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瑋倩

“百年風華?無錫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無錫市委領導下開展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由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書畫院)具體實施。該項目最終呈現了35件與無錫百年黨史相關的主題美術創作作品,包括國畫、油畫、版畫等,再現了無錫百年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展現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勛。承擔這些選題創作任務的畫家大都與無錫有淵源,或是無錫籍本地人,或是生活在無錫,或是工作在無錫,另有幾位是來自江蘇省內各地的優秀青年畫家。感懷無錫風云激蕩的百年黨史,體察無錫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這三十多位專業畫家用美術語言講好無錫紅色故事,再現百年來發生在無錫的滄桑巨變,共同為無錫黨史“視覺史詩”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嚴肅考證找準題材切入
重大歷史題材類的美術創作,有別于一般的美術創作,在展現時代風貌的同時,更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在無錫市檔案史志館、南京藝術學院重大題材藝術創作研究院等機構的學術支持下,無錫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啟動之初就十分嚴謹。選題論證會上,經過黨史專家和藝術家們反復論證,選出了30余個與無錫相關的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奮斗史創作主題,《社會主義青年團無錫支部成立》《1925年1月中共無錫支部成立》《無錫絲廠同盟總罷工》《宜興農民秋收起義》《中共江陰一大會議》《榮氏企業西遷》《江抗東進無錫》《無錫“鑰匙式”解放》《王莘創作〈歌唱祖國〉》《春雷造船廠》《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深潛嬌子蛟龍號》《萬億GDP城市無錫》……這些選題后來都轉化成了凝聚了藝術智慧和創作激情的丹青史詩。
重大題材美術創作需要建立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表現具體的環境、細節等等,畫家為了創作必須做大量的史料考證,例如那個年代的黨旗是什么圖案、英雄人物英勇就義時穿的衣服式樣對不對等等,這些小細節都成為審稿會上專家提出質疑的問題。畫家們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創作熱情,認真研究史料典籍,反復推敲藝術切入點,將他們對歷史的思考、對藝術品格和理想價值的追求,自覺地灌注到對歷史風云和中國精神的當代表達之中。
陶綴版畫《禮堂演講》表現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的惲代英在無錫省里第三師范學校(今無錫師范)演講,他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無錫的傳播。畫家翻遍了史料,沒有找到當時現場的圖片資料,只得依據所有可查的史實,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史料文字變為可視可感的視覺形象,用藝術的形式再現了當時的歷史瞬間,塑造出她心目中的惲代英在禮堂演講時光輝、英武、正氣的豐碑式的形象。
陳行曄版畫《秘密會議》再現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無錫支部在無錫公花園西社成立時的情景。他選用了以書籍打開的形式表現主題,用黑、白、灰的色調,以老照片的樣式再現當時的會議場景,觀眾立刻從他的滄桑古舊的書籍畫面中真切地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氛圍,感受到百年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先行者們的初心與信仰。
多元視角展現恢宏敘事
按照中國社會發展進程,這些作品覆蓋了建黨百年以來的每個重要歷史階段,共分7個篇章:開天辟地篇(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感天動地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捍天衛地篇(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驚天動地篇(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改天換地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翻天覆地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歡天喜地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震撼人心的歷史瞬間、奔涌向前的時代洪流……一頁頁壯麗的篇章,一段段光輝的歷程,該選取怎樣的視角,淋漓盡致地表達?承擔無錫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畫家們做出了一次生動實踐。
