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2021年9月22日,寧夏賀蘭山東麓的張裕摩塞爾十五世酒莊(王鵬/ 攝)
8月14日至15日,中國葡萄酒技術質量發展大會暨中國酒業協會2022年國家級葡萄酒評酒委員年會在煙臺舉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司司長馬純良表示:煙臺是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祥地,也是葡萄酒傳統產區和優勢產區。這里擁有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開創者——130年歷史的張裕公司,更有葡萄酒生產企業204家,知名酒莊63個。
作為世界七大優質海岸葡萄酒產區之一,煙臺已成為享譽中外的葡萄與葡萄酒名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完整的產業鏈條,不斷進步的科技,讓以張裕為代表的煙臺葡萄酒足以平視世界。
1892年,愛國僑領張弼士在煙臺創建張裕公司,開啟了中國產業化釀造葡萄酒的先河。2022年,有“中國葡萄酒產業發祥地”之稱的張裕迎來它130歲的生日。張裕的130年,濃縮了中國葡萄酒工業的發展史,更是中國葡萄酒不斷擁有自信、走出中國、平視世界的升級歷程。
百年老店是中國文化流傳延續的活化石,其商業生命力不能“因循守舊”。不斷融入時代新元素,才能處處生機盎然。
中國酒業協會2022年8月發布的《影響近現代中國葡萄酒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白皮書顯示,在中國葡萄酒發展史中,張裕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秉承“敢為人先”的精神,張裕人三次引進釀酒葡萄、三次引進國外釀酒師、歷時11年修建大酒窖,終于成功地釀出了屬于中國的葡萄酒和白蘭地。
1954年,葡萄酒建設項目被納入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這一年開始,國家對解放后留存下來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青島葡萄酒廠、通化葡萄酒廠、陜西丹鳳葡萄酒廠、河北沙城葡萄酒廠等老廠先后進行了改造和擴建。到20世紀70 年代末期,全國縣以上的葡萄酒廠增加到40多家。
1978年至2000年,中國葡萄酒進入了產業化快速發展期。1984年4月1日,我國開始實行輕工業部制定的《葡萄酒及其試驗方法》(QB 921-84),這是我國第一個葡萄酒產品標準;1985年,中國葡萄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年度產量首次突破20萬千升;1987年,山東省煙臺市被國際葡萄·葡萄酒組織(OIV)授予“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稱號。
2000年12月,《葡萄酒生產管理辦法(試行)》開始實施,這是中國首部關于葡萄酒生產管理的行政法規。其中對葡萄酒定義、釀酒葡萄、葡萄酒釀造、葡萄酒標簽標識和葡萄酒貯存運輸等五方面進一步做出了詳細規定。
21世紀以來,中國迎來了葡萄酒產業化躍升發展期。2002年,煙臺張裕卡斯特酒莊建成開業,開啟中國葡萄酒高端化時代。
過去的130年承載了近現代中國葡萄酒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張裕的成長史。百年老店是中國文化流傳延續的活化石,其商業生命力不能“因循守舊”。不斷融入時代新元素,才能處處生機盎然。
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消費行業紛紛遇挫。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月至6月,中國118家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總產量為9.65萬千升,同比下降29.39%;總銷售收入為38.53億元,同比下降11.84%;利潤總額為0.76億元,同比下降44.46%。
與此同時,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繼續下降。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2L以下瓶裝葡萄酒進口量為11.34萬千升,同比下降19.29%;進口額為41.86 億元,同比下降12.87%。
2022年上半年,張裕股份營收額為19.53億元,占到了整個中國葡萄酒行業50.69%的份額。對比2021年全年數據,去年張裕營收額占到行業43.8%,張裕的市場份額呈持續增長態勢。
葡萄酒在中國雖有悠久的歷史,但在世界葡萄酒產業近現代史中,從“舊世界”到“新世界”,中國葡萄酒的存在感與影響力一直較弱,尤其在高端酒類中。
8月14日,張裕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釀酒師李記明在中國葡萄酒技術質量發展大會上發布了《張裕公司技術質量發展報告》。
