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娟芬

【摘要】目的:探討在淋巴瘤病患治療中強化心理護理,對病患情緒、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意義。方法:試驗者是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化療的淋巴瘤病患共計62例,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成兩組,治療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基礎護理干預,觀察組聯(lián)用心理護理干預,比對組間情緒變化及護理質量指標差異。結果:觀察組病患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病患,觀察組病患睡眠質量、治療依從性、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各項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病患(P<0.05)。結論:治療中聯(lián)用常規(guī)基礎護理及心理護理施護,可對淋巴瘤病患不良心理進行有效改善,同時還能提升其睡眠質量及治療依從性,有利于增加病患對于醫(yī)療服務的認可度,對改善其預后起著積極意義,適宜基層醫(yī)院借鑒應用。
【關鍵詞】淋巴瘤;心理護理;生活質量;滿意度;睡眠質量;不良心理
The value of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lymphoma
Ren Juanfe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 patients on improving patients mood,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The experiment is a total of 62 cases of lymphoma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2, adopt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routine bas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 mood change and nursing quality index difference. 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sleep quality, treatment compliance,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outine basic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dverse psychology of lymphoma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sleep quality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the recognition of patients for medical services,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ir prognosis, which is suitable for primary hospitals to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Lymphoma; Psychological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Sleep quality; Adverse psychological
在臨床血液系統(tǒng)病癥中,淋巴瘤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病癥,該疾病起源自淋巴結及淋巴組織,臨床特征為無痛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具有預后質量差、并發(fā)癥較多、惡性程度較高等特點,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若未得到有效治療干預,將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及預后質量[1-2]。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癥的治療方式較多,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措施,然而在化療期間易導致病患出現(xiàn)毒副反應,易增加其滋生出一些不良情緒,出現(xiàn)不配合治療開展的行為,同時還會對康復效果造成影響,故而在治療中重視病患心理護理,對提升依從性及確保治療順利開展起著積極意義[3-4]。本研究目的是為了分析以心理護理對病患施護的意義,現(xiàn)進行如下分析。
1.1 病例資料
病例對象是62例行化療治療的淋巴瘤病患,分組方式選擇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照組,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7.87±6.21)歲,男17例,女14例,其中首次入院治療病患17例,二次入院治療病患10例,三次入院治療病患4例;觀察組,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6.21±6.04)歲,男19例,女12例,其中首次入院治療病患15例,二次入院治療病患13例,三次入院治療病患3例。對組間基礎資料展開分析后發(fā)現(xiàn),P>0.05,證實試驗可對比。試驗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后明確為淋巴瘤;②年齡≥18歲;③精神狀態(tài)良好,溝通及交流能力良好;④各項臨床資料無缺失,如檢查記錄、既往病史等;⑤掌握試驗內容及試驗流程,監(jiān)護人或本人同意參與;⑥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臟器功能異常;②合并有感知障礙存在;③不符合化療適應證;④預計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下;⑤處于妊娠階段女性;⑥合并有免疫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存在;⑦中途因其它原因退出。