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傳授物理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掌握探究與分析物理知識的方法與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所以,教師要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科學引導,在為學生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解決,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可以準確把握物理現(xiàn)象與知識的本質。此外,還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yōu)化其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實現(xiàn)對該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一、科學設計問題,提高探究興趣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會覺得晦澀難懂,有著很大的學習難度,假如學生缺乏好奇心,在學習壓力較大時極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所以,為了避免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效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開展探究式教學,為學生設計探究性問題,并且要驗證探究結論[1]。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全體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由不同小組驗證不同的結論,以此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把握,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探究能力。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三定律”時,教師要指導與鼓勵學生對牛頓第一、第二定律進行復習與鞏固,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興趣。在本節(jié)課中,學習的重點知識即為“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在課堂的初始階段,教師要為學生展示經(jīng)典實驗,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以及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以此導入教材內容,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未充分意識到情境教學法對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的作用,所以沒有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索然,影響到教學效率。教師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被動地聽講,師生間缺乏互動,所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情境。例如,在學習了“運動學、力學”的知識后,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有關的題型,特別是要重點講解木板與木塊之間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先要在課前階段通過計算機為學生動態(tài)化地設計木板與木塊的模型,接下來在課堂中為學生進行展示。然后,教師再結合二者的速度,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探究與分析。此時,能夠將問題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木板滑行速度大于木塊;第二種,木板滑行速度小于木塊;第三種,二者有著相同的滑行速度[2]。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與探討,不僅如此,教師也要利用動態(tài)模型合理地設置速度,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二者速度的變化,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找到解題思路與探究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發(fā)揮指導作用,開展探究式學習
在物理探究式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內涵,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地開展物理實驗,以此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與點撥作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引導學生妥善地處理問題,為學生傳授科學的實踐方法與探究技巧。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為其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完成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借助已經(jīng)掌握的物理知識完成探究任務、了解新知識。此外,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科學體驗,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設計探究實驗,而且把實驗結論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機融合,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3]。除此以外,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科學的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查找,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能夠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找到有關材料,充分滿足探究活動的需求,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實踐中,教師先要引導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回憶與聯(lián)想,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基于案例的分析對滑動摩擦力的概念進行總結與歸納,幫助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展示探究成果,此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與點評,引導學生探討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什么情況下需要對摩擦力進行增大或者是減小,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本質,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體系。
四、開展合作交流,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探究式學習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探究任務,還要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加強生生間的互動,把個人的探究成果分享給其他學生,以此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及時地了解個人的不足,并進行糾正。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開展探究活動,組員的數(shù)量不能太多,確保每位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通過探究合作提高學習成績,鍛煉學習能力。教師要為每位組員提供發(fā)言與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其次,在小組探究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以及空間,要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為學困生提供更多發(fā)表意見與建議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發(fā)展[4]。例如,在學習“滑動摩擦力”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完成合作探究實驗。首先,要求學生雙手相互摩擦,切身體會到摩擦力的存在;然后,引導學生把手掌置于桌面上,用力往前推;接下來,在手掌下方墊上一張紙,引導學生用力往前推;之后,引導學生改變自己手掌對桌面的壓力,用力往前推。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實驗現(xiàn)象進行探討,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滑動摩擦力形成的基本條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開展激勵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教學評價工作,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模式,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行分析與探究,結合學生的優(yōu)勢增強其學習興趣,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基于學生的優(yōu)點組織開展教學評價活動,努力探尋學生的優(yōu)勢,充分肯定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5]。其次,要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及時地贊揚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體系。最后,要從多維度、多角度入手開展評價活動,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評價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評價學生對學習任務的完成狀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更加全面。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采用探究式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解題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束縛,優(yōu)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此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古鑫.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11):2.
[2]劉武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S3):1.
[3]郝永福.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8(6):2.
[4]楊鵬春.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2017(18):1.
[5]余粵.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