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洋
近年來,全球經濟融為一體化的趨勢愈發明顯,這也加促了金融與國際貿易的融合度,鑒于此兩者之間產生了不可小覷的互動機理。換言之,金融與貿易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即相互牽扯、相互促進,兩者均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對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互動作用的研究便顯現出必要性,同時這也是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的必然研究內容。通過對金融及貿易互動機理的深化探索,能夠為經濟發展指明一定的方向,優化兩者的發展效果,對于社會健康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的國際貿易,是指全球范圍內的各國對商品或服務進行的相關交換交流活動,這也是反映全球各國于經濟、服務及科技等方面的一種重要方式。基于此,金融發展便和國際貿易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總的來說金融的發展是世界各國都面對的重要經濟問題,是確保國家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容。站在金融功能視角上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能夠更全面地看到金融于經濟發展的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指引相關人士意識到金融發展的本質及其功能。總而言之,金融與貿易的關系從始至終都是親密的,通過兩者的互動能夠協同助力世界經濟的發展,由此可以說對金融及國際貿易的研究是每個國家都需要重視且不斷深化的課題。
融資成本與貿易結構
1.融資成本差異與貿易結構的概述
從金融發展性質上來看,融資成本和貿易結構顯露出較大的差別。具體表現在國家的進口總額與進口產品產業化程度和銀行債權額及貿易融資的數量具有直接關聯,并且表現出了正相關的關系。換而言之,國家的進口總額通常情況下會受到銀行債權額及貿易融資數量的影響,會隨其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見伴隨金融的發展,能夠促使資金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協調和優化。同理,如果金融發展水平出現逆向情況也會干擾一個國家的融資能力,從而影響到國家的出口結構。總的來說,一個國家想要保障金融處于穩定發展態勢中,就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融資和借貸,同時要做好產權保護、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實時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從而不斷強化出口產品的比例。
2.就金融發展對產業融資成本及資產結構影響的研究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其金融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產業部門于融資方面的狀況以及資產結構,同時也決定了貿易結構。以此可見,產業部門的融資與借貸能力則和金融發展水平具有密切關聯性,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國家的金融發展水平相較偏低,其融資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不會很高。反之,如果金融發展水平提升,其就會不斷提高產業部門的融資成本,產生愈發多的無形資產。正因如此,一般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在產業融資方面就不會存在很大的障礙,能夠輕易獲取較多的借貸,基于此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就會跟隨其本身的金融發展水平及產業資產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具體而言,一個國家的出口能力和其本身金融發展水平的高低存在直接關聯性,也就是說金融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出口能力也不會差,故而就會更易于獲取借貸的機會,反之金融系統較弱,出口能力就會受到干擾,難以得到貸款。因此,每個國家在進行產業融資借貸時,都要綜合考量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水平,全面衡量貸款的利弊,再確定產業的資產結構,這樣才能展現出借貸的真正作用和優勢。同時,也要結合國家自己的發展需求和規范方向,如果能夠將借貸優勢轉換為國家發展的優勢,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從而便能夠助力其在國際上獲取一定地位,以此來看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的互動是日后的發展趨勢。
貨幣流動與貿易融資間的關系
對于貨幣流動性及貿易融資關系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其一,通過貿易的融資情況緊隨貨幣的流動情況,前者深受后者的影響。具體來說,一些過于依附于金融發展的產業,其在融資上的能力都會因為貨幣流通的情況而產生直接性的干擾,如果一國的金融發展程度較高,其就會愈發依賴外部資金,故而所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由此可見,國家在金融和貿易互動過程中,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實際狀況,并要清楚貨幣流動與融資之間的關聯性,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融資的優勢,促進其自身經濟的發展。
