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新課標背景下,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因為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班級中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主要包括班級制度、行為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在新課標理念下,構建“場域視角”下的高中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提高班級凝聚力,發揚班級精神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場域”理論概述
“場域”理論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提出,他認為“場域是諸種客觀力量被調整定型的一個體系,是某種被賦予了特定引力的關系構型,也是一個沖突和競爭的空間”。目前“場域”理論已經被應用到教育的各個層面,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響應,產生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引入“場域”理論,積極探索“場域視角”下的高中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有效促進班級精神文化的發展。從“場域”理論的核心特質上講,主要表現為班級成員關系上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它以班級文化的傳播為載體,進而影響班級全部成員的關系結構,“場域視角”下的高中班級文化建設,有利于構建新型的班級成員關系,促進班級的向好發展。
二、運用“剛柔兼濟”原則建構班級文化
“場域”理論注重班級成員場能的激發,通過全員力的輻射作用,真正構建適宜班級發展的班級文化。借助“場域”理論,運用“剛柔兼濟”的策略,可逐步建構起適宜高中學生長遠發展的班級文化。這里的“剛”是指制訂好班級管理的制度體系,并作為硬性的措施,在班級管理中大力推行。“柔”是對學生進行軟性熏陶,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剛性”方面的班級文化建設
這里的剛性即硬性之意,就是制訂需要班級全部成員嚴格遵守的硬性的班級制度。每一個班級要立足全校發展的需要,結合自身需求,建立健全本班的班級制度,以此來促進并形成深厚的班級文化氛圍,最終生成良好的約束自我、激勵自我和民主管理的班級文化生態系統。“剛性”方面的班級文化建設主要表現為隱性的文化制度建設,出發點在于運用制度來保障班級的運行,實現教化育人的目標。
(二)“柔性”方面的班級文化建設
“柔性”的班級文化主要表現在班級活動方面,通過學生實踐參與和親身體會,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往與互動。班級內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創造實踐育人的環境,設計班級主題實踐活動,吸引師生共同參與,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主題活動內容方面采用存異求同的原則,“存異”就是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在班級生活內產生較強的幸福感和歸屬感,為班級的發展做好自己的努力。“求同”就是要讓所有學生在獲取知識時產生情感的共鳴,增加溝通的機會,發展班級的精神文化。
三、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從班級文化的發展規律方面來講,引入“場域”理論,可以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也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通過引導和協調,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
(一)營造適宜個性發展的班級文化
教師在育人目標的引領下,為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指明方向,結合班級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對學生進行適宜的教育,打破常規思維,拋棄唯一標準,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進行思維創新,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二)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在班級管理中,還給學生自主管理的權利,盡量讓學生發揮其自主管理意識,自行設計主題班級文化活動,以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場域”正能量。布迪厄認為,人的行為習慣不但有其一定的穩定特性,同時還是可以進行轉換的。所以在“場域”理論引導下,學生在班級文化構建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又借助班級文化,激勵自我,發揮“場域”正能量,進而形成班級凝聚力,促進班級的進一步發展。
四、結語
總之,班級文化是一個班集體的軟實力,在班級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班級管理中,引入“場域”理論,可以激發班級文化育人的強大功用,運用“剛柔兼濟”的策略,不但可以構建起硬性的班級制度保障,還可以發揮軟性的班級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教師一定要積極探索“場域視角”下的高中班級文化建設,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進而促進班級向好發展。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場域視角的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47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