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笛

2021年10月6日,游客在貴州省榕江縣計劃鄉加宜村一家民宿游泳(楊文斌/攝)
近幾年,“距離近、時長短、頻次高”的出游特征改變了傳統文旅消費格局。在大都市圈周邊,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展現獨特生活美學的鄉村民宿,成為不少城市居民的青睞對象。
根據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2022年7月發布的《2021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國鄉村民宿房源總量已超過63萬套,比2019年增長超2.9倍。民宿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穩步復蘇的亮麗注腳。
在城市資源加持下不斷升級換代的鄉村民宿,一方面為城市和鄉村提供了“雙向流動”的空間,另一方面更是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賡續鄉村文脈、吸引人才回流、優化生態環境、重構組織形態、建立新型社區——民宿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和空間。
作為城鄉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動的橋梁,民宿讓城市與鄉村不再兩兩相望,而是有了更加寬廣的交匯和延展。民宿產業的快速發展,反映了我國城鄉關系的變革。單向城市化轉向城鄉互動,城鄉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趨勢愈加明顯。
作為鄉村新業態,民宿經濟近年來頻頻被納入國家規劃。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
國家發改委2022年6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一章中提出:“培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和森林康養等新業態”。
2022年7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公布了《關于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從多個方面為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民宿行業擺脫疫情影響提振信心、增加動力。
山水為體文為魂,多彩民宿寄鄉愁。
作為城市要素與鄉村要素融合的產物、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對話的空間,民宿有其獨特的時代使命。未來,隨著鄉村民宿發展不斷打通體制機制堵點,隨著城鄉文化差異不斷消弭,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