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許秀杰
新時代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等前沿科技的不斷創新發展及其在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為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但以往各種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通常只作為提供線上學習的工具,在無法進行或完成線下教學時充當備選,或者只是在日常教學中充當微不足道的輔助作用,并沒有在日常的線下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為緩解疫情對中小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小學都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這場持續時間較長的各學科線上教育教學活動,為中小學的線上教學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同時也暴露了中小學校線上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盡管如此,大規模的線上教學活動還是為現今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提供了新思路,為探索中小學線上線下雙向融合教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本文結合教育教學中的思考與實踐以及霍姆伯格的遠程教育思想,論述了中小學線上教學的主要優勢和存在問題,以及全景融合教學發展路徑。
一、霍姆伯格遠程教育思想
博瑞·霍姆伯格是遠程教育的先驅,他關于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有指導性會談理論、課程設計開發及學習支持服務的論述對如今的中小學教育仍有著啟發性意義。但對中小學生而言,筆者認為有指導性會談效果甚微,因此,本文將集中討論其余兩方面,即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以及課程設計開發及學習支持服務。
1.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
在霍姆伯格的遠程教育思想中,學生的自主性是一個重要特征,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是指學生可以在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并且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地安排學習進度。在新興技術廣泛應用并逐步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相互融合的今天,上述理論研究更加明顯地切合教育現代化中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更加突出了中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課程設計開發及學習支持服務
關于遠程教學,霍姆伯格認為,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發布精心準備的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料及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答疑服務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因此,要做好線上教育,教師除了需要具備傳統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需要提高課程資源的設計能力,數據的快速分析、匯總和反饋能力,以及支持線上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但是,根據筆者多年從事一線教育教學的經驗而言,一方面,由于硬件設備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局限,對線上教學來說,很多學校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團隊設計和開發課程以及遠程處理學生反饋數據的能力。另一方面,對現在的中小學生而言,學生的自主化學習意識還較為淡薄。
二、中小學線上教學的主要優勢和存在問題
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教學資源,這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思路,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知識獲取渠道,這為學生全面和個性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另外,對一些理解不夠透徹的地方,學生可以通過多次反復觀看相關知識視頻的方式解除困惑,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同時,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時獲得所有學生的反饋情況,還可以通過讓學生答題的方式,統計出大多數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并在之后的講解中及時予以糾正,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
但是,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約束,缺乏有效的課堂管控,這是線上教學的不足。2021年6月發布的《中國教師未來教育認知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顯示:與使用意識相比,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存在不足,43.24%的教師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處于一般水平。這說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線上線下融合教學中教師面臨的重要挑戰。
目前,線下教學仍然是當下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但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對中小學來說,線上教學不應該僅僅是一個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而應該是教育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為更好地應對“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教育模式的轉變,需要教師們不斷應用新技術積極探索未來教育教與學的新模式。因此,此時探討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是有其特殊意義的。
三、中小學線上線下全景融合教學發展路徑
全景融合教學是要將線上線下兩者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要發揮教師在線下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言傳身教的作用,更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化發展,在學生學習的各模塊將兩者的作用相互融合,在保障隱私的前提下收集學生的實時學習數據,為學生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結合霍姆伯格遠程教育思想和上文所述線上教學的優缺點,提出以下幾條融合教學的建議。
1.轉變教師教育理念
線上線下全方位融合的教育教學形態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部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使線上和線下教育教學活動形成系統,協調配合跟進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向。因此,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教師首先要打破固有的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對立思維,突破原有思想的束縛。
《調研報告》指出,現今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與對未來教育理念的認知上存在巨大差距。如課堂教學以班級制授課為主,班級集中授課平均占比70.59%,個性化學習占比29.41%;而固定課時是學校課時的主要編排方式,所占比例將近八成。
從以上數據來看,學校教育和教師教學活動存在一定的刻板現象,要實現教育教學改革,順應“互聯網+教育”的浪潮,需要教師轉變現有的教育教學思維,向未來教育理念轉變,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線上線下教學兩種方式創新性地傳授知識。
2.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效能
《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日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意愿較高,但四成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一般。通過報告可以看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意愿較高,但實際應用能力無法滿足使用需求,且報告指出教齡較短和學歷較高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意愿和能力均較高。因此,為了適應未來教育形式,學校應精準組織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和年度考核,確保所有教師具備適應未來教育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
3.轉變線下評價模式和數據采集方式
《調研報告》指出,線下教學對學生的測試評估多數均采用紙質試卷的形式進行測驗,其比例占67.91%。這種方式既占用了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同時也給教師們帶來繁重的人工批改負擔,且無法進行實時反饋,無法給教師提供每個學生長期以來成績變化的詳細記錄和分析。
因此,未來教育理念下,在線上線下全景融合式教學過程中,學校的教研團隊可以準備好電子版課堂練習題目,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讓全體學生在線答題,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全體學生的“實時測評”,并快速生成個人和班級的答題報告,在后續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依據報告了解學生個人及班級全體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重點,推進個性化教學。
與此同時,學校也應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定期采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評價狀況數據,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模式,積極構建新時代的教育評價體系。如對學生的評價應當加入學生平時學習狀況的反饋數據,對教師的評價應當加入學生、家長對教師教學狀況的反饋數據。
綜上所述,大規模的中小學線上教學和霍姆伯格遠程教育思想為探索未來教育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可以預期的發展方向。迎接未來教育,廣大教育工作者首先應接受未來教育理念,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思索線上線下全景融合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為未來教育改革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