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寶

2021年12月2日,進行運行試驗的牡佳高鐵列車
和往常一樣,從哈爾濱西站出發,孫成斌又乘坐G50次列車前往大連。從事植保無人機銷售工作多年,孫成斌每年都要搭乘高鐵往返哈爾濱和大連之間多次。
“從大連進貨,銷往黑龍江省多地,現代化農業的不斷發展,保障了我的訂單,哈大高鐵則保障了我的工作效率。”坐在疾馳列車上的孫成斌說。
2012年,連接哈爾濱和大連的哈大高鐵開通,拉近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時空距離,也拉開了中國東北角高鐵發展的大幕。
作為中國最北端的省份,黑龍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極端的氣候曾被認為與高鐵無緣。然而,隨著2012年哈大高鐵建成運行,“高寒高鐵”在黑龍江大地上逐漸延伸成網,組成了中國最北省份的“高鐵經濟圈”。
十年來,哈大、哈齊、哈牡、牡佳等多條高鐵線路的開通運營,大大縮短了各城市間的通行時間,推動了城市間的協作和交往,加速了技術交流和人才流動,為東北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2年, 隨著我國首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哈大高鐵的開通運營,“ 高寒高鐵”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8月24日,中國最北高鐵站哈伊高鐵伊春西站正式開工建設。伊春西站屬于哈伊高鐵鐵伊段。該段鐵路起自黑龍江省鐵力市,終至伊春市,是中國目前在建的最北端高速鐵路,線路全長111.4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哈伊高鐵全線建成后,哈爾濱至伊春旅客列車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7小時左右縮短至2小時以內。
這是黑龍江建設的又一條“高寒高鐵”。
2012年哈大高鐵開通運營。此后, 2015年、2018年、2021年,連接哈爾濱與齊齊哈爾、哈爾濱與牡丹江、牡丹江與佳木斯的哈齊、哈牡、牡佳三條高速鐵路先后開通運營,風雪嚴寒不再是高鐵禁區。
在冬夏溫差五六十攝氏度的環境里,如何克服地面冬季冰封、夏季酷熱的熱脹冷縮,成了修好“高寒高鐵”路基的首要難題,也是保障高鐵安全運行的首要前提。
中鐵五局哈牡高鐵項目部負責人介紹,建設單位創造性地采用一系列新技術,在路基凍結深度范圍內填筑非凍脹性填料,在路基坡腳兩側設置“保溫層”,對路基起到保溫作用,有效防止了凍脹變形。
哈牡高鐵沿線重巒疊嶂,共穿過39座隧道,隧道施工中,排水、防水是重點。施工方采用新型防排水材料,在洞壁安裝保溫型雙層防水板,增加了保溫、防水雙重功能,攻克了高寒地區隧道施工難題。
如何確保混凝土供應不受低溫影響?以牡佳高鐵跨鶴大公路特大橋為例,這座橋梁位于牡丹江市陽明區,全長1033.72米。中鐵四局的建設者針對東北地區冬季嚴寒的特點,在橋梁建設之初對混凝土拌和站集料倉實施全封閉建設,還設置了地暖和溫度監控系統,保證室外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時,混凝土能夠正常供應。
如今,哈爾濱至伊春高鐵正在加緊建設,這條穿越多年凍土區的高速鐵路,先行工程沿線分布著14塊島狀多年凍土帶,施工中需破解松軟土路基、凍土路基等多項技術難題。建設單位全面總結過去高寒高鐵建設經驗,同時創新方法,為我國凍土地段鉆孔樁施工等積累了寶貴經驗。
據了解,伊春西站施工地點凍土層厚度達2.9米,凍脹敏感性大、穩定性差,給施工帶來較大難度。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凌賢長的團隊,采用新技術實現特殊土加固,以達到凍害防控的目的。
在高寒地區,修好鐵路不易,開好火車亦難。
動車組能否在冬夏溫差數十攝氏度環境下安全運行,是世界級的課題。在沒有成形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邢云堂創新采取“回手柄”減少一半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積雪附著鋼軌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并主持編寫《CRH380B動車組司機作業指導書》等教材,成為高寒地區高鐵司機的必修書目。
讓車跑起來也需讓車安全停下。“為能在冰雪條件下,防止冰雪進入剎車制動片之間影響剎車,我們把閘片和制動盤的間隙放大,把摩擦塊之間的間隙放大,通過這種方式,里面就不夾小冰塊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動車段技術工程師李毅忱說。
連續降雪后,鋼軌、道岔等被冰雪覆蓋,積雪融化后易結冰,將道岔凍結,會造成道岔尖軌尖端與鋼軌貼合不密。為此工作人員改進了道岔融雪裝置,在道岔岔尖位置加裝電熱融雪板,采用電加熱方式和自動感溫、自動控制技術,快速融化、烘干積雪,保證道岔轉換自如。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還研制了針對動車轉向部位的自動融冰除雪設備,改變了過去數百人用木桿等傳統工具清雪的“笨方法”。新設備采用低壓溫水噴掃,如同給動車洗“桑拿”,兩個人可以在一小時內完成8節一組車體的清冰雪作業。
無論是哈齊高鐵、哈牡高鐵還是牡佳高鐵,都大大縮短了過去城市間的列車運行時間。
哈齊高鐵穿越了黑龍江省重要的經濟區,這條線路的開通推動了城市間的協作和交往,加速了技術交流和人才流動。
