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艷潔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除了將音樂知識傳遞給學生外,還要充分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情感,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對每個音符的特殊意義都能深刻感受和體會,并感受作者在作詞、作曲時所寄托的個人情感,以此激發學生學會從音樂中培養自身的情感表達,進而有效融入家國情懷的培養。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民族特征,此外,針對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其特殊情感在每個時期所表現的社會背景是不同的,為此,教師更要充分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音樂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一、音樂對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分析
(一)元素豐富,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高中階段對音樂的教學往往是不重視的,認為課程對學生高中升學和未來就業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和幫助。然而實際上,音樂課程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綜合素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他們綜合素養形成的重要輔助條件之一。音樂是有著豐富情感元素的作品,是音樂創作人豐富情感和人生感悟的寄托,同時也是對一些社會背景、人物事物熱愛情感的表達,這對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綜合素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氛圍,有效感染學生各種豐富的個人情懷,不斷激發個人情感的發散。通過音樂將特殊情感傳遞給學生,使其不斷形成理性的認知,進一步促使他們滿懷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力量,同時使思想道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和完善。
在歷史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音樂的創作往往是對事件背景、人物故事等的一種側面反映,利用藝術表達出個人看法和想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不同時期,音樂作品所反映的歷史背景具有不同意義,有許多音樂創作家對社會現象有著深刻情感與反思,進而想要通過音樂來激起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民族意識或是共鳴。而在特殊時期,音樂作品也往往反饋著音樂家們的強烈愛國情懷。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更真實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為此,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教師更要認識到音樂對學生的重要性,充分地將音樂課程進行有效性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二)思想精神層面,激發愛國情懷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物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忽略精神層面的培養,尤其是家國情懷的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社會以及國家的正確認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學生時期,學生的家國情懷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樹立,就會對他們產生不利的影響,更有可能使他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音樂時要充分利用音樂的特征,靈活融入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正確的愛國之情,同時更深刻和正確地引導學生去了解音樂中包含的國家歷史,讓他們明白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是先輩們通過浴血奮戰換取的,以此激發學生在精神層面的思考,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二、音樂教學對學生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影視,運用視覺、聽覺沖擊
在當前影視作品中,有許多插曲是根據影視本身的社會背景和故事發展來選擇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穿插影視鑒賞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將影視結合音樂來激發家國情懷。在聽覺和視覺的沖擊下,學生對影視中情感表達的感受會更強烈,也會因此對影視中的故事產生共鳴,在音樂中引發個人情懷,激發對個人命運和家國情懷的強烈共鳴。
例如,在影視作品《我和我的祖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影視片段播放給學生看,根據每個時代電影片段逐一呈現,呼應主題的同時又再一次讓學生身臨其境。比如,電影中反復出現的《義勇軍進行曲》,這首音樂對每個學生來說都很熟悉,甚至會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跟著旋律哼唱。而在第一個片段里就重復使用了這段旋律,最后看著在天安門前升起的五星紅旗時,學生都會格外激動,以此引發他們對音樂的共鳴。此時,教師再去講解《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背景,引起學生對歷史的更近一步理解,感受當時的民族精神和人民為了國家所做的貢獻,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此外,電影前后都用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首音樂,呼應主題的同時也讓人心潮澎湃,只要聽到“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這句歌詞,相信學生都會由衷地想為我們的祖國唱上一曲愛的戀歌。在影片觀看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合唱,讓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回憶影視中的片段,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學生對影視中的愛國片段更能感受得淋漓盡致,從而與之產生共鳴,激發自身對祖國的熱愛,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他們的家國情懷。
總的來說,結合影視來展開音樂教學,對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具體畫面的沖擊下,學生更能理解在歷史背景下,人們創作音樂的意義,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切身體會民族精神,引起學生深刻反思的同時,也在激勵著他們對祖國的熱烈情感表達。
(二)賞析優秀作品,激發家國情懷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除了要將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音樂的思想認知,在賞析過程中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中豐富的內涵情感,探究其中的精神實質,進一步引導學生去享受音樂、體會音樂。只有學生學會賞析音樂,才能夠與音樂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音樂中得到人生啟發,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效培養自身的家國情懷。
例如,在學習“音樂與人生”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思維”來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和鑒賞音樂,學會在賞析音樂中不斷培養自身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審美,學會用音樂的認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同時用音樂豐富自己的生活,以及不斷美化自己的人生。在賞析的過程中,當音樂的主題開始演唱或演奏時,學生可以在音樂中聯想、聆聽和分析,描述和理解音樂中的人文藝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如理解音樂與歷史、文化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通過賞析,促使學生思考音樂中表現的“音樂情緒”,從而產生聯想和想象,發現音樂中所要揭示的社會內容。
總的來說,音樂賞析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音樂能力上的提升,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音樂來不斷豐富自身的情感,提高對音樂創作的情感表達能力,進一步從音樂中激發自身的家國情懷,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時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三)設計音樂活動,切身體會家國情懷
優秀的音樂作品本身是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內容的,假設教師只是一味地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講解給學生,那么學生會很被動,其個人情感和思想就無法融入教學中,進而導致學生無法和音樂產生共鳴,感受音樂中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無法更好地激發學生在音樂中所體會的家國情懷。為此,設計音樂活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使學生能在活動中結合音樂不斷激發個人情感和家國情懷的融合。
例如,在學習“京劇大師梅蘭芳”時,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京劇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了解梅蘭芳的發展歷史,理解梅蘭芳在中國戲劇事業中做出了哪些貢獻。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把握京劇唱腔的韻味,理解京劇綜合性表演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京劇,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后去查閱關于京劇的歷史,或者到課外劇院欣賞京劇藝術,身臨其境地感受京劇舞臺的獨特魅力,并學習一段自己喜歡的片段,而后在課上充分展示,并說明該片段的歷史背景蘊含著哪些人文文化,與老師、同學之間相互分享個人思想,相互學習身上的素養,以此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水平。
總的來說,將音樂活動設計在音樂教學課堂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受到活動氛圍的感染,還能讓自己的個人情懷得到釋放,對于家國情懷的表達也能更強烈。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音樂中的家國情懷,進而不斷培養自身家國情懷,使自身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和豐富。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想要通過音樂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首先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重要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以通過影視來吸引學生,進而再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與音樂產生強烈共鳴,進而激發個人情懷和家國情懷。其次,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學會用音樂思維來賞析音樂,并在鑒賞音樂中發現更多的藝術文化和情感表達。最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投入音樂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設計音樂活動讓學生在音樂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家國情懷。總體來說,為了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培養自身的家國情懷,教師就要不斷地探索和挖掘音樂中的奧妙,幫助學生有效建立家國情懷,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榮.利用民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J].教書育人,2018(23):80.
[2]邱健.主旋律電影中音樂家的家國情懷與文化認同:以《為國而歌》《音樂家》為例[J].電影評介,2021(1):25-29.
[3]張鑫,杜鑫茹,吳修林.紅色經典音樂在高校美育課程體系構建中的價值與實踐探析[J].藝術教育,2021(9):263-266.
[4]唐銘.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課堂愛國主題歌曲教學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2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國民族音樂中的家國情懷”(立項號:GS[2020]GHB127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