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農,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曾歷任中學教師、班主任、地區教育局長等職。現任浙江省名師名校長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導師兼德育導師,浙江省學校心理學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名師工作站聯盟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主任,國內多所高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國培項目特邀專家。
有一位讀二年級的男生,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工人。上幼兒園時,幾乎每一天他都在地上玩兒,甚至連老師也不知道他在玩兒些什么,就是覺得這個孩子特別愛說戰爭、武器方面的事情,因為孩子的爸爸也很喜歡看這方面的電視、電影。
孩子的媽媽對他的要求很嚴格,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就會打他。據孩子自己講,媽媽曾經用針來刺他,有時候還會用竹棍打。
一年級時,這孩子常常會在課堂上莫名其妙地大笑,惹得全班同學去看他,卻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F在二年級了,這種情況似乎更嚴重了,上課時,他嘴里會不停地發出機槍掃射的聲音,還有人被子彈打中的慘叫聲,做完這一切就倒在課桌上狂笑、翻白眼……老師找他談話,問他:“當時你在想什么?”他說:“我腦子里出現的都是打仗的場面,都是死人……”
還有一次,這孩子在課堂上又大喊大叫起來,狀況無法控制,我就叫他的爸爸來學校。我把他的情況講了之后,父親說自己帶他到醫院去看過,醫生說孩子有多動癥。在家里也是會這樣發作的。有一次,孩子看到爸爸進來了,就沖上去打爸爸,邊打邊說:“都是老馬(他媽媽姓馬),你們要負責!負責……”這種情況基本每個星期里占到4天左右,有時候一個禮拜都是如此。其他任課老師開始對他軟硬兼施,但收效甚微,于是也就讓他一個人在一旁玩兒,或者小聲地自說自話。家長告訴我,他在家里也一樣,只要一不順他的心,他就翻臉,脾氣很大,還會罵爸爸媽媽。
男孩其實很聰明,但是由于時間浪費在胡思亂想上,作業無法及時完成,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績一直在中下層徘徊著。對這樣的學生我該怎么辦呢?
讀者您好!根據您在來信中介紹的這位小學生的情況,我同意醫生對他的診斷,即他屬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這樣一種判斷,是根據這位男孩的以下表現得出的——
該生的注意渙散帶有“隨境轉移”的特點,也就是腦子里想到什么,他就會立即做出什么行為或動作。例如:他有時會在課堂上莫名其妙地大笑,惹得全班孩子看他;而想到電視鏡頭,嘴里就會不停地發出機槍掃射的聲音;等等。
這里有一個重要的識別界限,即一般的兒童都是天性好動的,但他們大多是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下(如課間休息、課外活動、放學之后)表現出好動,甚至是調皮、搗亂行為的。在某些正式場合,有的孩子也會有違紀現象,但基本上還有自我識別能力,經教育后也會有所控制和改進,而多動癥的孩子即使是在正式的、嚴肅的場合下,也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些孩子,多動是外在表現,注意渙散才是核心癥狀。
多動癥的孩子經常表現為,一有需要就必須立即予以滿足,否則就要發脾氣,不愉快、沖動、哭鬧。在學校里往往表現為影響課堂秩序;在家里則表現為任性、糾纏胡鬧。正如您說的那樣,他在家里只要一不順他的心,就會翻臉,脾氣很大,還會罵爸爸媽媽。
“男孩其實很聰明,但是由于時間浪費在胡思亂想上,作業無法及時完成,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績一直在中下層徘徊著?!蹦倪@段描述概括了多動癥兒童的一個重要特征。
兒童多動癥一般是7歲之前起病,9歲時往往是癥狀最突出的年齡。但是在睡覺時,所有的多動癥狀都會消失,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識別指標。
這個孩子上述種種表現是二年級上半學期開始加重的,到現在半年左右。這種情況基本每個星期里占到4天左右,有時候一個禮拜都是如此,說明孩子的問題已經非常明顯,必須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高度重視,盡早發現、盡早就醫,不可拖延。
從家長這一角度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如果醫院確診孩子是ADHD,那么藥物是治療此類兒童的首選。因為ADHD患者的病因是生物性的,是大腦某個部位的功能發生了病變。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早已表明:ADHD兒童與遺傳因素、神經生理學因素、神經解剖因素、神經生化因素及器質性因素等等都有直接的關系,而中樞興奮劑在減輕ADHD癥狀上是有效的,能有效減輕70%~80%ADHD患者的癥狀。目前用于治療的藥物是相當成熟、相當可靠的,有助于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在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間隙內釋放,并且在突觸間隙中維持足夠的時間來傳遞信息。改善效果通常在服用有效劑量后30~60分鐘內就能觀察到。如果最初一個月效果不明顯,可及時去醫院復診,請醫生調整藥物品種或劑量即可,家長千萬不可私自停藥。
2. 切實轉變目前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如果家長只是采取責罰、打罵的辦法,就可能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越加古怪、孤僻、難以與人相處。當然,家長對孩子的不容忍態度是由孩子的令人討厭的表現所引起,但反過來又會加劇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的反常表現。這種惡性循環進而會成為孩子今后學業失敗及成年后事業渺茫的重要根源。
3. 加強孩子的社會適應性訓練。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增強他手指精細活動的訓練;帶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他的平衡知覺,每天不少于半小時。這些都有助于孩子腦功能的恢復與發展。與此同時,可在家里采用行為訓練的方法改善孩子的專注力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4. 減少容易引起孩子過度興奮的外界刺激。家長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不看暴力片、武打片、戰爭片。為了配合醫生治療,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自己看電視也要加以節制。同時,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有童趣的、比較平和的兒童片。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建議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正確看待這個特殊的孩子,不歧視、不諷刺挖苦、不放棄教育管理,對他的行為、情緒表現多給予理解和關愛。
2. 在課堂上每隔一定的時間就給孩子一個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例如回答問題、板演、朗讀、幫老師做一些小事情等,并立即予以表揚或鼓勵。最好把他的座位調到離老師較近的位置,以便時時關照。
3. 課下,多讓孩子參加有組織的游戲活動和體育鍛煉,使他過剩的精力得以宣泄;并協調他的肢體大運動動作以及視覺、空間定向能力。
4. 給予支持性的心理輔導。為孩子建立一本“成長記錄本”,每天記錄他的進步表現。多鼓勵、安慰、指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這個過程會比較長,要幾個月到一年以上,教師不能操之過急。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