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英雄名錄中,有一位年僅21歲的英雄,他的名字早已和上甘嶺戰役一起傳遍中朝大地。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地堡機槍眼,被中朝兩國授予“抗美援朝特級英雄”稱號的黃繼光。
以黃繼光為原型的網絡電影《特級英雄黃繼光》即將與觀眾見面,該片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中國人民解放軍95944部隊、黃繼光紀念館提供支持,北京淘夢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出品。影片講述了黃繼光的參軍及成長經歷,以及他為了部隊的勝利舍身堵槍眼的故事。《特級英雄黃繼光》獲得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發放的首批《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
黃繼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1年3月,他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后隨部隊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地堡掃射的機槍眼,為部隊鋪平沖鋒道路而壯烈犧牲。
很多觀眾對黃繼光的英勇事跡耳熟能詳,但對其成長故事卻并不熟悉。“大家都聽過黃繼光堵槍眼的故事,但是他為什么要堵槍眼?他堵槍眼之前具體是做什么工作的?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曾有人質疑‘堵槍眼的真實性。”該片導演周潤澤表示,《特級英雄黃繼光》作為一部成本有限的網絡電影,想要脫穎而出,靠的不是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找到另辟蹊徑的角度,讓人物形象更豐滿、更接地氣。
該片監制,淘夢創始人、CEO陰超表示,不想將《特級英雄黃繼光》做成一部傳統的人物傳記電影,也不希望這部作品被過度商業化包裝或大肆渲染英雄主義,因此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口。通過查閱大量史料,創作團隊得知10歲出頭的黃繼光就遭遇父親去世的變故,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債。在苦難中掙扎的母親告訴他,長大后一定要為窮苦人翻身出力。“雖然是戰爭題材,但團隊不想過度放大戰爭場面,而是抓住‘黃繼光與母親關系的小切口,通過生長環境去展現他是如何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特級英雄的。當然,除了他的母親,領導、戰友、同鄉也給予他巨大的力量。”

《特級英雄黃繼光》在豐滿人物形象方面下足功夫,“豐滿人物形象需要大量生活細節做支撐,團隊也會加入一些戲劇性創作。但戲劇性創作要以真實歷史為基礎,團隊在整理素材和資料時發現,其實在上甘嶺,像黃繼光一樣為國無私奉獻的年輕人很多,他只是千千萬萬戰士的縮影。”陰超表示,這部電影不是單純地塑造英雄,而是想還原一個立體、真實的人,希望能夠引發當下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
拍攝戰爭題材,人物刻畫和戰爭場面需要融合不脫節。周潤澤表示,《特級英雄黃繼光》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需要用心還原真實,而“真實”是多方面的,“不僅情節要真實,戰場環境、戰斗過程要真實,戰爭涉及的時間、地點、道具、槍械等也都要真實。”
周潤澤介紹,前期劇本還未完成時,劇組就開始在全國各地尋找符合要求的取景地,“影視基地的各種條件都很成熟,但自然環境與上甘嶺戰場相差很多。團隊前期勘景時,去過東北、山東等地,最后發現河南一山區的形狀、高度都比較合適。”
選好拍攝地點后,周潤澤與軍事指導、美術指導,來來回回在山上跑了很多遍,也讓演員們持槍一遍遍地去體驗。“山上的陣地、戰壕具體如何排布?黃繼光在戰斗過程中從哪兒打到哪兒?最后他要堵槍眼的暗堡又出現在哪兒?像戰斗推演一樣,我們把整個過程捋了一遍,把每個戰斗過程都細化到劇本里。”周潤澤透露,實地體驗并做好詳盡計劃后,他晚上在酒店改劇本時忍不住邊改邊哭,“在山上跑過之后,才真正體會到志愿軍在當時環境下作戰有多不容易。”
選角方面,為了更加貼近人物,團隊選擇了一批新人擔任主演,并邀請專業的軍事指導對演員進行培訓,細摳各種軍事動作,“演員里有退伍軍人,他們本來覺得自己的動作很標準,但其實50年代的很多軍事動作,包括持槍姿勢,跟現在是不一樣的,所以任何細節都不能放松。”
作為網絡電影行業知名企業,淘夢至今已出品制作了多部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包括《排爆手》《狙擊手》《生死阻擊》等。如今再次拍攝軍事題材網絡電影,陰超希望《特級英雄黃繼光》能夠用故事和人物留住觀眾,這不僅需要在內容上層層鋪墊,也要求更為精細的制作過程。“無論哪種載體,觀眾都需要好故事。《特級英雄黃繼光》精心打磨,從策劃到現在歷時4年多,遠超很多網絡電影的創作時間。我們希望在娛樂性之外,在‘小正大的創作基礎上,讓觀眾能夠有所收獲、有所共鳴。”
周潤澤表示,當下的主旋律創作,尤其在塑造革命歷史英雄時,要端正態度放下架子,從人性出發。“一味地凸顯主人公的‘高大全形象,已經很難被現在的年輕觀眾接受。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尋找英雄人物人性化的一面,真實自然地鏈接觀眾。只有這樣,英雄人物身上的特質才能得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