在產品質量發展領域,張裕秉承“三標”戰略:第一是符合食品安全及質量指標的國際標準,這是其作為生產企業的底線;第二是對標國際知名品牌產品感官標準;第三是滿足區域消費者口味標準。
“近年來,張裕打造了包括行業首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在內的九大科研創新平臺,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進步獎32項,國家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設計專利16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團體標準16 項;近五年張裕產品榮獲國內外大獎458項。”李記明說。
葡萄品質決定了酒的品質。以龍諭葡萄酒為例,在種植環節,龍諭酒莊種植師團隊獨創“傾斜水平龍干”架形,遵循“20厘米黃金法則”:統一葡萄的結果部位,采用45度傾斜角度的“傾斜水平龍干”種植架形,根據陽光照射角度及海拔將葡萄結果定位在特定高度,令每一顆葡萄得到最佳通風、光熱條件,使得種出的釀酒原料顆顆濃縮、粒粒飽滿。
得益于優越的風土條件以及核心技術,自開莊以來,龍諭葡萄酒累計斬獲百余項世界大獎,并被德國國際葡萄酒大賽(Mundus Vini)評為“中國杰出葡萄酒”(Best of Show China)。同時,龍諭也是亞洲地區唯一入選2021年“世界100瓶頂級葡萄酒”榜單的酒款。
目前,龍諭葡萄酒已出口至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丹麥、俄羅斯、加拿大等全球5大洲45個國家,成為進駐全球最多米其林餐廳的中國酒莊酒。
此外,作為中國高端白蘭地的開創者,可雅白蘭地以40多項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扎扎實實建立起中國高端白蘭地生產技術體系與護城河。近年來,可雅白蘭地三度斬獲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金獎,并斬獲“全球白蘭地XO盲品賽”冠軍,以黑馬之勢打破世界既定烈酒版圖,成為中國品牌進擊高端化的標桿。
在“張裕旗下葡萄酒與白蘭地高端品評會”上,中國第一座收藏級酒莊丁洛特的產品也收獲了評委們的好評。評委認為丁洛特酒莊酒擁有“充沛的果香,活潑的酸度,豐富優質的單寧”,“酒體飽滿,適合長時間儲存”。
正是憑借對品質、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張裕能夠在高端陣營持續破局,讓中國葡萄酒擁有了從容自信的底氣與實力。

可雅白蘭地
2022年7月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從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在整個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9.8%。”曹淑敏表示,黨的十九大以來,數字經濟發展動能加速釋放。
早在2012年,張裕就率先啟動“一瓶一碼”標識化工程,給每瓶酒賦予唯一的ID,成為國內最早開展產品追溯數字化的酒企之一;2020年,張裕運營全球首個葡萄酒區塊鏈平臺,19條生產線全部實現“二維碼賦碼+區塊鏈”應用,目前已有逾1.2億瓶葡萄酒區塊鏈數據上鏈,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即可輕松溯源一瓶葡萄酒的前世今生。
與此同時,張裕也在不斷推動全員、全域、全時的數字化轉型,打造中國葡萄酒和白蘭地最大的粉絲聚集地——“張裕品質生活+”小程序,搭建一瓶一碼、三碼合一、訂單驅動、掃碼積分及陳列積分獎勵、智慧零售門店賦能等數字化架構。大力發展線上業務,推動傳統電商及新媒體電商、各類積分商城及會員商城的全面發展。
以“數字化”鍛造硬實力的同時,張裕也在大力普及推廣中國葡萄酒文化構筑產業軟實力。今年以來,張裕持續通過葡萄酒主題露天電影消夏酒會、微醺之夜音樂酒會、中國葡萄酒最搭中國菜等新潮活動,讓消費者沉浸式地感受葡萄酒生活的魅力。
目前,在葡萄酒主題一條街——煙臺朝陽街,“張裕130周年·中國葡萄酒時光藝術展”首站正熱鬧非凡地巡展。極具人文氣息的內容呈現與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讓消費者從“張裕”這杯酒中品出了自信與自豪。
“1892年張裕創立,標志著中國葡萄酒產業化正式起步。”中國酒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琦表示,中國葡萄酒時光藝術展梳理了張裕從實業報國、敢為人先到如今引領中國葡萄酒平視世界的歷程,實際上這也是中國葡萄酒行業130年的發展史。正是一代代張裕人的創新與進取,讓中國葡萄酒有了充足的底氣與信心。
馬純良表示,作為中國葡萄酒領軍企業的百年張裕,高度重視品牌保護和文化宣傳,為廣大葡萄酒生產企業樹立了榜樣。他希望葡萄酒業加強品牌建設,做好品牌保護,打造一批叫得響的中國葡萄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