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娟
教育公平是近些年教育學家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發達國家已經針對幼兒教育公平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并且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從而保證每一個幼兒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我國目前對于幼兒教育公平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重視,但是由于受農村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村教育發展整體呈現出一種弱勢狀態,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從社會角度來看,教育公平可以定義為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接受教育的機會。這其中包括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權利、入學機會平等、教學效果相同、成就機會均等幾個方面,隨著教育公平定義的不斷發展,教育公平理念已經逐漸步入幼兒教育行列。
一、幼兒教育公平的內涵
隨著教育公平理念的提出和發展,出現了關于幼兒教育的提案。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當今中國農村和過去幾十年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城鄉結合政策的實施與推廣,農村地區的發展也有目共睹。但是農村地區的發展速度較緩慢,發展的總體進程比較遲緩,城鎮總是走在農村的前面。對于農村的基礎教育來說,雖然相比于過去十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發展依舊不足,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雖然農村地區的教育事業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幼兒教育依舊是農村基礎教育的短板。在公平視角下的農村幼兒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前進阻力,在眾多社會人士和社會團體的積極關注下,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根據幼兒教育民主化的提案,可以得知幼兒教育公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每個幼兒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習機會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擁有學習的資格和權利,二是有相應的教學場所和資源。(2)幼兒有相同的發展機會。發展機會中包括師資、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活動、師生關系等幾個方面。這是當前社會背景下被大眾所認同的幼兒教育公平理念。
二、公平視野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弱勢的表現
雖然我國的教育政策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實,但是由于農村受經濟、思想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發展仍處于弱勢水平。這不僅會影響幼兒后續的個人發展,也會對我國的社會文明進步造成阻礙[1]。
根據當前幼兒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農村教育發展弱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幼兒教育離不開相應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硬件設施主要指的是教學機構以及教育中會使用到的相關教學設備,如教學場地、教學設施等。軟件指師資力量、課程資源等。在農村地區,由于缺乏管理制度、審批時間過長,導致很多地區仍然沒有足夠的幼兒教育機構。就算部分地區建立了相應的教學場所,條件也較為惡劣,沒有相應的安全措施,無法保證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安全[2]。(2)由于農村大多數居民對于幼兒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很多人認為只要通過家庭教育就可以保證幼兒的發展,還有部分居民由于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并不會選擇讓孩子接受幼兒教育。這些因素都導致農村幼兒教育機會不均。(3)農村地區的師資力量較差,很多教師自身并沒有足夠的專業素養,但同時又由于人手短缺,需要負責很多幼兒的教學工作。這就導致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缺乏科學的管理,不利于幼兒的發展。
三、公平視野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弱勢的歸因
農村地區幼兒教育發展弱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經濟體制變革導致城鄉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差異。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自身的優先發展地位導致農村在經濟發展上處于一種劣勢地位,沒有足夠的資金對幼兒教育發展提供支持。這是造成農村幼兒教育機會難以平等的根源。
農村居民的教育意識不強,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也有緊密的聯系。由于自身經濟條件較弱,農村居民的消費理念與城鎮居民的消費理念是有巨大差異的。整體上農村消費較為保守、陳舊,并不重視幼兒教育對孩子自身發展的影響。而長期以來的經濟和教育資源傾斜導致農村居民整體文化素質較低,無法緊跟當前的政治形勢,最終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農村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接收到相應政策后,并沒有足夠的規劃對政策進行落實,這就導致政策與實際情況發生了脫軌的現象。只有從政治、經濟、思想三個方面同時入手,才可以真正促進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公平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雪.淺析公平視野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弱勢及其歸因[J].才智,2019(27):135.
[2]鄭巧娟.淺析公平視野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弱勢及其歸因[J].考試周刊,2017(4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