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為了加強全面預算需做好績效管理工作,其目的是通過績效考核針對全面預算體系加以診斷,及時發現企業全面預算短板,在此基礎上有效調整全面預算管理對策,除了診斷管理體系外,預算績效管理還能面向工作人員施加約束力、增強協作力、發掘創造力,使企業可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全面預算水平。如何在全面預算中加強績效管理成為企業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通過探析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策略,以期為提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經濟效益;績效評價
企業預算績效管理主要是指針對各部門、各項目、各崗位全面預算成果進行規范、系統、客觀、精準績效考核系列舉措的統稱。通過預算績效管理能指引企業過好“緊日子”,確保企業能妥善利用現有資源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價值可見一斑,然而有些企業存在預算績效管理目標模糊、績效實施效果欠佳、績效評價低效、績效反饋不到位、績效評價結果未能有效運用的問題,這就會影響企業預算績效管理成效。基于此,為使企業能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探析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優化的必要性
1.助力企業達成戰略發展目標
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的出發點、歸屬點均為戰略發展目標,這說明相關管理活動為企業達成戰略發展目標而服務,在此基礎上考慮企業戰略的全生命周期,注重針對短期預算、長期預算進行績效管理并保障二者能夠銜接過渡,為各期預算深度控制、高效執行提供有利條件,使預算績效可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推進器。企業通過預算績效管理能優化配置現有資源,保障資金、設備、信息等資源能全方位、全員、全過程控制,在預算系統內合理分配有限的資源,同時通過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內控,進而為各部門資源動態流通提供渠道,使各部門能在節約利用資源的過程中形成合力,還能降低企業資源閑置現象的發生幾率。只有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且能滿足戰略發展需求,才能助力企業穩健發展。預算績效管理本身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一部分,這使相關管理活動具有程序性,接受預算績效管理部門監管的資源需通過立項、編制、監督、差異化分析等管理手段的合理運用加以調配。因為預算績效管理能增強全面預算管理的自我約束性,所以可以發揮全面預算優勢助企業達成戰略發展目標。預算績效管理為各部門、各崗位、各項目展開預算活動樹立了標桿,企業營運各環節在展開預算活動時需考慮績效指標,并用該指標衡量預算活動是否合理,同時鞭策各環節努力獲取更高績效,在此基礎上確保企業營運各環節能減少成本、肩負責任、發掘潛力,繼而助力企業達成戰略性發展目標。
2.有效規避全面預算風險
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可能誘發風險,全面預算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預算不準確;二是預算目標不合理;三是預算編制不科學;四是預算審批決策不專業。這就需要企業積極防范全面預算風險,打造規范、透明、高效的全面預算環境,為企業通過全面預算獲得更高效益給予支持。基于此,企業為規避全面預算風險需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主要源于預算績效管理關注企業全面預算的各個環節,如預算資料搜集整理環節、預算編制環節、預算控制環節等,通過針對各環節加強績效考核助力企業發現全面預算缺陷,如預算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不一致、業務端預算控制不到位等,企業在考核結果的驅動下將及時彌補全面預算缺陷,在此基礎上有效規避全面預算風險并解決營運問題,使預算執行、管控、調整、分析等管理質量可有效提高,進而在企業營運中凸顯預算績效管理的價值。
二、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優化的要點
1.強化宣傳,統一預算績效管理意識
企業預算績效管理作為全面預算的一部分亦需保障績效考評全員參與,為使預算績效管理活動能在開始之前消除矛盾,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織就嚴密的預算績效管理之網,企業需注重加大預算績效管理方案的宣傳力度,其目的是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前期的解釋工作,通過客觀、精準的解釋保障企業內部接受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人員能端正態度、化解矛盾、消除歧義,在此基礎上統一管理陣線及預算績效管理意識,為企業順利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活動奠定基礎。
2.壓實責任,層層落實管理目標
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主體主要有四個:一是企業決策層,負責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二是全面預算管理小組,負責制定企業預算績效考核標準、管理原則、實施流程、規章制度;三是企業營運各部門,負責理解并推行預算績效管理方案,積極參與預算績效管理活動,配合完成相關的管理任務,如營運資料及時共享、預算控制效果及時反饋等;四是工作人員,作為落實預算績效管理目標的“主力軍”,工作人員需解析預算績效標準、遵守相關管理規定、爭取最高績效,同時指引員工在績效的鞭策下追求卓越,繼而使企業能與員工共贏。為了使企業預算績效管理質量可有效提高除明確責任外,還需各部門列明責任清單,達到層層壓實責任的目的,在各部門自覺履行責任的條件下落實預算績效管理目標。
3.系統完善,用數字技術加強動態績效管理
