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廳黨組
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省委人才工作會議把戰略人才擺在突出位置,對做好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四川人才工作、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創新平臺吸附人才。人才單靠“繩子”拴不住,純靠待遇留不住,吸引人才關鍵要有好平臺。我們將牢牢把握全球創新資源加速向重大創新平臺匯聚的發展趨勢,打造吸引和集聚人才的高能級平臺,構建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創新平臺體系,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扎實抓好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綿陽科技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建設,爭取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天府興隆湖、永興實驗室,推動天府絳溪、錦城實驗室掛牌運行。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加快國家實驗室四川基地實體運行,力爭在川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后進入國家序列,穩步推進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加快建設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推進爭創高端航空裝備、網絡安全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提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能力。實施高新區提檔升級計劃,推進高新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推動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高新區。
以科技計劃造就人才。優秀人才都是在實踐實戰中成長起來的,戰略人才要放在科技創新主戰場中錘煉。我們將加強人才與創新相互促進深度融合,優化省級科技計劃立項方式,聚焦重大創新任務統籌配置科技資源,引導人才在科技創新主戰場中磨礪成長。加快組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計劃,大幅提升基礎研究經費和資助項目數量,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戰略性前沿技術研究一線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持續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攻關,實施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科技支撐行動,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引導人才圍繞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創新需求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在省級科技計劃中設計和支持交叉融合型研發任務,從科技研發和創新全鏈條實踐出發,探索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多學科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攻關,鼓勵青年科學家在顛覆性技術領域組建跨學科、跨領域扁平化團隊承擔科技任務。
以改革創新激活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關鍵是用好人才。我們將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和人才使用機制,完善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在科技創新主戰場完善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和項目遴選機制,讓靠得住、過得硬、扛得起的戰略人才不斷涌現。健全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完善“揭榜制”“賽馬制”等組織方式,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對領軍人才給予人才梯隊、科研條件、管理機制等配套支持,推動重點領域項目、資金、人才一體化配置。深化科技人才評價改革,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研究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導標準,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產化管理改革試點,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決策和市場化定價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讓有所為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責編/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