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基礎護理,在病患入院后予以健康宣教,向病患及家屬講解有關疾病方面知識,關注其心理狀態(tài)變化,予以心理支持;及時對突發(fā)意外情況進行處理等;觀察組則聯(lián)用心理護理,措施包括:(1)認知方面干預:與病患建立起有效溝通,掌握其病情的發(fā)展情況,重視病患心理變化;于護患間有效溝通之后,促使病患能夠充分了解到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高質量護理措施對于疾病發(fā)展與預后質量所造成影響;鼓勵家屬參與到護理過程中,以此來加快病患康復;(2)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在病患入院后以熱情、主動態(tài)度進行接待,主動和病患及家屬進行溝通;可通過為病患介紹主管醫(yī)生及責任護士基礎信息等方式,盡快緩解病患對于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生感,增加其信任度;向家屬告知病患病情變化,促使其能夠正確了解及認知患者病情,進而能夠在飲食、心理等護理干預中更好配合護理人員工作;(3)心理方面支持:對于存在不良情緒者,需及時掌握導致病患發(fā)生不良情緒原因,及時予以針對性干預;強化與病患間溝通,掌握其心理狀態(tài),并結合病患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及年齡等,熟練應用溝通技巧,幫助病患及家屬能夠正確認知疾病,坦然地面對疾病;對于病患所提出的合理需求應盡量滿足,多給予病患鼓勵;在每日開展護理操作時應細心,耐心傾聽病患傾述,對于其所存在問題盡量及時進行有效解決,以此來減輕病患心理壓力;也可借助開展病友會來緩解病患不良心理,邀請一些治療效果良好病患交流治療經(jīng)驗,病友間互相幫助,利于幫助病患樹立其面對病魔的信心;與家屬展開有效溝通,促使家屬能夠給予病患家庭支持,促使其能夠感受到來自于家庭、社會及朋友的鼓勵;(4)疾病知識方面干預:對病患展開科學的健康宣教,促使其能夠正確了解到疾病,對其所存在的錯誤認知進行糾正,幫助病患以健康心態(tài)來配合治療;(5)飲食方面干預:由于在化療后病患消化道容易受藥物刺激而出現(xiàn)食欲下降情況,且不良心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食欲造成影響,因此在日常飲食中可指導病患禁食一些容易消化且清淡來的食物,合理攝入維生素、蛋白質等物質,確保營養(yǎng)均衡,以少食多餐作為飲食原則;同時還可輔助以止吐、胃黏膜保護劑、促消化等藥物進行干預,必要時可經(jīng)靜脈為病患輸入營養(yǎng)物質,以此來確保機體攝入充足營養(yǎng)。
1.3 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

(1)情緒變化,對比指標:a.焦慮情緒(選取焦慮自評量表,臨界值是50分);b.抑郁情緒(選取抑郁自評量表,臨界值是53分),分越低反映焦慮/抑郁情緒越輕;(2)護理效果,對比指標:睡眠質量(選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總分為21分,睡眠質量隨得分下降而越優(yōu))、治療依從性(選取問卷調查方式,總分100分,分越高反應依從性越高)、滿意度(選取紐卡斯護理滿意度量表,總分95分,滿意度隨得分增加反映越好)及生活質量(選取生活質量健康見表,總分100分,生活質量隨得分增加反映越優(yōu))。
1.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情緒變化
觀察組情緒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護理質量
觀察組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現(xiàn)階段中,化療作為臨床治療淋巴瘤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既能夠有效控制病患病情發(fā)展,同時還能起到延長其生存期的目的[5-6]。然而在病患接受治療期間,受化療治療的影響,易導致病患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如頭痛、惡心等,若不良反應較為嚴重,不僅導致病患機體重要器官功能發(fā)生衰竭或發(fā)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同時還會對患者治療效果與預后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增加死亡發(fā)生率。與此同時,大部分淋巴瘤病患在治療期間對于疾病缺乏了解,容易產(chǎn)生出現(xiàn)一些低落情緒,覺得治療無望及急迫想治愈等不良情緒,少數(shù)患者甚至還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易對其治療信心造成影響,故而在除了積極對病患提供有效治療,同時還需予以高質量護理干預,對改善其預后起著積極意義[7-8]。在本次研究當中,經(jīng)比對常規(guī)基礎護理與聯(lián)用心理護理在淋巴瘤病患治療中的護理效果差異,發(fā)現(xiàn)觀察組病患施護后焦慮情緒評分為(25.08±2.17)分、抑郁情緒評分為(28.25±2.38)分,低于對照組病患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33.11±3.53)分、(36.04±3.21)分,且與對照組病患相比,觀察組病患睡眠質量、治療依從性、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較優(yōu),表明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病患不良心理及治療依從性有良好改善作用,臨床應用意義較高。原因如下:心理護理是借助心理理論來開展護理工作,同時還滿足目前“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發(fā)展趨勢,通過在治療期間給予病患關懷與理解,鼓勵家屬與朋友為病患營提供安全、強力的后盾,同時還能夠顯著消除病患不良心理及孤獨感,促使其能夠在治療過程中盡量少受到不良情緒對其的影響,以此來實現(xiàn)改善病患預后水平目的。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應用在淋巴瘤病患治療中,所得到的護理效果較為理想,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婕,姚靜靜,赫洋,等.精細化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淋巴瘤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1,29(S2):46-48.
[2] 蔣芽,林梓樂,欒秋月.賦能心理護理模式聯(lián)合希望理論對淋巴瘤化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4):4-7.
[3] 謝銀燕,楊宇珍,欒秋月.責任制管理聯(lián)合協(xié)同心理護理在惡性淋巴瘤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 27(20):12-15.
[4] 黃婕,陳麗,余麗雯.協(xié)同心理護理對淋巴瘤化療患者情緒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1,50(14):2239-2241.
[5] 張紅梅.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淋巴瘤患者遵醫(yī)行為和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10):179-180,183.
[6] 孫泉,張榮.心理護理對惡性淋巴瘤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2020,47(23):1243.
[7] 林瓊,陳秀鳳,江美玲.協(xié)同心理護理對惡性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護理滿意度與心理彈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5):52-54.
[8] 孟麗楠.協(xié)同心理護理對淋巴瘤化療患者知信行及心理彈性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20,33(1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