企業預算績效管理需保留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勢,能用動態管理思維代替靜態管理思維,在此前提下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因為現階段企業預算資料不斷增多,預算資料分析處理難度加大,所以企業需使用數字技術解決因資料膨脹而造成的預算績效管理難題,一方面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向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預算資料并提升動態績效管理水平。為了做到上述兩個方面需企業從以下幾點切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系統:一是夯實數字化動態績效管理理論基礎,將預算績效管理理論與大數據理論、云計算理論、智能合約等理論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理論并為技術賦能夯實基礎;二是完善基于預算績效動態管理的技術架構,統一架構中的接口標準及數據傳輸標準,為預算所需資料共享、更新、存儲、深挖給予支持;三是加強業財一體化,確保企業營運各業務端能與技術架構對接,保障預算績效管理人員能動態關注業務活動,達到預算績效管理高效觸底的目的,繼而打通預算動態績效管理渠道,利用數字技術完善企業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三、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優化的策略
1.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
若將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看作一條射線,那么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就是這條射線的端點,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有效展開預算績效管理活動。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目標主要是指被評價對象在一段時期內(通常為企業戰略活動周期內)想要達到的效果,如在生產線應用推廣新技術、完成2-3個新品研發任務、新品市場份額擴大10%等,這些具有目的性的預算績效管理預期效果可以助力企業解決怎樣管理、為何管理等問題,進而為企業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給予支持。通常情況下企業年初申報預算的同時提出績效目標,若在執行中調整了預算,那么需調整預算的環節、項目、部門、崗位一并按流程調整績效目標。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目標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預期產出,主要是指企業在戰略性營運周期內的生產(服務)總量;二是預期效益,需專職人員針對企業社會效益、人文效益、生態保護效益、經濟等效益進行績效考核;三是項目收益人、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四是獲取預期效益(預期效果)所需投入的成本資源;五是衡量企業預期產出、效果(效益)、服務對象及受益人滿意度的績效標準。在保障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含有上述內容的前提下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設定績效目標:一是指向明確,相關目標合法合規、實事求是、科學可行,與企業戰略規劃、競爭發展、轉型升級、提效增質等營運要求相符;二是細致全面,受目標驅動的預算績效管理無矛盾、無阻力、無盲區,在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滲透精細化思想,使企業能夠定性、定量描述相關目標,同時相關目標能落細落實;三是流程清晰,企業可使用績效目標申報表以及“上下聯動”型目標設定模式,確保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具有科學性與規范性,能在企業預算績效管理中產生約束力與凝聚力。
2.優化預算績效實施效果
在明確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目標的基礎上專職人員需理順績效活動展開的思路,其目的是優化企業預算績效實施效果。企業中的各部門需遵照預算批復績效目標展開管理活動,通過績效提升部門預算執行水平,各部門需嚴格踐行績效目標,還應在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加強自我監督,側重追蹤部門資金使用情況,在追蹤問效的基礎上做好事中考評工作,在此基礎上優化預算績效實施效果。企業預算績效實施效果若想不斷優化需關注以下幾點:一是關注業務活動,剖析預算目標觸底率,以提高觸底率為導向調整實施對策,達到基于動態思維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目的;二是關注內控效果,經驗表明企業預算績效實施阻力的來源之一是內部控制效果較差,各部門并未構成互相約束、監督與協作的關系,這不僅會出現預算績效管理所需資料不準確的現象,還會出現預算績效脫離實際的現象,這就會降低預算績效實施的有效性。基于此,企業要注重內控,通過內控營造嚴謹、規范的預算績效實施氛圍,在企業文化、組織架構、營運制度、部門權責等方面接受控制的基礎上消除預算實施阻力;三是關注外部環境,如法治環境、競爭環境、市場環境等,在此基礎上發現影響預算績效實施效果的外力,并為績效實施對策調適指明突破口,使企業可借助外力且在問題驅動下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3.加大預算績效評價力度
