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水月


新教育學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核心,邁克爾·富蘭在《極富空間——新教育學如何實現深度學習》一書中指出,新教育學的目標就是深度學習。關于對深度學習的理解,在我國比較有代表的是黎加厚教授,他認為,“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新的知識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的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作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近幾年,深度學習被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當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內容中,虛假學習、淺表學習的現象非常突出,嚴重制約了思政課作為關鍵課程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是當下道德與法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情緒的管理”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七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學習的幾點策略。
一、學情調查是師生深度交往關系建立的基礎
真實的教學交往的典型特征:平等對話、互相尊重、真誠批評、講求實效和共享智慧。深度學習關系建立的基礎是師生間平等互動、深度對話。尤其是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學習,師生之間是一種精神交往關系,要實現深度學習,筆者認為要盡可能多地與學生商量,課前充分進行學情調查。
比如,在教學“情緒的管理”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對學生做了如下小調查:請回想一件讓你特別興奮或者特別憤怒的事情,回憶你當時是如何表達自己情緒的。你周圍的人有什么反應?當你被負面情緒困擾的時候,你是怎么化解的?請詳細描述一下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表現以及戰勝它的方法。你覺得什么情形下產生的什么負面情緒,是最難控制和排解的?請你盡量詳細地寫下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根據調查結果,設計了三個學習環節:
一是“表達情緒要恰當”。以下是我們班同學表達情緒的方式,請大家判斷是否恰當,并說明理由:學校組織拔河比賽,我們班拿了第一名,我們歡呼慶祝勝利;暑假本來父母答應帶我去海南旅游,但是因為客觀原因去不了了,我非常傷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吃不喝;爸爸答應陪我去看電影,后來有事食言了,我很氣憤,大聲吼爸爸,埋怨他不守信用……
二是“管理情緒有方法”。以下是我們班同學的真實經歷,請你分析他們運用什么方法有效調節了自己的不良情緒:被爸媽批評難過傷心的時候,我就會聽聽喜歡的音樂,看看有趣的書,心情很快就平靜下來了;一個要好的朋友不知什么原因突然不理我了,我幾次想問她原因,她都躲開,我很難過,就找其他朋友傾訴,在朋友的開導下我慢慢地淡忘了;每次考試前緊張、焦慮得睡不著的時候,我會躺在床上做深呼吸,連續做幾分鐘我就能睡著了……
三是“調控情緒我支招”。我班同學在管理自己情緒方面遇到了以下問題,請你幫忙:爸媽不了解我,總拿我和別人比,看不到我的優點,總是批評我,我經常哭,不開心;朋友不守信用,傷害了我,我很憤怒,不知道怎么排解;爸媽總是偏心妹妹,我覺得很不公平、很委屈,感到沒人理解我……
三個學習環節都基于學生真實的經驗、真實的困惑開展,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愿意敞開心扉,真誠交流,因為學生感受到真正被老師尊重和關愛,自己的困惑和迷茫真正得到點撥。正如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所說:“教師需轉變‘我們以自己努力學來的權威知識占據全部空間,就是在對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的理念”,要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充分了解學生、信任學生,搭建平等、安全的學習空間,師生、生生間的深度對話才能實現。
二、情緒情感體驗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度體驗
在杜威看來,真正的深度學習應該是一種由“有”到“無”的狀態,即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本身的“無意識”追求過程,在方法上尤其應注意學生學習興趣、虛心、責任心等“無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啟示我們,在教學中應將學習目標隱藏于學習任務中,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過程,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比如,“情緒的管理”一課,教師是這樣引入新課的:
師:老師第一次來寧波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既興奮又有點小緊張,那同學們現在的情緒如何呢?
生:好奇、緊張、期待、興奮……(老師板書)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調節一下我們的情緒。
播放視頻:祖海演唱的歌曲《為了誰》。
學生被感人的旋律和畫面深深感動,有些學生泛起淚花。
師:同學們可以再說說自己現在的情緒嗎?
生:感動、感恩、激動……(老師板書)
師:短短兩分鐘,同學們的情緒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什么的力量?這說明情緒具有什么特點呢?
生:這是音樂的力量,說明情緒具有感染性。
本節課老師沒有直接布置學習任務,而是讓學生在欣賞直觀生動、真摯感人的音樂MV中巧妙、無痕地達成學習目標,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是增強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的重要條件。學生通過深度參與體驗,深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從而實現深度理解,真正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素養。
郭元詳認為,知識理解的最高境界不是把知識作為結果或工具去簡單占有,而是通過知識理解與學習,獲得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的體驗,這是知識情感價值的意義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過程一定不是冷冰冰的理性思考的過程,學習時的情緒情感體驗才是激發人創造性特質的潛能基礎。
在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環節,老師播放了一個視頻:專業心理醫生示范調節情緒的方法——“蝴蝶拍”技術,與學生一起跟著視頻學做“蝴蝶拍”的放松訓練,使課程與生活深度關聯,這種真實的調節情緒的體驗,才是學生真實的收獲。
在結課環節,老師精心選擇了一首勵志、溫暖的歌曲——《不放棄》,與學生一起欣賞和感受:“一群人,一條路,堅持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一群人,一條心,再苦再累也愿意。在一起,不容易,點亮生命不放棄。不管多少風雨,我們迎風前進,不管多少失敗,我們永不言棄,一路有你。”這種能洗滌靈魂的歌曲,瞬間升華了課堂的主題,不僅讓學生再次感受了音樂調節情緒的神奇力量,更重要的是這種道德感和美感的體驗進一步提升了學習的深度。
三、高階思維及能力的培養是深度學習的核心
赫爾等人認為“深度學習”是學習者通過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和對學習內容的批判性運用,追求有效的學習遷移和真實問題的解決,并以高階思維為主要認知活動的高投入性學習方式。深度學習者關注更廣泛的背景信息以及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重塑信息之間的關系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度理解,這是人類高階思維能力的充分展現。
在“情緒的管理”一課中,學生認識到適度的負面情緒有利于適應突發事件,這是一個學習難點。筆者設計了如下探究題:
請你運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體驗,談談你對負面情緒的認識。
學生通過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分析,對適度負面情緒的正面作用有了多角度的深刻認識,從而對學習內容達到深度理解,這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契機。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搭建深度學習的知識基礎,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持續發展。
就“情緒的管理”一課,筆者設計了如下思維導圖:
當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表層學習問題突出表現在缺失有思維深度的板書,一線教師普遍喜歡設計一些類似簡筆畫的板書,生動活潑有余,思維含量不足,不利于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思維導圖是一種有利于深度理解的心智圖,上述思維導圖的運用大大增強了學生思維的綜合性和延展性,有利于深度學習的實現。
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構建師生平等對話、“無意識”心理情感滿足、高階思維及能力的培養、情緒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運用多種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全身心地投入和感悟,從而促進深度學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