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唐莉 李建云



摘要:目的 分析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技術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的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2月15日~2022年2月15日寧夏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11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樣本;依據患者接受的干預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5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入院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接受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率。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率更高、生活質量分數更高、自我護理能力得分更高、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更好,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而言,為其開展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其生活能力以及對待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改善患者自護能力。此法值得進一步在臨床內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Orem自護理論;腦卒中偏癱;ADL;干預效果
現階段,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在此背景下,腦卒中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疾病自身特征,令患者中樞神經受損,表現為運動神經元綜合征,分為陰性或者陽性的表現。其中陰性主要為肌肉力量下降,肌肉靈活性改變;陽性主要為姿勢異常或者肌肉痙攣[1]。腦卒中偏癱疾病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由此可看出,針對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技術”是將奧瑞姆自護理論和與體位相關的康復護理技術有機結合,為偏癱患者采取科學、有效的體位管理。日常生活活動均離不開體位安置和轉移,患者的生活自理程度與體位管理密切相關。為了全面分析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技術,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的干預效果,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對上述命題開展分析,現報道如下:
1對象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15日~2022年2月15日寧夏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11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樣本;依據患者接受的干預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5例。實驗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51.27~82.94歲,平均年齡(69.63±1.84) 歲;腦卒中病程1.52~11.28年,平均病程(5.36±1.55) 年。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52.94~83.36歲,平均年齡(70.19±1.58) 歲;腦卒中病程1.63~11.39年,平均病程(5.69±1.63) 年。經比較,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別,P > 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 腦出血/ 腦梗死出現不同程度一側肢體肌力改變的住院患者,患者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中關于腦卒中疾病的臨床診療標準且經過CT或者MRI確診;(2)意識尚清晰,HAMD評分為8分以上;(3) 家屬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 腦出血 > 30 mL,手術治療病情不穩定的患者;(2)合并嚴重心、肺疾病需絕對臥床的患者;(3) 生命體征不平穩隨時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化治療。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為患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康復干預計劃,指導患者接受常規康復訓練,結合患者心理變化,護理人員為其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
實驗組患者接受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具體方案如下:(1) 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包括患者的活動意識、排泄自理程度水平、活動度等。護士為患者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2) 完全補償系統。針對于Barthel指數在40分以下的患者,落實完全補償系統。這些患者生活無法自理,護理人員以及家屬應當為患者提供護理需要,包括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大小便控制、營養飲食干預等。同時,為患者開展被動式運動鍛煉。經過完全補償系統護理的方式,能夠有效恢復患者的部分肢體功能,為后續功能康復鍛煉夯實重要基礎。(3) 部分補償系統。針對于Barthel指數40~60分的患者,開啟部分補償系統。此刻患者的部分機體功能得以恢復,患者排泄功能、語言能力以及肢體活動依舊存在障礙。護士連同家屬一并協同患者開展功能鍛煉,同時也要讓患者掌握康復鍛煉的程序。如果患者取得進步,患者家屬以及護士要及時予以鼓勵,通過這種辦法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提升配合康復治療的依從度[2]。(4) 支持-教育系統。針對Barthel指數在60分以上的患者,開啟支持-教育系統。由于患者對腦卒中偏癱疾病知識了解不深,護士在整體護理過程中應當為其開展行之有效的指導,讓患者和家屬參與到康復護理工作中去。在此期間內,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提供專業化康復護理以及治療注意要點指導。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4周的康復干預。護理完成后,對患者的干預效果進行有效評價。
1.3 觀察指標
(1)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ESCA) 量表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量表共計4個項目、43個條目。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該量表通過信效度檢驗,結果良好。效度為0.99,重測信度為r = 0.98。(2) 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36-item short-form,SF-36) 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對比情況,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活力水平、身體疼痛以及總體健康。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3) 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arthel指數對比情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由美國學者在1969年制定,由生活自理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動量表組成。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高。(4)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對比情況,采用醫院自主設計的護理滿意率調查表,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情況。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 = 滿意率+較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對比詳情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分數無明顯差別,P>0.05;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更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arthel指數對比詳情
兩組患者干預前Barthel指數無明顯差別,P>0.05;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Barthel指數指數更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分數對比詳情
患者干預前SF-36指標無明顯差別,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項SF-36分數有所增高且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分數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 。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詳情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3.64 %,實驗組為98.18 %。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見表4。
3討論
最近幾年,我國腦卒中疾病的發生概率表現出了逐年上漲的態勢[3]。這種疾病的發生,主要因各類因素所引發的病變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不充分所引起。在這種情況之下,致使患者腦部組織缺氧以及缺血。倘若情況嚴重,有可能引起患者大腦組織壞死。當患者出現腦卒中病之后,有可能發生偏癱,是較為典型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因為,該類型患者恢復黃金時間段為半年之內。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開展有效的治療以及護理意義重大,可以減少致殘率,提高機體運動功能恢復度。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率更高、生活質量分數更高、自我護理能力得分更高、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更好,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Orem自護理論指出,每位患者都具有自我照顧的行為,護士對患者開展此項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自護能力水平,全面滿足患者維持自身健康、生命以及安寧的自我護理需要。
Orem自護理論主要結合患者Barthel指數結果,護理人員負責為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干預舉措。與此同時,結合患者病情動態性調整護理方案。通過這種方法加以處理能夠令患者的護理干預變得更具精準性與針對性。
在對患者開展Orem自護管理過程之中,對于Barthel分數在40分以下的患者,護士應當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完全補償系統,其中主要包含靜脈輸液肢體擺放、吸痰等。通過這種辦法提升患者疾病治療效果,確保患者生命安全;針對該項指數評分在40~60分的患者,護理人員的任務經由常規護理中完全照顧者轉變為引導者,鼓勵者經部分補償系統有效調動患者實現自我護理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患者自理,有效培養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患者也經由被照護者轉變為主動治療者。通過此類干預手段,提升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水平,同時也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針對于Barthel指數在60分以上的患者,護士應當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與信息支持,幫助患者創建自我護理概念,積極引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在此同時,護士也要為患者傳自護技巧,令患者更好的掌握相關護理技能。針對患者當前存在的不良心理,護士應當為其開展有效的排解與疏導,以達到緩解患者內心不良情緒,提升疾病治療積極性的目的。
總的來講,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來講,為其開展Orem自護理論體位管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其生活能力以及對待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改善患者自護能力。此法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吉英.Orem自理理論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行為康復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7):54-56,70.
[2]馮翠蘋.康復護理對老年干部病房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33):122-123.
[3]郭小滿.中醫康復護理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分析[J].新疆醫學,2021,51(11):1310-131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