其二,融資水平及其流動性均與國際貿易交易成本有關。從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互動研究上來看,在此交易過程中的貿易成本如果增加,就會導致國際的間價逐漸縮小,從而促使貿易融資的通道日益變窄而萎縮,在此背景下,金額就會隨之降低。與此同時,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也會促使貿易產品數量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而這就會大大影響到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甚至留下嚴重的禍根。此外,也會加劇金融危機,不斷出現很多不穩定因素,從而導致運營成本增加,加之融資通道的縮減,故就會導致生產及貿易的發展規模受到干擾,而呈現出日益縮小的態勢。
貿易開放和金融開放
1.通過規模效應互相影響
金融和貿易開放程度直接決定著國家經濟貿易的互動情況,也就是說伴隨貿易的深化發展會不斷拓展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會促進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行為,從而產生持續性的動力和支持。在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同樣也會刺激金融發展而形成集聚規模,對此拓展金融的開發程度。由此可見金融開放程度會跟著貿易開放程度而變化,總的來說國家的經濟發展依賴著具有規模效應的行業,同時也推動著市場的發展。
2.通過產業轉移互相影響
貿易開放能夠促使不同生產狀態下的產品皆發生關聯,在此趨勢下企業也開始就自己的發展戰略進行優化和規劃,旨在于能夠實現各產業在不同國家經濟轉移中得到良好地發展。同時在此過程中,也要考慮降低成本的問題,故會選擇轉移成本低于自己經濟的國家,借此便能在實施經濟轉移活動中而達到提高資金轉移速度和效益的目的。金融開放能夠促使資本較為充盈的國家轉為稀缺國家,這就需要各國根據新要素重新布局自己的產業,完成產業轉移,擴大貿易發展規模。
3.通過技術渠道和金融開放互相影響
在貿易日益趨于開放化的發展進程中,企業為了持續發展均在積極引入新技術、優化管理、組織資源等,且利用模仿、學習等機制來融合社會經濟一同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程度。在金融貿易發展當中,不同的技術都會帶來不同的風險和成本,即有時會由于風險而促進金融貿易的發展,達到分散成本風險的狀況,而有時金融管理對于開放便會干擾到貿易的發展。
貿易保護壁壘
就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來看,在金融發展與貿易互動交流進程中存在較為嚴峻的貿易壁壘問題,并且這些貿易壁壘展現出了發展及變化無明顯規律、不穩定的趨勢。在此狀態下,貿易壁壘就會很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干擾,從而形成一種不規律的發展曲線。
與此同時,伴隨各國貿易壁壘都在持續增加,并且貿易壁壘的種類亦在多元化,從之前的高額度關稅、管理許可證、反補貼的情況下逐漸衍生出了綠色貿易壁壘、社會壁壘等類型。盡管世界各國都在對貿易壁壘問題實施相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但是由于這些管理對策大部分并沒有真正落實,也就削弱了消除各類型貿易壁壘問題的作用,甚至還存在加劇國際貿易壁壘的現象。伴隨各種新貿易壁壘問題的持續出現和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對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互動產生了制約和障礙,甚至帶來各種不利影響。
貿易保護政策
在社會及經濟水平持續提升的態勢下,大大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更新,而這也加促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速度。換而言之,在此發展背景下金融的發展意味著要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交流和互動,而這則是一種由于促進貿易發展的良好現象。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國家出現了貿易保護政策,具體來說就是部分國家為了保護自己本國的產品與服務,出臺了諸多相關的政策。即開始采取各種管制手段,對貿易經營領域和范圍設定了限制,而這雖然能夠保護本國市場,使其市場動力不斷增強,但這只能促使本國產品和服務停滯在本國市場上進行銷售,對于金融發展和國家貿易互動而言是不利的措施。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些政策,達到保護貿易的效果,還對采取對本國產品與服務降低稅收和財政補貼等政策。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貿易情況,導致在同一時期所推行的貿易政策不同,這大大阻礙了金融發展與國家貿易之間的互動效果,并且制約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在此之下,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此需要各個國家結合國際貿易和金融發展來制定合理的措施,努力消除這一問題的影響。
金融開放和貿易開放無法實現精準定位