用恢宏的視角和繪畫語言再現宏大歷史場景,是重大題材創作中常見的,從中我們能汲取蓬勃進取、激動人心的力量。陶建榮的油畫《江陰要塞起義》就再現了當年解放軍渡江戰役時,據守在江陰要塞的7000余名國民黨官兵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下成功陣前起義的場景。作品尺幅達到了3.5米寬,畫面中人物眾多,場面宏大,虛實結合,背景天空透著的曙光預示勝利解放,歡呼激動的情緒噴薄而出。馬騰飛和劉利的國畫《怒吼青春——蔣南翔》還原了一二九運動的現實場景,北平的街道上,宜興籍學生蔣南翔作為清華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領導了學生抗日示威游行,喊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句震撼人心的口號。畫面上,眾多學生舉拳吶喊,群情激憤的場景就在眼前。余尚紅的油畫《宜興農民起義》用三角構圖和平涂的繪畫手法表現農民起義,紅色和褐色成為畫面基調色,農民手持短槍、鐵尺、農具、木棍,向城內軍警發起進攻的場面很有視覺沖擊力。
還有一些作品,沒有選擇宏大場面作為表現對象,而是選擇很微觀的視角,主要表現小細節,但是于細微處見宏大,絲毫不影響宏大敘事。
范銳、郎麗巍的油畫《史硯芬——訣別家書》,畫家用畫面表現歷史,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可能就已經蘊含了多種暗示。雨花臺烈士史硯芬,手上和腳上都戴著鐐銬,斑駁的長衫暗示著他在獄中遭受折磨,面臨死亡,他的表情如此鎮定,眼神如此堅毅,就這樣筆直地在牢房里站著。整個畫面只表現一個人物,沒有多余的表達。靜靜地站在這張高2米的油畫面前,我們似乎能通過畫面和人物對話,能讀出他心中堅定的信念,讀出他向死而生的決心,讀出他舍己報國的偉大。訣別家書攥于他手中,無聲勝有聲,沒有宏大場景的微觀表達一樣讓我們很震撼。
梁元的國畫《萬方樓》的樓里閃著微微燈光,抗日救國大計在這樓里商討,微光照亮未來。李思學的油畫《王莘創作<歌唱祖國>》,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歌詞呼之欲出。賴輝的國畫《江抗挺進無錫》,江南抗日義勇軍揮師東進,部隊行軍,同志們腳下塵沙彌漫一路風塵,遮擋不住抗日熱情。一個個畫面在歷史大框架下注入細節的真切,觸發觀眾共鳴和感動。
情感鑄魂直達心靈深處
在無錫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實施過程中,無錫美術館邀請了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協主席周京新,中國美協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委會委員、江蘇省美協副主席陸慶龍,中國國家畫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上海市美協油畫藝委會主任譚根雄,江蘇省油畫雕塑院院長陸俊,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金捷等6位美術界專家看稿,為無錫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質量“保駕護航”。不止一位專家在進行專業評審和指導時表示,要塑造出鮮活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作品要站得住,必定需要創作者的情感投入和情懷表達,創作者只有將自己的深厚情感深潛于美術作品中,才能在作品中鑄魂,才能創作出感動觀眾、記錄時代的藝術精品。
郭瑞卿創作的《1949,無錫解放》讓人眼前一亮,無錫解放的畫面,沒有硝煙沒有炮火,這既有歷史的真實,也是畫家深思熟慮過后的精心選擇。灰色調的城墻中,出現了一道光,城墻下,浩浩蕩蕩的解放軍部隊破開夜色,靜靜入城,他們腳下生光,整齊劃一地進入無錫的城門,遠方蒼穹,繁星點點,預示了黎明將至,也象征希望、象征解放的曙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無錫城區一夜和平解放的背后,是無錫地下黨組織的不懈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無錫人民掌管了管理城市的“鑰匙”,順利迎接解放。用寧靜的夜色而不是彌漫的硝煙,表現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帶給觀眾的感動,直抵心底。


李建鵬的油畫《江陰天塹望無涯》也是一幅極具情感張力的作品。畫家以抗日戰爭期間陳毅勒馬江陰長江邊的瞬間來設定畫面情節,深色的天空塑造出風起云涌的戰爭緊張氣氛,遠處天邊微亮的曙光寓示抗戰終將勝利,陳毅策馬奔馳,于江邊勒馬收韁,臉部表情肅穆,那是一種怎樣的“旌旗十萬斬閻羅”的氣魄,“一片丹心照汗青”的殷殷愛國之情又透過他眺望遠方的堅毅眼神傳遞出來。一個不畏生死的革命者同時又是豪放派氣質的詩人的形象,就被豐滿地刻畫在觀眾的眼前,觀后瞬間就共情了熱血沸騰的革命激情。
原中國美協主席徐里說:“我們欣逢這個昂揚奮進的偉大時代,用美術的方式創造反映人民心聲、歷史重托、時代呼喚的優秀作品,是每一個美術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每一次創作時,都應該意識到,我們是在為未來、為后代記錄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于無聲處聽驚雷。在一幅幅畫作前走過,也是在百年壯闊歷史圖景中的一次穿行。無錫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成果數量雖然不算多,但每一件都是“有筋骨、有溫度”的承載起歷史厚重的美術作品,他們呈現的是百年無錫的悲壯與激昂,沉淀的是時代進程中的不朽和輝煌,傳遞的是砥礪人心、催人奮進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書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