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高起點謀劃,高效率落實
學校結合師生實際,積極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充分借助釘釘在線直播功能及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長春經開區智慧教育云平臺等組織實施在線備課和上課,經過努力,全面保證了正常的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疫情對教育教學工作的不利影響。
一、精心謀劃,統籌安排
根據學生特點,學校科學合理地制訂了每周的教學進度,并組織教師按時開展線上集體備課。為了發揮好班主任的橋梁紐帶作用,學校讓班主任匯總各學科的教學進度安排并及時傳遞給學生,組織學生按時登錄相關平臺進行學習,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實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校還制訂了“日有巡查,周有考核,月有評比”的線上教學管理制度,由信息組提供技術支撐,以保障線上教學正常進行。
二、家校配合,過程監控
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與家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居家學習情況,家長也按照教師的要求督促學生學習及完成作業,教育引導學生科學安排居家學習和生活。
三、加強研究,及時改進
線上教學期間,各學科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跟進學習進程,及時發現問題,依靠集體力量,努力探尋改進措施,以便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同時,教師們還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并加以推廣運用,從而更好地優化教學流程,提升線上教學效果。
高標準定位,高規格推進
在備課方式上,學校結合實際創建了學年組和學科組線上備課教研直播群,采用線上釘釘直播備課和線下留言相結合的形式,及時組織各學年組進行網上集體備課及教研,并規定骨干教師及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每周設計一節“教學評一體化教案設計”,切實保障線上教學質量。
授課方式上,學校的語數外學科采用“導學案+直播(微課)+隨堂檢測+創新作業+在線答疑”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音體美學科則采用“投放資源包+直播+家校本”的方式進行線上教學。
同時,學校要求線上教學要保持學科特色:數學學科沿用線下教學的經典做法,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知識梳理,達到分層設計、提質增效的效果;語文學科每天安排閱讀時間,由語文教師提前按周布置讀書任務,學生每天通過閱讀打卡、古詩詞背誦打卡、配樂朗誦打卡等方式進行學習分享;英語學科利用英語情景劇配音、云端演唱英文歌曲等形式激發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科學學科組建“項目研究小組”“學習社群”,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讓學生在小組或社群中分享自己的實驗、資源和想法,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另外,學校探索并建立了“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模式,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實施了“個性作業日”制度,根據各科教學內容每周預留一天時間,由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了“作業超市”“作業智慧樹”等作業資源庫,供學生自主選擇作業,逐步形成校本化作業特色。
學校還注重師生居家辦公學習的身心健康問題,通過心理課、班主任心理驛站、心理健康教育公眾號、心理健康咨詢平臺、云端一對一等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心理教育及安撫。學校將眼保健操音頻文件下發給每位教師,在上午第三節課和下午第一節課的時間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通過直播完成。
線上教學期間,學校也沒有放棄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學校每天會給學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務“作業”,還開展了為媽媽洗腳、為爸爸捶背、給爺爺奶奶講故事等感恩教育活動及包餃子、包餛飩、制作水果沙拉等綜合實踐活動。
學校還針對特殊教育學生進行一對一云端送課;對新冠肺炎確診學生,教師每天會進行線上跟蹤、輔導、安撫等,幫助學生平穩度過生病時期。
特殊時期,學校利用云課堂播撒知識,努力構建線上教育教學的良好生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接下來,學校將繼續與教師、家長、學生一起以積極向上的姿態,共克時艱的心態,靜待繁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