情況,思維發(fā)展受到阻礙。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點化,相機點撥,不是告訴,而是“留白”,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頓悟,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并從中釋疑。比如在教學“顯微鏡使用”中物像的尋找時,調焦距就是難點,必須仔細一邊調焦一邊觀察才行。教師要示范引領,指導學生調焦,把握調焦的要領,從而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抓住要點,化難為易,促進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只有把握好以上方面,才能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效果。
二、沖破傳統(tǒng)的實驗模式,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設計實驗是教材只提出實驗課題,而實驗原理的運用、實驗方法的采用、實驗材料的選擇裝備、實驗步驟的安排則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一種模式。傳統(tǒng)的實驗模式是根據教材的目的要求、步驟、方法,教師按部就班地獨立完成實驗的一種模式。為了使實驗課上得更生動精彩,我認為,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設計實驗,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來操作控制,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空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動手動腦,心靈手巧。”例如,在“觀察花的基本結構”實驗中,教材主要選用桃花為實驗材料,但當時桃花尚未開放,怎么辦呢?正當學生苦思冥想時,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馬上意識到此時正是羊蹄甲盛開的季節(jié),可選用它來代替桃花,實驗效果更明顯。因此,學生設計實驗由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完成,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充分體現。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幫助學生對其能力范圍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作適當的點撥。學生設計實驗模式還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三、教師要做好“引導者”
在運用小組合作實驗的教學手段時,進行小組實驗常常會出現學生之間交流停留在淺層次、表面化的問題。這和教師的引導是有很大關系的,在進行實驗、提問、交流的過程中,我們都必須要及時地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應該要認識到,教師是合作實驗學習的管理者和引導者,也是參與者和組織者,在學生進行實驗時,我們不能僅僅站在講臺上看,而要在小組之間游走,及時地進行指導和點撥,從而讓合作實驗教學真正達到預期的目標。總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盡可能地讓每一名學生都擁有創(chuàng)新與合作的機會,為了實現合作學習的目標,小組中的各名學生必須要充分交流,彼此了解,相互幫助,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建立起非常好的關系。在合作小組中,基本上每一名組員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傾聽別人的意見。所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還能夠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從而實現認知、情感以及實驗教學目標的平衡發(fā)展。通過對學生實驗操作的指導,使其在無形之中慢慢領會實驗操作的技巧,進而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水平。增加探究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傳統(tǒng)的生物實驗課堂當中,教師一般會提前將實驗的目的、內容、詳細步驟等告知學生,然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這種方式不但缺少探究性,也不具備創(chuàng)新性。然而,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當堅持“探究性教學”的思想觀念,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遠遠不及學生在親自實驗中所掌握到的知識。所以,生物教師應該轉變實驗教學的形式,用探究性實驗取代演示性實驗,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教學當中,進行設計、實驗、探索以及驗證,進而達到挖掘學生潛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如在學習“消化和吸收”一課時,教師可設計一個探究實驗,即食物的消化,然后提出探究任務:在咀嚼饅頭時為何會有甜味?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采取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極為有利。
初中生物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每個實驗,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使每位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生物學知識和生物實驗技能,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養(yǎng)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總之,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育教學的目的,在生物課堂上,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重視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敢于實踐,貫徹落實生物實驗教學課程新標準,巧用生物實驗,使生物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