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幼兒階段是完善孩子各方面認知的關鍵時期,食育與行為培養同等重要,要從幼兒階段開始有意識地對幼兒展開食育,引導幼兒了解飲食的來源、制作方式、營養價值等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樹立健康飲食意識,還可以有效杜絕學生偏食、厭食習慣的養成,使幼兒自覺做到膳食平衡。幼兒園在組織食育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結合幼兒的發育規律,制訂趣味性強的活動方案,確保幼兒可以積極地參與食育活動,并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示,從而有效提升食育的實效性。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及食育內涵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概述
“生活即教育”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主張把學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將教育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一教育理論源自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觀點,突出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意義,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以生活為中心,賦予教育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有利于擴展學生的學習范圍。
(二)幼兒園食育的內涵
飲食不僅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還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如今中華美食譽滿天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涉及的內容廣泛且復雜。因此要通過食育活動的開展,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飲食認知,使幼兒在飲食文化的熏陶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助力幼兒身體健康成長。食育主要是借助食物開展的教育,在幼兒園中通常包括飲食行為和衛生習慣,還滲透了飲食禮儀與營養知識教育,使食育覆蓋得更加全面。圍繞這些內容組織的教育活動,在參加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積累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將飲食文化知識逐漸上升到幼兒飲食行為和飲食習慣中,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幼兒園食育活動的意義
幼兒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地對周圍人言行的模仿中成長,在成人的指導下自主進食、看電視、做家務,或者參與社會活動,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幼兒教育。到了幼兒園大部分幼兒都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夠融入集體游戲和學習氛圍中,這時會對幼兒展開學習認知、生活認知、情感認知等方面的培養。不同教育都具有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食育活動對幼兒的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完善幼兒的食物認知
食育是以食物為主的教育活動,幼兒園的食育活動比較豐富,會涉及食物種類、名稱、來源等知識的教育,還會帶領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幫助幼兒掌握基礎的飲食知識。這樣的教育有利于完善幼兒的食物認知,使幼兒明確進食并不是單純的果腹,還需要借助食物的搭配,維持人體內的營養均衡,使身體處于健康狀態,是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基礎。
(二)有利于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階段是幼兒身心發育的基礎時期,要通過教育給予幼兒正確的幫助和引導,促進幼兒的人格發展,確保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食育活動的開展,主要以培養幼兒飲食習慣為核心,結合幼兒的身心發育規律,組織相關的教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不僅可以積累飲食文化知識,還可以開闊學習視野。且飲食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幼兒的興趣高漲,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有利于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
通過分析幼兒的飲食情況發現,3~6歲的幼兒大多有偏食、厭食的習慣,這與家長的食育息息相關。大部分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習慣,到了吃飯時間會習慣性喂食,且不會刻意規范孩子的飲食行為,當出現孩子不愛吃的食物時,會縱容孩子,久而久之幼兒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這樣的飲食習慣如果不加以端正,會延續到幼兒今后的成長中,嚴重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兒園食育活動的開展,會從幼兒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制訂符合幼兒認知的教育計劃,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糾正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進而保障幼兒身體健康。
(四)有利于弘揚和傳承傳統的飲食文化
隨著文化的全球化發展,外來腐朽文化持續入侵我國,侵蝕了部分人的文化理念,使人們的價值觀念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樣的價值觀念會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會制約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不利于我國文化發展。因此,當前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滲透尤為重要。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幼兒教師也會滲透傳統飲食文化,帶領幼兒領略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也是弘揚和傳承傳統飲食文化的有效途徑。
三、當前幼兒園食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了解幼兒園食育價值的基礎上,筆者分析了幼兒園食育活動的現狀,發現當前幼兒園食育活動開展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幼兒教師進行改進和創新,使幼兒的食育更加全面。
(一)食育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
任何一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教師進行充足的準備工作,幼兒園的食育活動也是如此。幼兒教師需要提前確定活動主題,然后根據活動主題填充活動內容,確立活動目標,準備活動材料。但是在實際的幼兒園食育活動中,由于受到活動條件限制,以及幼兒教師飲食營養學知識儲備不足的影響,一些食育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如食物材料、活動過程、活動目標等,制約了食育活動的效果,無法展現食育的意義和育人價值。
(二)食育活動資源單一
當前幼兒園使用的食育教材涉及的活動素材較少,需要幼兒教師搜集活動資源,為幼兒組織豐富多彩的食育活動。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要求的提高,當前幼兒園教育活動比較全面,幼兒教師的工作內容繁多,工作壓力較大,所以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食育資源的整合。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園食育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園食育活動單一,無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不利于幼兒園食育實效性的提高。
(三)食育活動內容過于片面
食育需要綜合飲食行為、飲食文化、食物來源、食物制作、營養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使幼兒全面了解飲食知識,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啟示,進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確保幼兒身體健康成長。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幼兒園食育活動內容過于片面。食育活動的開展要與幼兒的起居結合,在幼兒進食的過程中,滲透相關的飲食指導和習慣培養。
四、“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食育活動策略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兒教師要充分考慮生活元素對幼兒教育和成長的影響,在幼兒教育中融合生活元素,將幼兒教育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符合幼兒階段兒童的認知水平。在組織幼兒食育活動時,幼兒教師也要始終踐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引導幼兒樹立良好的飲食觀念,使幼兒在生活中也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幼兒的未來生活奠定基礎。
(一)組織農場參觀活動
在幼兒教育中,“農場”高頻次出現在幼兒的繪本以及動畫片中,不少幼兒已經對“農場”形成了一定的認知,知道農場中長著各種莊稼和蔬菜。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賦予教育生活價值,引導幼兒從實際生活中獲取相關知識,培養幼兒“教育來源于生活”的意識。在幼兒園食育中,幼兒教師可以組織農場參觀活動,帶領幼兒投身于日常生活中,去體驗農場的樂趣,探索農場的“奧秘”。
(二)組織蔬菜種植的實踐活動
考慮到幼兒的認知,游戲教學成為幼兒園主要的活動形式,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學習并掌握淺顯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知識,可以確保幼兒教育的教學效率。幼兒教師在開展食育活動時,要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感,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幼兒的行為認知,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
例如,以“‘小菜農的蔬菜園”為主題,組織食育活動,帶領幼兒探索蔬菜成長的秘密。借助幼兒的好奇心,引起幼兒的求知欲望。由于蔬菜的成長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實踐活動的時長要與蔬菜的成長周期相符。這就需要在班級中規劃一塊空地,專門放置幼兒種植的蔬菜。
(三)組織幼兒園廚房幫廚活動
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幼兒都是活潑好動的,尤其是在熟悉了幼兒園生活后,集體活動的融入感更加強烈。“生活即教育”理念為幼兒教師提供了活動設計靈感,使教師可以進一步擴展活動途徑,改變幼兒園食育活動的單一性,使幼兒園食育活動內容不再片面。幼兒教師要借助食育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為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發揮幼兒園中的顯性教育功能的同時,善于挖掘幼兒園中的隱性教育素材,給予幼兒絕對的啟示和啟發。
(四)組織食育的親子活動
家庭是幼兒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實施幼兒教育的重要場所,家長要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即便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也要承擔幼兒教育的職責和義務。為了增強與家長的溝通和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園可以組織相關的親子活動。借助親子活動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使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這對于幼兒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生活即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價值來源于生活。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要意識到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性,始終踐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將教育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積累經驗,獲取知識。利用幼兒園食育活動的開展,滲透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飲食認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