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在字典中,“作業”一詞有多種解釋,其中“為完成生產﹑學習﹑軍事訓練等任務而布置的活動。”簡單說,作業就是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并且讓學生課后完成的,一般分筆頭和口頭兩種。在“三新”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對作業的改革卻是少之又少,如果作業不能輔助課堂教學,那就會變成學生的負擔,甚至可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切實有效地進行高中化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以此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談談一點本人的粗淺的看法。
一、高中化學作業的形式
現在的作業形式大約有兩種,一種是口頭作業,一種是書寫作業。在化學上,口頭的作業大多為背誦概念定義、化學式、電子式、結構式、化學方程式、以及物質的性質等等,這是學生比較容易遺忘的作業,也是學生比較好“完成”的作業。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口頭作業的檢查可能只是片面的,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也就給學生可乘之機。因此,口頭作業的檢查最好是以聽寫、背誦、習題演練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每天進行,長期地反復背誦、訓練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自然能夠達到較好的作業效果。
筆頭作業則種類繁多,且量極大,主要是抄寫、默寫、習題、大量試卷。相對于口頭作業,筆頭作業更能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對于筆頭作業的處理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科學地處理。
二、如何科學地處理高中化學作業
作業設計、作業布置和作業批改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為此做了以下嘗試。
(1)作業設計的分層化。平日里總有一些學生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不交作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設計的原則。即便是交了作業也寫得亂七八糟,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這也是最令老師們頭痛的了,針對與這些情況,我在對作業設計的問題上,做了一些嘗試,采取了分層式設計的方法。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的作業設計分為A、B、C三個層面:優秀生作業為A層;中等生的作業為B層;學困生的作業為C層,在每個層面都設置學科代表。每節課下來,三個層面的學生作業量和作業難易度都不一樣,每個層面的學生完成各自的作業時,正確率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讓所有學生都能領略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做好作業的信心,促使三個不同層面的學生可以互相轉化,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競爭欲望。
(2)作業完成應當堂化。作業的設計實現了分層化,每個層面的學生作業量和難易度都比較適度,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差就小得多啦,更便于教師整體把握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教師的指導思想就要向40分鐘要質量,尋求教和學的效率,力求將學生作業完成和教師作業的批改都在當堂內處理,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做到精講多練,講到點子上,練到關鍵處,留足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完成當堂的作業,知道自己當堂的作業情況,發現錯誤,當時就訂正。同時學生在當堂完成作業時,教師要認真地巡回指導,及時幫助學困生發現錯誤。對在完成作業中有困難的學生,要第一時間給予幫助,他們不但樂于接受,而且非常需要,同時,教師對學生做對了的作業題目,隨手用紅筆批改,學生看到自己做對了,就會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發現學生做錯了的作業,教師也可以利用實物展臺進行展示糾錯,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錯在哪里,要從不同層面去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力求多鼓勵少指責。能夠在當堂處理的作業,一定要在當堂處理。從而減輕師生的課業負擔,讓教師輕松地教,學生快活地學。???? ?(3)作業批改的多樣化。眾所周知,作業批改為了達到教學信息反饋和矯正的目的,而完全由教師包辦,全批全改,很難達到這個目的。再說,再好吃的食物經常吃也會感到乏味,換換口味會更好些,批改作業多樣化,也是科學處理作業的重要方面。前面已經談到,處理作業在當堂是一種科學方法。然而,根據經驗,教師在課堂上批改的作業基本上只能占到二分之一,而剩下的一半作業,就要采取另外的形式來批改了。①教師課后批改。教師課后批改作業時,按照C層 →B層→A層的順序批改,改好一層下發一層,讓學生及時抽空進行訂正。②小組批改。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后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或信息小組匯報典型范例及錯題情況。③學生自批自改。教師抽下課前1-2分鐘時間報出答案,由學生各自校對。④教師面批。對于個別成績較差的學生,錯誤較多的又無法獨立訂正的,教師要抽出課余時間一邊面批,一邊輔導,幫助他找出錯誤的地方,指出錯誤的原因及訂正的方法。??? ??(4)作業信息的準確化。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作業處理的真正目的,是收集教學的反饋信息,如果收到的信息不準確,就無法正確調整教學。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具體分析,隨即檢查練習的效果,統計全對人數,錯誤人數,鼓勵有進步的學生,針對錯題,要求學生作上記號,馬上訂正。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作業信息小組。由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作業信息小組,匯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每一單元授完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作業信息小組及時總結正、錯兩種典型,向全班同學作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
總之,科學處理作業,是建立在現代教學論的基礎上,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發展論的觀點進行的分析研究。主要體現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作業、及時反饋信息,要求用最短的時間把問題——解決、評價——糾錯緊密結合為一體,建立“設計作業要分層,完成作業在當堂,批改作業要多元”科學處理作業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