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信息技術產品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難以取代的工具。目前,我國一部分幼兒園已經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常的幼兒活動中,但在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活動的實踐仍較少。基于此,本文對應用信息技術豐富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內容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幫助幼兒園教師在未來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更高質量地應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美術教學
作者簡介:寇驍驍(1990—),女,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龍池中心幼兒園。
就當前的幼兒教學而言,優化、升級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極為重要的。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美術教學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還有利于切實提升幼兒美術教學的質量。因此,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是極為必要的。
一、引入聲音、圖像等內容,豐富教學活動
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將聲音與圖像融入美術教學活動,以此豐富教學活動,提升美術教學的直觀性與有效性。這樣不僅能夠刺激幼兒的感官,還能讓幼兒在學習美術知識時體會到美術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習興趣。如此,幼兒在未來的美術教學活動中也就能更好地進行適應性學習[1]。
通常來說,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都是能夠融入幼兒美術教學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內容豐富美術教學活動,提升美術活動的質量。
(一)借助圖片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設備可以幫助教師呈現立體、多維度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考慮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美術作品,由此實現教學情境創設,然后引導幼兒參與美術教學活動,以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這類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用多媒體設備補充部分無法展示的實物,使教學空間既有實景,又有虛景。幼兒本身對物體的認識不夠穩定,同時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面對這樣虛實結合的教學空間時,幼兒也能夠很好地進入教學情境。這樣做教師的負擔會相對減輕,教師布置場景時也可以不那么受限于幼兒園提供的實物資源,從而給幼兒造出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
(二)借助圖片培養幼兒的認知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大量圖片,讓幼兒積累認知經驗,為他們的生活、學習提供認知基礎。
例如,幼兒教師在開展“美麗的衣服”活動時,就可以將不同款式、不用顏色的衣服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地了解衣服有多個種類,并明白這是為了滿足不同的季節、場合的需要。在實際教學時,幼兒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小朋友們,大家今天穿的衣服都很好看,下面我給大家展示更多漂亮的衣服好不好呀?”幼兒紛紛回答:“好。”接下來,教師向幼兒展示了一件白色的、帶有卡通圖案的短袖,并提問:“這件衣服好不好看呀,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這件衣服是什么季節穿的呢?”立刻有幼兒搶著回答:“非常好看,上面還有米老鼠!我覺得這件衣服應該是夏天穿的,因為夏天很熱!”教師立刻對幼兒的回答表示認可。在下面的教學中,教師依次出示了適合另外的季節穿的各類衣服,讓幼兒對衣服的特征與作用有進一步的認識。
這種利用圖片培養幼兒認知的教學方式更加直觀,而且教學內容豐富、有趣,能夠提升幼兒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提升美術教學的效率是極為有利的。
(三)借助圖片拓寬幼兒的視野
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幼兒的美術視野,以此提升幼兒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能接觸的美術作品相對有限,因此幼兒可能還無法了解美術的多樣性。幼兒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中收集一些藝術大師的美術作品,如凡·高的《星月夜》《麥田上的鴉群》等,然后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幼兒展示清晰的美術作品,讓幼兒見識到更加豐富的美術內容,為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能力打下基礎。
(四)融入音頻與視頻,提供幼兒美術創作引導
教師還可以利用音頻與視頻幫助幼兒快速進入學習情境。音頻資源可以作為美術教學的輔助工具,比如教師可以將音頻資源當作教學的背景音樂,以激發幼兒的美術創作靈感。視頻資源對于幼兒美術教學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資源創設優質的教學環境,提升幼兒的美術創作興趣,讓幼兒對美術作品形成更強烈的探索欲望。教師還可以播放其他幼兒或者教師進行美術創作的視頻,供幼兒進行模仿學習。對于幼兒沒有理解和掌握的地方,教師還可以通過重復播放或者慢放視頻來幫助幼兒充分理解繪畫方法。
當然,教師借助音頻、視頻開展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往往較為活潑,思維十分活躍,甚至是跳脫,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可以針對幼兒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憑借自身的美術能力與思維活躍度來完成繪畫,從而提升幼兒的繪畫能力[2]。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帶領幼兒觀看圖片或者聽音樂,讓幼兒在這種引導下進行即時繪畫創作。例如教師先向幼兒展示一副與大自然有關的畫作,并配上有多種自然音效的背景聲音,這些自然音效有鳥叫、蟲鳴、涓涓細流聲或者微風吹拂樹葉的聲音。在這種引導下,幼兒可以更順利地完成畫作。有的幼兒畫出了樹木與花草,樹木上還有幾只小鳥;有的幼兒則畫出了森林與小溪。
應用多媒體設備引導幼兒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讓幼兒的美術創作更加順利,幼兒也就更能從美術創作中獲得樂趣,這不僅能夠保障幼兒美術教學的質量,也能為幼兒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幼兒各項能力