望著窗外的松花江特大橋,在哈爾濱工作的齊齊哈爾人張文宇心生感慨:“現在回家只需要一個多小時,每周五都可以準時趕到學校,接兒子放學。”
近年來,黑龍江一直在積極布局高鐵網絡,力爭到2025 年基本實現除黑河、加格達奇外全部市(地)通高鐵。
然而哈齊高鐵開通前,張文宇卻難以享受這樣的生活:“那時候,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最快的火車需要3個多小時。車次少、車廂人特別多,一個月我最多回家一次。”
哈牡高鐵開通后,哈爾濱至牡丹江運行時間由過去的5個多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這讓在牡丹江工作的劉艷秋很感慨。“愛人在哈爾濱工作,過去5個小時的火車,每兩周能相聚一天半,現在相聚容易多了”。
高鐵建設也推動了沿線發展。
齊齊哈爾市郊的三合村是個城中村,過去垃圾遍地、道路泥濘。然而,哈齊高鐵建設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讓這個不知名的小村融入了城市。2011年開始,新城區所涉及的棚戶區陸續開始征拆,近萬戶動遷居民住進了干凈、現代化的高樓里,圍繞齊齊哈爾南站而建的汽配、游樂等項目工程也紛紛落地,成為哈齊高鐵沿線的新景致。
“我之前在市里打工,現在租了個門市干旅店,生活比以前輕松。”在齊齊哈爾南站旁一處旅館門前,已成為老板的孫淑英說。
冰天雪地、交通不便曾一度是制約東北地區冬季旅游發展的因素,隨著高鐵的建設,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哈牡高鐵經過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雪鄉、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等著名冰雪旅游景區,哈牡高鐵的開通使得從哈爾濱到亞布力的時間大大縮短。
今年北京冬奧會舉行期間,來自廣州的蘇佳琪和朋友乘坐往返于哈爾濱和牡丹江之間的高鐵,盡情游覽了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雪鄉等景區。“那幾天下雪高速封閉,冬天開車不安全,高鐵又快又方便。”蘇佳琪說。為打通“最后一公里”,“一站購票、直進雪鄉”的公鐵聯運服務也應運而生。
每年夏季,作為地處中國最北端的省份,黑龍江成為許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近年來,黑龍江依托省內高鐵網絡優勢,開發出多種以哈爾濱為中心,輻射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綏芬河等高鐵沿途旅游城市的周末“高鐵一日游”產品,科學設計出行時間,合理安排旅游線路,讓游客充分感受到高鐵旅游帶來的安全、快捷、舒適。
高鐵讓人們離得更近,也讓人們可以走得更遠。牡佳高鐵與哈牡高鐵、哈大高鐵、哈齊高鐵等多條高標準鐵路一起,將黑龍江東部路網與東北及全國高鐵網連通,進一步完善了區域路網結構。目前,黑龍江省高鐵里程已達到1300多公里。
黑龍江鐵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雄飛介紹,目前黑龍江省高鐵線路已基本構建起全省主要城市“兩小時經濟圈”,輻射了全省5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顯著。
按照規劃,黑龍江省將繼續完善內部鐵路網絡,并修建更多通往省外的高鐵線路,讓鐵路發展惠及百姓,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進一步完善高速鐵路網,建成佳木斯至鶴崗鐵路改造項目、鐵力至伊春鐵路,建設哈爾濱至鐵力鐵路,打通綏化、伊春等關鍵節點。進一步優化普速鐵路網,加快既有線路升級改造,加強支線鐵路建設,擴大覆蓋范圍,提升路網質量,實現黑河、加格達奇快速通達、邊境口岸城市快捷連通。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鐵路進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到2025年,鐵路營業里程超過7100公里,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現代鐵路運輸網絡。
《黑龍江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完善高速鐵路網絡布局,建設牡丹江至敦化客專等項目,支撐國家高鐵大通道建設,謀劃齊齊哈爾至滿洲里客專、齊齊哈爾至通遼客專等項目。到2025年,高速鐵路里程力爭突破1600公里,基本實現除黑河、加格達奇外全部市(地)通高鐵。
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周貴才介紹,黑龍江省將按照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總體要求,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到2025年,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更加完善優質,運輸服務更加品質高效,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全面發展,行業治理能力更為健全,基本形成“國內國際聯通、網絡布局完善、通道匹配合理、樞紐銜接高效、各方式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