績效評價主要是指企業依據預算績效目標使用合理、科學、可行的績效評價標準、方法、指標、流程對企業營運資源調配及利用的效率性、經濟性、安全性等方面進行公正、公開、客觀評價活動的統稱。企業預算績效評價作為管理舉措之一,需在評價主體、客體、標準、方法等要素齊全的前提下發揮作用。績效評價主體主要是指企業財務部門,有條件的企業亦可組建專職預算績效管理小組,由該小組肩負績效評價責任,達到明確預算績效評價主體的目的。企業預算績效評價對象(客體)主要是資金,即納入企業預算管理范疇內的各類資金,可分為預算外資金、預算內資金兩大類。預算績效評價貫穿于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可以說只要有資金支出活動就需要進行績效評價,確保預算績效評價能在企業資金消耗全程發揮作用,如反饋作用、診斷作用、指導作用等。預算績效評價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濟性,企業一方面需控制預算績效評價成本,確保評價行為與企業的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需通過評價說明企業經濟效益目標的達成度,為企業以獲取更高效益為出發點調整預算給予支持;二是實時性,發揮動態預算績效評價的優勢,解決評價滯后于企業發展的問題,使評價可及時指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不足之處;三是有效性,預算績效評價方法需科學可用,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可使用數字技術加大預算績效評價力度,例如企業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在財務共享平臺開設預算風險評價模型,只要與預算有關的資料流入該模型就能自動生成預算風險評價報告,專職人員(專職小組)可利用該報告對預算執行、編制、控制情況加以評價,以防控全面預算風險為導向指引企業利用評價結果調整管理對策,繼而提高企業預算績效評價的有效性。
4.注重預算績效管理反饋
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反饋指的是及時披露管理信息,確保參與預算績效管理活動的各部門、各項目、各崗位均能及時了解管理實況,一方面鞭策管理對象糾正預算執行偏差,另一方面鞭策工作人員追求更高績效。預算績效管理反饋是顛覆“從上到下”管理模式的關鍵一環,其目的是通過健全及時反饋渠道解決預算績效管理僅關注企業全面預算結果的問題,經驗表明僅關注預算結果并不能有效防控預算風險,還會因企業預算管理干預不到位而錯失成本控制、沉淀資本盤活的良機。基于此,企業需在預算績效管理中注重反饋,通常情況下短期預算目標達成后就可以展開反饋活動,為了提升反饋水平專職人員可使用管理會計報告,側重發揮該報告形式不受限、內容輸出方式靈活、關注企業資金流通動態等優勢,進而保障預算績效管理反饋客觀、實時、精準。為了使反饋結果可作為工作人員追求更高績效的動力,各部門需組織開展反饋結果說明活動,確保工作人員能及時發現績效較低的原因,以解決預算執行問題及提升全面預算能力為導向組織展開培訓活動,使各部門員工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調整態度、增強技能、加強協作、遵守規程、發掘潛力,繼而不斷提升企業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5.有效運用績效評價結果
企業預算績效評價結果主要是指在評價進程中采用評級、評分相結合的手段對資金消耗情況加以評價而得出的結果,該結果的評價等級主要有四個,即不合格、合格、良好、優秀。企業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屬于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不斷優化的重要依據之一。績效評價結果有效應用的流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予以分析:一是針對預算績效管理結果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公開評價結果,該結果在公開過程中需接受各部門的監督及內部審計監督,其目的是確保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披露客觀、實時、精準;二是利用績效評價結果調整企業預算績效管理對策,將資金監控、項目管理、改進預算視為該結果應用的著力點;三是績效問責,在企業預算績效管理責任層層壓實的基礎上依托責任制及責任清單加大問責力度,使企業管理人員可盡快找到預算績效管理短板并加大整治力度,一方面營造具有權威性、規范性的預算績效管理氛圍,另一方面保障企業獎懲分明,指引工作人員追求更高績效,達到增強預算績效管理約束力、驅動力的目的。為使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更具應用價值需定量、定性予以說明,以預算執行績效為例,總分為12分,資金支出平穩度超75%可得2分,實際資金支出增長率低于10%可得2分,資金到位率為100%可得2分,預算安排資金增長率超10%可得2分,本級預算占企業總預算支出比重3%及以下可得2分,本級預算資金安排占上級預算資金安排的30%以上可得2分,繼而保障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清晰明確,助力企業應用該結果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預算績效管理若想優化升級需企業將強化宣傳、壓實責任、系統完善視為要點,在此基礎上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優化預算績效實施效果,加大預算績效評價力度,注重預算績效管理反饋,還需有效運用預算績效管理評價結果,繼而助力企業達成戰略發展目標并規避全面預算風險。
參考文獻:
[1]張晗博.企業集團產品研發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路探討[J].現代商業,2022(13):170-172.
[2]王淑艷.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財富時代,2022(04):166-168.
[3]祝玲.民營企業全方位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中國中小企業,2022(03):74-75.
[4]劉遂月.內控視角下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02):28-30.
[5]陳娜.企業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研究[J].商訊,2021(25): 85-87.
作者簡介:郝斌輯(1986.02-? ),男,漢族,山西原平人,本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