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與完善有利于文化資源的傳播推廣和整合利用,實現文化資源的精準化推送,豐富服務內容,增加文化價值和內涵,滿足群眾提高文化素養和藝術精神境界的需求,提高群眾對文化館的滿意度,促進文化館更好地發揮自身效能。基于此,文章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發展措施。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數字文化館;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6-00-03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資源共享成為大勢所趨,信息交流打破了時空限制。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推進數字文化館建設勢在必行,這有利于滿足人們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有利于推進文化資源傳播推廣和整合利用,實現文化資源的精準化推送,豐富服務內容,增加文化價值和內涵,滿足群眾提高文化素養和藝術精神境界的需求。因此,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發展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 數字文化館的定義及特點
1.1 數字文化館的定義
數字文化館主要是大數據和現代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其主要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整合各類文化資源,簡化大眾獲取文化資源的過程和步驟,使大眾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快速便捷地訪問數字文化資源。數字文化館還可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為用戶提供精準化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提高用戶的滿意度。通過數字化服務、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驗模式,開展互動文化活動、藝術在線培訓活動等。與傳統文化館相比,數字文化館在靈活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數字文化館從根本上實現了各個地區文化資源的共享,使廣大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多元化的文化藝術交流,推動我國文化和藝術事業發展。
1.2 數字文化館的特點
1.2.1 信息發布自動化
傳統文化館的信息發布渠道比較狹窄,而數字文化館有效拓展了信息發布渠道。可利用計算機技術細分文化館信息,利用計算機存儲單元等進行信息儲存,促使用戶通過訪問互聯網獲得相關的文化資源[1]。現階段,互聯網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數字文化館建設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用戶可在短視頻平臺上隨時隨地發布文化資源信息,使短視頻平臺成為一個資源豐富、信息發布自動化的交流平臺,有效促進大眾文化的溝通交流。數字文化館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時效性強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
1..2.2 獲取信息資源的便捷性
首先,數字文化館有效拓展了人們獲取文化資源的渠道,極大地改變了文化館的管理模式,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內容、要求等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改革,能為用戶提供高質量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及信息。數字文化館給用戶獲取文化資源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云文化也造就了人們獲取文化藝術資源的新業態。其次,人們能夠通過數字文化館直接獲取相關信息。數字文化館應細分相關文化資源,推出文化直播、最新資訊、自創節目、熱門空間等板塊[2],使用戶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享受文化資源的滋養。
1..2.3 整合資源,覆蓋面廣
數字文化館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優勢,整合處理各種數字文化資源,擴大信息傳播的覆蓋面,不局限于傳統的線下信息獲取方式,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文化館被轉移到線上,極大地提升了受眾數量,使廣大受眾不僅可以通過線下觀看、欣賞、參與相關活動的方式接受文化熏陶,同時還能通過網絡直播、錄播或者遠程輔導等方式獲取文化資源。覆蓋面廣的數字文化館極大地提升了服務效能,這也成為數字文化館的突出特點。
2 信息化背景下促進數字文化館建設發展的措施
2.1 推動線上服務和線下服務集合
數字文化館建設能夠有效整合線上和線下文化資源,使文化資源輸出實現從平面輸出向立體輸出的轉型,為用戶打造形象逼真、視覺沖擊力更強的文化服務平臺,突出數字文化館的科技感和體驗感。數字文化館還可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360度全景技術為受眾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沉浸式體驗,一旦開展線下活動受阻,便可將相關活動轉移到線上,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公益性作用。數字文化館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能為人們帶來更震撼的視聽享受。文化館還要積極開展線上問卷調查,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了解用戶對文化館的滿意度等。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獲取真實可靠的數據,提升數字文化館的服務水平。
2.2 提高數字化技術水平,優化服務體驗
數字文化館建設應注重線上與線下產品的融合,為人們提供精準化和優質的文化服務體驗,充分彰顯文化館在公共文化體系中的作用。信息化時代,數字文化館應以用戶為中心和導向,一方面在文化館內可設置現代化數字文化體驗廳,用全景式、數字化等手段展現文化館的資源,加深人們對文化館資源的了解,優化群眾對數字文化的體驗。文化館還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優化文化產品的服務體驗。另外,文化館可充分利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為人們推送最新的文化信息,還可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定期組織文化活動,提升數字文化館的綜合服務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館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要調查用戶滿意度,了解人們的文化需求和對文化館的滿意度,提高服務質量,為文化館服務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文化館還應做好官網的建設宣傳工作,在網站建設過程中結合自身特色,在官網首頁放置特色文化活動的鏈接,提高文化館特色文化活動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了給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數字文化館還要做好外聯工作,除了要共享本地網站平臺特色資源外,還可以在原有網站建設的基礎上增加其他地區的資源鏈接,強強聯合,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使本地平臺成為用戶享受全國各地豐富且極具特色的數字文化大餐的窗口。不僅如此,文化館還要積極推進網絡終端建設,做好各種傳輸設備的研發創新工作。
2.3 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打造數字化服務平臺
