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俊錦
在網絡等多種文化影響下,一些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思想認識模糊,人生觀、價值觀呈現迷茫狀態,心理出現問題。那么,作為中小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應該如何去做呢?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談一點個人膚淺的想法。
一、中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需要從小、從早開始
《三字經》這本書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剛出生時他的本性都是很善良的,但是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隨著生存環境的不同,以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本性就會發生變化。
古人的這一看法我很認同。我們知道兒童都是赤身降臨人間。他們的思想很單純,沒有一點瑕疵。活潑可愛的他們每天除了吃、睡,只想著玩耍,心理上沒有任何的壓力和苦惱,長到四五歲后有時因為淘氣、不懂得或者不考慮后果做錯了事被大人批評或責罵幾句,他們也只會一時不開心,但隨后很快又高興起來。
家長和老師,只要能夠從孩子出生后的這個時段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使他們明白應該怎樣做事、怎樣待人接物、怎樣讀書學習;堅持給他們滲透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勵志成才的思想;講述自古以來遇到困難與挫折而勇于迎難而上最后獲得成功的事例,就能從小、從早正面引領和激勵他們,矯正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孩子及早知道人生有很多的困難和曲折,為他們在將來的成長中遇見挫折和坎坷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不然,等到孩子進入小學、初中或高中出現不良的思想意識或心理疾病時,我們才去一味地批評、指責,那就遲了。
二、中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需要學校和老師的耐心引導
我們知道,一個學生進入學校不僅僅是學知識、啟智力、積睿智、謀前途,更重要的是接受思想的熏陶和理想的塑造。如果我們把學校比作車間,那么剛入校的學生就好比不成型的鋼材。一塊毛坯鋼材只有經過鍛造、雕刻、打磨才能成型,才能被安放到相應的位置,更好地發揮它的價值。一個學生進入學校后,只有在學校的規章制度、紀律等約束下,接受培養、學習知識,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守紀律、守規矩、有學問的人。可見,學校的教育管理對中小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健康的心理形成的重要性。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學校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此,教師要在青少年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精心引導和栽培,用正確的思想、健康的心態引導學生,將德育教學和學科教學緊密融合,把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與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同時在每一門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按照《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利用晨會、主題班會、隊會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要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教學邱少云、楊靖宇、劉胡蘭的相關文章時,要引導學生守紀律、愛祖國;在講述陳景潤、霍金的故事時,要引導學生面對困難與挫折心理承受力,迎難而上。教師要矯正學生一時出現的錯誤和迷茫,給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幫助他們樹立宏偉的理想、正確的“三觀”,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中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離不開家庭的密切配合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課就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一面旗幟、一面鏡子。因為一個孩子從出生第一天開始,除了從父母身上得到獨特的遺傳基因之外,一般就和父母朝夕相伴生活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志向喜好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成為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
記得有這樣一副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說的就是家庭對其成員的影響。一個學生每天在學校除了接受學習教育的時間外,他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家庭或父母身邊度過的。父母吃苦勤勞、仔細節儉、孝敬公婆的家風,和藹友善、賢惠禮讓、愛好詩書的文化素質和德道修養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同樣,父母好吃懶做、吸毒酗酒、好賭盜竊的一些不良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作為學校和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系,要引導家長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知識,掌握一些家教技巧,開展家庭教育。學校和教師要經常詢問家長孩子的變化、了解他們的情況;指導家長在孩子出現厭學、逃學現象時,要心平氣和地做思想工作,講讀書與不讀書的利弊;當孩子出現打架斗毆、盜竊吸毒等不正確的行為習慣或者消極厭世等不健康的心理時,父母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聽一聽孩子的想法,指出其中的誤區,要有“牛頭不爛,多費幾把木炭”的耐心加以引導矯正。作為孩子的父母或爺爺奶奶,要嚴愛相加、剛柔相濟、獎優責劣。對于孩子好的表現給予及時肯定,使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于孩子錯誤的言行、舉止,要及時批評教育,給予正確引導,絕對不能因為“他們還小、不懂事”放任不管,使孩子缺失家教,從小養成以“我”為中心或養尊處優的個性,使孩子以后遇到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慪氣出走或產生其他消極的想法。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平時要多留心孩子的變化,多和他們溝通,要及早干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嚴格管理教育他們,告誡他們使用手機等通信工具上網要有選擇性、節制性,閱讀或瀏覽的網頁要健康等。家長要嚴格要求自身,以身示范,懂得“己身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使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要協同學校和老師,多管齊下,共同肩負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的重任。
四、社會要為中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西方的一些消極思想和國內的一些低俗、庸俗、媚俗文化開始滲透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唯利是圖等思想也逐漸侵蝕青少年原本純潔無私的心靈,誤導孩子,使其走上歧途。這就要求國家必須嚴格管控,給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一是提供安全上下學環境。公安部門要加大力度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懲治一切危害師生安全的行為。在學生上學、放學期間出警巡查,震懾黑惡勢力、不法分子和校外欺凌分子,為師生保駕護航。二是要凈化學生學習環境。工商和公安部門要禁止任何人在學校周邊開設網吧、賭場、歌舞廳等娛樂場所,限制中小學生及未成年人進入。三是嚴把文化傳承關。教育相關部門要嚴格審查各校給學生配發的教材,將健康向上、利國利民的優秀文化傳授給學生。教師要用高尚的品德、純潔的師德、豐富的知識、正確的言行引導學生。學校要用校園或樓道文化陣地為學生創造文明高雅、銳意進取的學習環境。四是留心關愛問題學生。學校要讓學生多參與文化、體育活動,多與學困生、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學生交流溝通,幫助他們化解矛盾、排憂解難,引導他們釋放心理壓力,健康發展。
總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小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學校和教師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中小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培養他們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懷,使他們養成遇到挫折迎難而上、遇見問題冷靜思考、遇見壓力自我釋放的健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