在實際的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設計的美術活動不夠新穎、有趣,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只能在較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關注,幼兒并不真的對這些教學活動感興趣,因此注意力不久后便渙散了,在活動之后往往也會較快遺忘相應的美術知識。要改變這一現狀,幼兒教師可以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讓信息技術融入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切實提升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需求,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將動畫定格,提升幼兒聯想能力
幼兒教師開展幼兒美術教學的目標,除了讓幼兒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還有提升幼兒的聯想能力和表達能力。基于此,教師需要適當拓展美術知識的內涵,幫助幼兒更好地發展自身的聯想能力,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筆者認為,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播放部分具有較強教育意義的動畫短篇,并截取其中的部分畫面,配上教師編寫的教學活動情節,讓幼兒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培養自己的聯想能力[3]。
具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先根據幼兒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播放幼兒喜愛的動畫片段;再截取一個趣味性較強的畫面,例如截取《熊出沒》《小豬佩奇》等動畫片的某個畫面,來營造教學情境,讓幼兒對該畫面進行充分聯想,并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討論畫面內容。教師截取《熊出沒》中熊大和熊二一同走在森林里的畫面后,有幼兒說:“熊大熊二非常勇敢,為了保護森林受了很多苦,我長大了一定也要像他們一樣保護森林,保護環境!”;教師截取《小豬佩奇》中小豬佩奇一家聚在一起的畫面后,有幼兒說:“小豬佩奇的家庭很溫馨,希望我的爸爸媽媽也能夠多花一點時間陪陪我。”
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幼兒需要根據動畫的畫面來進行聯想,課堂氛圍輕松、和諧,有利于提升幼兒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
(二)開展多元的美術活動,提升幼兒觀察力
美術活動并不單指繪畫、涂鴉,還包括了泥塑、剪紙等活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應該是多元化的,豐富的美術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提升自身的觀察力。
例如在開展“用橡皮泥捏小動物”的手工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先親身示范如何用橡皮泥捏出活靈活現的小動物。觀察教師捏小動物的過程后,幼兒會對如何使用橡皮泥有基本的認知。在這個基礎上,幼兒教師就可以將橡皮泥原料分發給幼兒,然后在多媒體設備上將步驟分解圖展示出來,確保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捏小動物的學習任務。當幼兒紛紛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師需要鼓勵他們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讓他們在美術活動中收獲更多樂趣與滿足感。
在這一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用自己的雙手完成美術學習任務,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與聯想能力會獲得顯著提升。
四、提高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往往不被重視,教師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基本都是自己學習的,來自崗位培訓的內容相對較少,這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存在一定影響的。為優化幼兒美術及其他學科教學,筆者以為幼兒園有必要針對幼兒教師群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讓幼兒教師提升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掌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方法。
首先,幼兒園可以在教師到達工作崗位之前就開展相應的培訓,讓教師從入職伊始就充分重視對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其次,幼兒園可以針對在職幼兒教師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在職幼兒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讓幼兒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更深入,同時提升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避免以往幼兒園中只有少部分教師會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現象再次出現。最后,幼兒園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園內教師分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優質案例以及有效方法,讓園內教師在培訓之外也可以積累信息技術知識。
結語
總而言之,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幼兒美術教學能夠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活動氛圍,切實提升幼兒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深化幼兒對美術知識的認知,拓寬幼兒的美術視野。因此,對于面向未來的幼兒美術教學,教師需要及時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比重,切實提升美術教育質量,推動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夢嬌.信息技術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J].幸福家庭,2021(06):117-118.
[2]鄔爾娜.巧用信息技術促進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有效開展[J].名師在線,2020(31):80-81.
[3]相春齊.幼兒園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探討[J].讀寫算,2021(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