在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和云技術等,加強數字文化館的網絡平臺建設。不同地域的文化館各不相同,因此各個地區應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加強與其他行業部門的合作,實現各個區域的文化資源共享,使人們能夠接觸到多元的文化資源。在建設數字文化館的過程中,應始終以人民群眾的核心利益作為出發點,滿足信息多元化背景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對提升藝術涵養的追求。數字文化館應將打造安全高效的數字文化平臺作為目標,致力于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活動,提升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數字文化館建設必須依托自身特色,突出地域性文化特點,通過各種形式開拓數字文化館建設視角。
2.4 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
文化館是促進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公益性機構,在信息化背景下,推動數字文化館建設勢在必行。數字文化館建設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且需要各部門間的協調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數字文化館綜合服務體系。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數字文化館建設應轉變思想觀念,迎合時代潮流,加強頂層設計,通過多種措施助力傳統文化館向數字文化館轉型。構建由政府部門主導、各個部門協同合作的運營機制,統一安排數字文化館運營平臺建設、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等,形成層次分明的數字資源共享體系。政府應加大對文化館基礎設施、設備及文化演出活動、惠民培訓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力度,有效緩解基層文化館的財政壓力。數字文化館建設離不開管理型、專業型和服務型人才,應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確保數字文化館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2.5 重視數字文化館的管理工作
文化館肩負著精神文化建設的重任。隨著信息技術的日趨成熟,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后,文化館的管理工作應順應時代潮流,做好數字化轉型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文化館工作者應及時轉變工作思路,革新工作方法,適應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實際需求。文化館工作者應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積極主動地學習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文化知識。文化館可定期組織員工參與系統培訓,鼓勵員工參與繼續教育,在提升數字化建設水平的同時,確保網絡安全,完善數字文化館隊伍管理建設。與此同時,相關人員在運營管理數字文化館時,要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做好數字文化館的宣傳工作,弘揚主流文化,提升數字文化館管理能力和水平[3]。數字文化館的發展與數字化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密切相關,因此,數字文化館需要聘用專業的工作人員實施規范化管理,及時發現運營過程中的問題。這些都對工作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文化館應注重提升運營人員的專業素質,清楚地劃分工作職責,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此外,數字文化館還應與其他平臺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文化資源共享,提升文化傳播效能。
3 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發展的方向
3.1 提供精準化的服務
傳統的文化傳播渠道已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數字文化館必須改進和創新自身的文化傳播渠道[4]。數字文化館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為人們提供精準化的服務,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其文化素養。當前,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信息傳播媒介不斷增加,數字化設備日新月異,這造就了多元的文化環境。鑒于此,數字文化館要致力于為人們提供精準化的服務,高效整合利用區域內的文化資源,提高文化服務質量和效率。
建設數字文化服務平臺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文化資源的線上與線下結合,擴大地方文化館文化資源的覆蓋范圍和服務范圍,實現文化館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運營。這不僅要求加強對線上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而且不能忽視線下資源優勢,要將兩者結合,不斷擴大文化館的規模和信息傳播范圍,依托當前的大數據環境,實現智能化與信息化的有效結合,擴大文化館的資源覆蓋面。另外,還要根據信息化傳播渠道的特性做好精準化服務工作。
3.2 擴大文化內容的覆蓋面
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國的數字文化館建設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支撐,數字文化館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信息和豐富多彩的服務。文化館肩負著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任,因此,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各方面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人民群眾的注意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數字文化館建設還能夠降低財務成本,控制人力成本,讓人們更便捷地享受更多的文化滋養和服務,接收和訪問更多的文化信息,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利。地方數字文化館可結合當地的文化風俗和特色,打造線上文化品牌,還可與其他網站合作,不斷創新傳統文化館的市場營銷方式。另外,可依托數字技術搭建數字文化平臺,人們能夠自由選擇數字化登錄端口,有針對性地選擇文化傳播形式,提升受眾的滿意度,提高數字文化館整體的服務質量[5]。在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有效擴大了文化信息及文化資源的覆蓋范圍,使文化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4 結語
文化館是人民群眾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為公共文化事業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數字文化館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也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文化館引入“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提升了群眾對文化館的滿意度,滿足了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文化需求,更好地發揮自身效能。
參考文獻:
[1] 陳金春.淺析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現狀及發展[J].通訊世界,2020(9):161-163.
[2] 王培璐.探究當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發展趨勢[J].長江叢刊,2020(13):117-118.
[3] 吳迪,王冬然. 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文藝生活,2020(4):206.
[4] 丁嘯.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0):81-82.
[5] 李梅.新時代下文化館數字服務平臺建設和發展[J].空中美語,2021(2):397-398.
作者簡介:陳璐(1995—),女,廣西柳州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