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欣 羅睿
【編者按】隨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機制升級為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目前,四川省不少地區正在積極探索“五社聯動”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德鄰”出自《論語》“德不孤,必有鄰”,意為有德之人相聚為伴。德陽市在建設社區綜合體的實踐中,統一使用“德鄰中心”品牌,設立LOGO標識,圍繞“德以惠民、載物、益商、匯智、共治”價值理念,踐行黨建引領下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打造社區服務居民的新場景。
創品牌,打造“德鄰中心”綜合體
“渴了咖啡廳有免費的茶水,餓了烘焙室能吃到新鮮蛋糕,累了可以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站免費按摩?!痹诘锣徶行摹て桨踩f家社區綜合體,黨員佟向偉由衷地感嘆,“綜合體內‘唱跳學樂一應俱全,不辦事大家也想到這里走一走、坐一坐?!?/p>
德鄰中心·平安萬家社區綜合體由平安社區打造,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作用,聯合社會組織、黨群志愿團體等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社區治理,讓居民在綜合體享受溫馨生活。
以社區綜合體為載體推進“五社聯動”,這樣的例子在德陽市處處可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德陽市按照5分鐘、10分鐘、15分鐘的服務覆蓋半徑,分為驛站、社區、片區三級(面積分別為300至600平方米,1000至1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以上),建設以“德鄰中心”為品牌的社區綜合體,夯實治理聯動能力。
在打造社區綜合體過程中,德陽市通過植入黨群服務、生活服務、養老育幼、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休閑娛樂、市政公用七大功能,為居民提供全天候、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務和便民生活服務。德陽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社區綜合體服務將覆蓋60%的城市社區。
聯合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站;吸引愛心企業和單位捐贈物資,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站;設立退役軍人服務站、青少年科普工作站、婦女兒童之家和職工之家……“五社聯動”下越來越完善的社區服務,讓德鄰中心·平安萬家社區綜合體得到居民點贊。
聚合力,激活治理“一池春水”
一大早,在德鄰中心·秦宓邑家綜合體,秦宓社區副主任黃波忙碌起來。黃波介紹:“自2021年2月綜合體建設運營后,這里匯聚了社工站、社會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近一年來已累計開展全齡段公益活動100余場,服務周邊群眾3.5萬人次?!?/p>
在黃波看來,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礎單元,也是匯聚社會組織、社工人才、志愿者、轄區商家、居民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橋梁紐帶”。2021年以來,秦宓社區積極挖掘轄區各方資源,通過聯合創女時代運營公司共同鏈接社會資源為老弱病殘人士開展志愿服務、鼓勵入駐商家積極捐贈社區治理基金等,扎實推進“五社聯動”,讓社區治理的“小溪流”慢慢壯大。
從秦宓社區的做法,可以窺見德陽市匯聚社會力量助力基層治理的一隅。2021年以來,德陽市把社會組織孵化平臺和共享工位作為社區綜合體的標配,積極舉辦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壯大持證社工隊伍,提高持證社工數量和質量;培育志愿服務隊伍,全市已注冊志愿團體2875個、志愿者74.8萬人;增強全社會慈善意識,開展“匯聚社會愛心,助力疫情防控”等宣傳活動,社區治理迸發新活力。
“我不是一個閑得住的人,社區綜合體一建好,我就加入了社區志愿者隊伍。我尋思與其天天無所事事,不如加入志愿者隊伍,做點對社區和居民有意義的事?!鼻劐瞪鐓^居民王大爺說。
“‘五社聯動機制開展以來,社區雖然忙了不少,但是社區匯聚了這么多治理力量,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看見社區鄰里關系更和諧、居民更幸福,大家干勁滿滿!”黃波說。
出新招,開啟治理“智慧大腦”
“請注意!發生車輛違停事件,地點是第一網格?!敝腔凵鐓^管理平臺語音播報響起的同時彈出了預警信息,嘉新社區黨委書記蔣冬梅立即停下手頭的工作,點擊預警信息查看詳情,并立即通過管理平臺指揮調度巡邏車前往處置。
這是嘉新社區為“五社聯動”插上“智慧翅膀”的寫照。過去每當逢集,嘉新社區狹窄的街道上都會擠滿商販、車輛和行人,蔣冬梅帶領網格員、志愿者等巡邏站崗,在各個擁堵點奔忙疏導。但即便這樣,車輛違停、人員擁堵等問題仍然時有發生。
“現在,在德鄰中心·青甜揚嘉社區綜合體打造了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信息能第一時間推送到指揮調度中心和相關網格員,不僅能快速處置各類突發狀況,還能減少配備專人巡邏站崗的工作量,現在車輛違停、人員擁堵等情況減少很多?!笔Y冬梅介紹。
通過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社區還可以利用智慧鷹眼系統查看整個街巷的實景畫面,預覽實時視頻確認預警事件最新情況和位置,方便社區指揮調度。
“五社聯動”帶來的社區治理變化,在德陽市各個社區都肉眼可見。德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黨建引領“五社聯動”機制下,德陽打造共治場景、深化共建機制、實現共享目標,逐步形成人人參與社區治理、人人共享治理成果的局面。(作者單位/葉欣 中共德陽市委組織部;羅睿 德陽市民政局)(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