站在當下發展趨勢上來看,金融開發與貿易開發方面還不能做出精準的定位。換言之,針對金融先開發還是貿易先開放的問題,每個學者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故不能進行準確的定位。每個國家為了更好地適應本國外向性經濟發展目標,都需要進行金融開放,且要根據實際情況持續擴大開放程度,在此情況下可以說金融開放在前而貿易開放在后。也有部分學者提出應對貿易開放在先,只有先將自己本國的產品和服務推廣出去,才能促進金融的開發,顯然對于金融先開放還是貿易先開放的問題目前還處于爭執階段。實際上,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金融的發展依附國際貿易的互動,而國際貿易互動也是金融發展的先行條件。此外,金融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國際貿易的互動,且這一現象正趨于深入化。總之,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貿易自由化的附屬產品,兩者具有緊密的互動關聯性。
采取金融風險分散機制降低貿易壁壘
在金融發展中重點就是要規避風險,減少貿易障礙,對此可采取分散金融風險的措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貿易壁壘,從而為兩者的有效互動和發展奠定下穩定的基礎。對于金融發展而言,可采取控制投資風險的方式決定相關產業的貿易情況,因此在金融程度水平較高的國家可選擇出口風險品,而如果一國的金融程度相對偏低則要出口非風險品。同時,想要實現對風險規避的良好效果,國會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來事先規劃出全面且可行的貿易限制對策,以此完好落實風險分散機制,通過該措施,進一步促進貿易自由化的發展。
適度采用貿易保護政策
基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受到了該模式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金融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來說,其在此趨勢下更是處在了相較不利的位置,而發展水平較好的國家,其產品和服務在交易活動中呈現出較為活躍的狀態。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更是加劇了對本國市場的沖擊和影響,促使本國產品及服務得不到良好的銷售渠道,從而制約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提升。因此,一個國家想要保護自己的經濟市場,實現將本國產品和服務有效推廣和銷售,就要制定貿易保護措施,而想要將相關政策落實,還要針對國家的產品進行補貼,亦或是實施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通過執行貿易保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護自己國家的經濟市場,免遭外來產品的抨擊。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樣的發展模式并不利于金融和國際貿易的互動,更是限制了經濟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就此,在實施貿易保護政策時,要注意使用力度,應當遵循適度的原則,確保其實用性、合理性,這樣才能發揮出實質性效用,既要達到不僅可以實現將本國產品順利銷售,還能為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互動創造良好交流環境的效果。總的來說,國家制定貿易保護政策是必要條件,但在使用時也要結合實況注意程度。
控制好金融開放和貿易開放的次序
從經濟學來來說,金融和貿易本身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在實際當中又存在緊密的關系,對此在研究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互動機理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兩者的關系,并且要注重金融開發與貿易開發的次序,確保對其進行合理定位。具體而言,金融發展從某個程度來說是實現貿易自由化的前提,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程度也干擾著金融發展的水平,雙方相互牽扯和影響。如果金融開放程度較高,則會促使金融體制效率得到大大地提升,同時也能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從而促使國家實現貿易自由化,提高外來融資的可能性。針對金融開放與貿易開放的順序,每個國家都應根據自己的發展實況來確定,即要本著貼合實際的原則,而這也是制定相關政策的根本。這樣才能確保所制定的金融政策與國家發展目標相一致,充分展現金融開放的實際效用,同時貿易開放亦是如此,也要追求實事求是,以此來保障金融發展的穩定性。
總的來說,針對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兩者互動作用的研究,應當從合理定位兩者次序的基礎上出發,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政策,實現對金融風險的分散和規避,從而降低貿易壁壘,促進國民經濟得到良好發展。
(泰國博仁大學)
參考文獻:
[1]王茅.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互動機理的研究進展[J].財訊,2021(6):1.
[2]蘇建平.金融發展對區域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J].2021(2013-1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