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詩梅
教師的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币蚨鴱哪撤N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語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師在講授這些文章時,一定要將文章的精華和內涵向學生呈現出來,以便能夠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這就對教師的自身文學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語文老師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能夠運用語言獨特的魅力來向學生傳播課文的內容,用優美的聲音、精巧的措辭將課文的內涵表達出來,并且在對課文進行合理情境創設,使得內容變得更為形象生動具體,將學生帶入到課文中所描述的那個畫面,進行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覺,使得學生能夠盡可能的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路,獲得心靈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如《沁園春.雪》一課教學中,教師先以充滿深情的語言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優美的朗讀中展開想象,再現北國冰雪覆蓋,大氣磅礴的意境和雄偉的氣象。深刻理解課文,體會祖國山河的壯美。同時在朗讀中讀出昂揚奮發的美感,加上詞句節奏感強,鏗鏘有力,音韻和諧,能使人心清氣爽,提高學生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語文教師要以美的語言作為美的品德的載體,深入學生敏感的心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善于運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授課,同樣對提高課堂效果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提問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為了有效將課文串接起來,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提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從而使得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提問所在的文章中去。并且一旦教師對學生提出了問題,學生通常很有興趣并且進行認真的思考,以便促進問題的及時解決,并且在思考中也很容易獲得新的體驗,豐富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
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三、善講故事,將復雜的課文有趣的講出來
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范、鮮明、簡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于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系的笑話、故事、游戲、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地方言、群眾口語、歇后語、古語詞、外來語、術語等均可引人課堂,隨心所欲,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初中學生還特別喜歡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之上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課文,或者豐富教學內內容,教師可以講述與課文相關的對學生理解有幫助的故事,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初中課文中學生普遍感覺到魯迅的文章較為苦澀難懂,且由于時代的差異性使得學生很難正確把握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以及光榮事跡,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使得學生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更為深入,將其多種風格的作品進行比較評析,從而使得魯迅以及作品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飽滿起來。
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適當地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傳道,授業,解惑,在課堂上善于;利用語言的魅力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需求,拋棄落后的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教育創新,采用合理創設情境的方式或者從辯證的角度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忱,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成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