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燕


【摘要】目的:探討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為其提供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觀察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方法:本研究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7例,隨機編號分成兩組,對照組(有33例納入其中),在護理中為其提供常規護理;研究組(有34例納入其中),在護理中為其提供個體化健康教育,分析護理效果,對比負面情緒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結果:兩組進行比較,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較低,P<0.05;研究組SF-36量表中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高,P<0.05;研究組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價較高,P<0.05。結論:對急性白血病患者采取個體化健康教育可緩解其不良情緒,促進病情好轉進而提高生活質量,建議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白血??;個體化健康教育;不良情緒;生活質量;滿意度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YE Ya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nd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This study collected 67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control group (33 cases were included), and routine nursing was provided for them in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34 patients included) provided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nursing, analyzed nursing effects, and compared negative mood scores,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Results: The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study group ha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SF-36 scale, P<0.05; The study group had a higher evaluati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can relieve their bad mood, improve their condition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Acute leukemia;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Bad mood;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急性白血病是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疾病,該疾病是機體造血組織發生嚴重增生血細胞引起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與組織并造成患者血液供應受到抑制進而引發貧血、感染等并發癥[1]。該疾病發病急且預后較差,臨床治療以聯合化療為主,對于年齡小于60歲預后不良者首選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預后良好者首選化療,復發后再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然而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加上在患病期間因疾病以及治療帶來的不適感,不僅會增加其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影響其心理情緒,可伴隨厭食、疲倦以及睡眠障礙等癥狀,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必要對其加強護理干預,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為其提供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將其隨機編號分成兩組。對照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37.35±2.36)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5±0.36)年;研究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37.45±2.44)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1±0.27)年,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后得出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白血病診斷標準,經實驗室生化指標檢測確診為白血病;②均提供完整的臨床資料;③患者及家屬在知情且自愿下參與研究,配合相關檢查以及調查問卷的填寫。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②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④精神及認知障礙無法溝通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為其提供常規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期為其通風與消毒,保持室內安靜,減少在病房內操作醫療器械并減少人員的走動,讓患者能夠安心休息。給予患者入院宣教,向其交代化療期間的配合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研究組: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為其提供個體化健康教育。
(1)化療前:①健康知識認知:患者入院后為其普及白血病相關的知識,如發病原因、危險因素、化療目的與用藥以及化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為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鼓勵患者勇敢面對自身疾病并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以及護理相關操作。②心理認知:患者受病痛的折磨加上對治療的顧慮使其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甚至有些患者對治療存在抵觸的情緒,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分析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其心理安撫。為患者講解當今醫療技術的先進性以及安全性,讓其認識到過于擔憂會增加心理應激反應,不利于癥狀的改善,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消除患者的顧慮。③行為認知:協助患者做好口腔、皮膚護理、泌尿系統以及肛周護理。
(2)化療后:①健康知識認知:化療期間患者免疫力會有所下降,機體處于骨髓抑制期,這個期間加強無菌護理,減少病房內人員的走動,限制親屬探訪的次數,家屬進入病房前需做好消毒工作,穿戴無菌服,在護理人員的同意下進入病房。②心理認知:患者在化療后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很容易產生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③行為認知:針對患者化療期間機體容易發生感染的部位加強護理,積極預防并發癥,鼓勵患者進食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可多飲水,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以及寒涼、油炸的食物,避免進食堅硬或者粗糙的食物,適當增加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在烹飪時注重顏色的搭配以增進食欲。根據患者的睡眠習慣為其制定睡眠時間表,可為患者播放輕音樂,舒緩其精神壓力,睡前喝杯熱牛奶或者泡腳有助于盡快入眠。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其能夠多陪伴患者,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愛,鼓勵患者多參與社會活動,增加社會參與感以及自我價值感,有助于提升患者對生活的希望,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以改善病癥并延長生存時間。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負性情緒評分,采用HAMA/ HAMD漢密爾頓焦慮/抑郁(HAMD)自評量表,得分高表示該患者負性情緒較為嚴重,HAMA:無焦慮:<7分,輕度焦慮:7~13分,中度焦慮:14~20分,中/重度焦慮:21~28分,重度焦慮:≥29分;HAMD:無抑郁:≤7分,輕度抑郁:8~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5分。
(2)對比SF-36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簡易健康狀況量表,包括5個維度36個條目,均以百分制評分,得分從低到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來越好。
(3)對比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從健康宣教、心理疏導、服務態度、護理技能以及總體感受等方面進行評價,以百分制評分,非常滿意:>85分;比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負性情緒評分。
護理前對比無明顯的差異性(P>0.05);護理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較低(P<0.05),見表1。

2.2 對比SF-36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SF-36量表中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高(P<0.05),見表2。
2.3 對比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非常滿意:14例(42.42%);比較滿意:11例(33.33%);不滿意:8例(24.25%),滿意度75.75%;
研究組:非常滿意:18例(52.94%);比較滿意:14例(41.18%);不滿意:2例(5.88%),滿意度94.12%,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價較高,2χ=4.445,P<0.05。
急性白血病是發病率與致死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好發于兒童群體以及青、中年群體,目前對于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醫學專家認為白血病的發生與患者遺傳因素以及化學因素等有關[3]。臨床治療白血病主要通過聯合化療的方式,為了提高總體治療效果有必要在其治療期間施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常規護理多以患者病情為主要干預對象,忽略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以及心理感受,總體護理效果不理想[4]。健康教育是提升患者配合度的關鍵,在其治療期間加強健康教育極為重要,個性化健康教育彌補了傳統健康教育的不足,能夠結合患者的個體化差異,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對疾病健康知識的需求為其講解相關事項,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發病原因、診療措施以及配合治療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通過心理疏導可緩解其不良情緒,減少心理應激反應;為其進行飲食指導可提升其機體營養水平,預防發生營養不良[5]。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化療前與化療后通過系統化、全面化的健康行為認知干預將被動護理轉變成主動護
理,以患者的生理與心理感受為中心增加患者的舒適 度[6]。在本次研究中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研究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較低,生活質量評分較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由此可以說明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患者病情改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給予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確切,可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好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春艷,馬曉輝,孟炎杰.健康宣教標準路徑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睡眠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癌癥進展,2021,19(2):211-214.
[2] 邱榕.急性白血病護理干預中應用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及可行性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8):97-99.
[3] 莊碧清.多維度社會支持對白血病化療患者心理狀態、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0,37(8):1272-1274.
[4] 饒治嫦.優質護理服務對白血病化療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A2):1708-1709.
[5] 余韻韻,劉永華.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評估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7):175-178.
[6] 姚麗萍,諶晨,吳曉倩,等.健康教育對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陪護者依從性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