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四川大學黨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和四川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將人才戰略作為核心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開創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川大風格的人才工作新局面,著力打造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人才思想政治引領。學校黨委強化頂層設計,構建人才工作體系。發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作用,成立人才工作辦公室,構建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事人才部門專司其職、其他部門密切配合、二級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的新格局。強化政治引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作為首要標準,弘揚科學家精神。選樹“教書育人名師”“立德樹人獎”等先進典型,引導人才胸懷“國之大者”,做新時代“大先生”。落實院系主體責任,強化人才工作保障。指導院系制定人才引育規劃,建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績效評價標準,持續加大人才經費投入,創造條件強化人才工作保障。
完善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學校緊緊牽住改革“牛鼻子”,?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深化校院兩級改革,激發二級單位活力。逐步擴大學院的選人用人、崗位管理、考核評價和薪酬分配自主權,完善學校宏觀管理、學院自主運行、責權利明晰的校院兩級人事管理體制。健全評價體系,推進分類管理。構建分類明確、激勵約束并重的人才評價體系,實行代表作成果評價,注重“小同行”評價和國際同行評價,讓“懂的人”評“對的人”。探索引入市場、社會及專業評價機構等第三方評價標準,創新多元評價方式。堅持以人為本,暢通發展通道。深化職稱改革,強化崗位管理,建立科學高效的職稱、職員評審體系,激勵各類人才立足本職崗位,充分發揮作用。
堅持“四個面向”,打造西部人才集聚高地。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主動參與全球競爭,引進高水平人才。設立人才專項資金,以學科為“靶向”精準引才。舉辦海外推介會、“全球青年學者論壇”招攬海外人才。實施文科學派匯聚計劃,設立文科講席教授崗位,全時全職引進13名文科名師大家。實施特色培育計劃,打造人才蓄水池。重點實施?“雙百人才工程”,以交叉學科平臺和基金為載體,培養青年人才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卓越后備人才隊伍。強化創新驅動,建設重大科研攻關主力軍。打造服務國家戰略的2035先導計劃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鼓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從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為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確權改革提供“川大經驗”。
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著力打造以高端人才為核心的服務保障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生態。堅持人才優先發展,營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環境。建立“三級協同”保障體系。完善省、市、校保障協同機制,疊加放大支持政策效果,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優質、高效、精細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堅持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為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定制并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包,為優秀人才提供免稅、住房、子女入園入學、醫療健康等服務保障,解決人才工作、生活后顧之憂。(作者系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責編/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