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付學
初中物理是重要學科?,F如今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除了初中物理課堂品質要提高之外,物理體驗類作業設計同樣需要關注。結合以往經驗可知,物理和其他學科相比,在作業的設置中,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差異。相同的地方是均是為了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化知識,同時給予教師反饋。而不同點在于,相對于其他學科,物理與生活更貼近,因此需要增加體驗類作業。同時還要體現出“雙減”政策的精神,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創新作業布置,借此合理發揮物理學科優勢,強化學生物理學習成果。
一、適當增加實踐作業
物理是基礎學科,這一點毋庸置疑。物理課本中的知識多數來自生活現象,所以物理是較接近生活的。通過物理的學習,可以解釋常見現象或者解決生活問題,正是因為物理學科有這樣的特征,在設置作業時,應盡量和生活靠攏,多增加實踐作業,借此提升學生能力。許多實踐作業,學生是可以在家里獨立完成的,依托這種作業形式,既可以輔助學生內化知識,鞏固課堂所學,還可以激發學生熱情,促使學生增強綜合能力,從而讓學生主動去探究。
例如,“磁現象 磁場”一課就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引導學生獨自探究。預留作業要結合學科特點,教師在講課之前,應該先通過問題引導吸引學生興趣。要求學生在家里找一塊磁鐵,并將磁鐵置于鐵屑上,根據實驗操作步驟觀察實驗現象。當正式課堂講解時,老師要鼓勵學生發言,分享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針對能力稍強的學生,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后由教師總結發言,同時引入課本知識內容。除了“磁現象 磁場”一課,還有很多類似章節可以運用上述方法,如“凸透鏡成像”“測量物質的密度”等。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多注重聯系實際,努力保障學生探究能力的持續強化,體現出實踐作業的價值。
二、科學利用分層作業
分層作業在教學實踐中普及度較高,有一定的學習效果。在現實教學中,學生整體差異性顯著,知識掌握程度不同,要想提升成績,統一設置作業無法保證效果,此時就需要利用分層作業。在設置作業的時候,初中物理教師要對學生特征有所了解,知道學生的差異性在哪里,然后通過分層作業對不同學生的潛質進行激發,在此前提下,綜合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以歐姆定律為例,在進行串、并聯電路講解中,就需要設置分層作業,通過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激活學生探索潛能,促使其能力得到提升。為了保證作業設置的效果,設置作業前,必須劃分清楚作業內容?;A性作業部分,教師要保證全體學生完成。針對能力突出的學生,可以預留一些歷年中考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能力的拔高訓練雖不做硬性要求,但還是要多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完成。在“雙減”政策影響下,學生作業要保證“精”,而不是追求“多”,過去的題海戰術更要摒棄。借助“雙減”政策,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調整和優化作業結構,輔助學生找到學習方法,在整個教學階段通過鼓勵式教育,形成良好學習氛圍。
三、合理設置人文作業
設置人文作業指的是在作業設計環節,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借助形式多元的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不斷進步。在每一章學習過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一起總結和反思。最好可以引導學生完成知識框架圖的填寫,借此深化記憶。需要強調的是,在總結階段,需要突出學生思維過程和所運用的思考方式。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改良教學,教師還應及時、充分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結合學生作業問題,采用針對性輔導策略。在輔導教學階段,應不斷鼓勵學生,幫助其建立自信。
四、突出作業的目的性
為了達到教育效果,進一步內化知識,鞏固課堂所學,作業設計應找準主要知識,并將其作為基準點,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作業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保證學生的課后練習針對性較強。另外,布置作業時一定不要陷入題海戰術誤區,要注重運用典型題型,讓學生舉一反三。作業應該突出教學重點,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與此同時,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分清差異(尊重課時作業布置的差異化),如第一課時只是單純為了鞏固基礎知識,而第二課時要開始進行能力的拔高等。
五、作業的多元化設計
所謂作業的多元化,其實就是指作業內容與形式的豐富,結合初中物理特征,需要設計出注重實驗、模型制作等體驗類作業,幫助學生不斷內化物理知識。實踐證明,作業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在“彈力”教學后,針對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彈性直尺等器材,完成觀察物體形變大小的作業。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后,可充分理解彈力的存在形式。再如,“光的色散”教學中,為了突出趣味性,可以選擇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進行授課,給學生提前準備好三棱鏡,讓學生一起制作“彩虹”。借助這種教學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物理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