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
核心提示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系列重要論述,回顧總結過去五年四川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對今后五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出部署。省委書記王曉暉強調,進一步強化改革意識,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推動各領域改革走深走實;要把四川開放發展放到世界經濟格局和全國開放大局中謀劃和推進,積極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持續提升四川省全方位開放合作水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自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注入強大動力活力。
奮進新征程
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團結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在發展環境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要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美好愿景和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必須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闖關奪隘、攻堅克難,不斷開辟四川發展新境界。
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要強化改革擔當,依靠改革開放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報告從研判國際國內大局大勢出發,深入分析了我省發展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從其嚴峻性來看,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省作為西部經濟大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促進持續健康發展壓力明顯加大。從其復雜性來看,當前我省仍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階段,面臨提升發展質量與做大經濟總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強中心城市與促進區域協調、兜牢民生底線與推動共同富裕等諸多雙重任務,工作中的“兩難”“多難”問題增多。何以解憂?唯有改革。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活力更強的發展新路,持續增強我省經濟發展韌性和內在穩定性。
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要強化改革攻堅,依靠改革開放搶抓機遇、破難而進。報告圍繞“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明確了未來五年六個方面的奮斗目標和七個領域的重點任務。實現這些目標任務,關鍵看能否抓住機遇、厚植優勢、鍛造“長板”,能否突破瓶頸、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報告深入分析了我省面臨的重大機遇,包括“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在川疊加,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國家重大部署深入實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重大政策加快落地。這其中既有黨中央為四川量身打造的戰略機遇,也有我省發揮獨特優勢可以拼搶的“風口”機遇,還有必須通過創造性工作才能獲得的危中之機。無論是哪一種機遇,其內涵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循守舊、甘于“躺贏”必然會錯過,只有靠改革開放披荊斬棘、開辟新路,才能真正把握得住、利用得好。報告同時分析了我省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發展質量效益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還有短板弱項,等等,其中既有長期困擾四川發展的老大難問題,也有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集中力量打好改革攻堅戰,更大力度推進對外開放,讓四川發展支撐更有力、動力更強勁、優勢更凸顯。
越是矛盾隱患增多,越要強化改革韌勁,依靠改革開放化解風險、守牢底線。報告深入分析了我省存在的各類風險隱患,強調未來將面臨更多逆風逆水的艱巨考驗,挑戰前所未有。從疫情防控看,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最終走向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我國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增大,全省防控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從特殊省情看,我省除了意識形態、網絡安全、公共安全等風險需要著力防范外,“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災、全年防地震”特征明顯,民族地區治理仍面臨不少難題。從經濟安全看,隨著我省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任務更重、隱憂增多,需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開放安全保障能力。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用改革開放的思路和辦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方向、保持韌勁,在深化改革中筑牢制度屏障、提升治理能力,在擴大開放中集聚優質資源、增強經濟韌性,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加快打造
改革開放新高地
改革開放新高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定位之一。報告對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作出部署,既體現了四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的責任擔當,也為團結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明確了重大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為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提供了方向指引。報告強調,“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引領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改革開放工作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強調要增強改革動力,統籌抓好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開發開放的前列。在研究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要求推進體制創新,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這些重要指示,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的殷切厚望,指明了我省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目標任務和著力重點,闡明了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根本動力所在,為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邁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五年”,為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標注了時代坐標。報告分析了未來五年四川所處的歷史方位,提出了改革開放新目標,標志著我省改革開放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方面,省委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細化分解的256項改革任務總體完成,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出臺的146項重要改革舉措完成率超過90%,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等扎實推進,改革正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向系統集成、全面深化轉變。開放方面,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國際班列運營效能持續提高,開放平臺能級明顯增強,正在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奮進新征程,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省改革開放必須也必將大有作為。
“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開放門戶功能”,為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明確了實踐路徑。報告繪就了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意味著改革力度更大、開放程度更深、示范要求更高。改革進入深水區,單兵突進常常舉步維艱,系統集成方能沖破利益相對固化格局而收整體協同之效。報告提出支持成都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推進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等建設,推動這些平臺真正成為改革系統集成的標桿樣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四川作為內陸省份,最大的短板在開放,最大的潛力也在開放。要在暢通開放大通道、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加快構筑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增添新活力。
加快完善
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加快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鮮明主題。省委書記王曉暉強調,要把握經濟發展趨勢,加快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報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謀劃部署了一系列基礎性和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完善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省科技資源富集,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一方陣。發揮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以科技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提出堅持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育創新創造文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最大限度讓各類創新資源充分活躍起來,讓更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出來。
完善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牽引作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實際,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仍然是四川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報告提出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引領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雙城經濟圈建設內生動力。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是黨中央對成渝地區的“點題”改革。要創新毗鄰合作、園區共建、飛地經濟等新模式,以跨省域、跨市域功能平臺為重點,探索完善共建共享的公共資源配置、分工協同的產業合作、異地通辦的政務服務等制度機制,努力向黨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報告提出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要堅定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不斷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夯實美麗四川建設的制度支撐。巴山蜀水只有在綠色裝點下才會更加美麗,天府四川只有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才會充滿生機活力。報告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作出部署??钙鹕嫌呜熑巍娀嫌螕?,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寫好,關鍵是落實黨中央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碳達峰行動,建立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努力讓四川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完善開放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提升全方位開放合作水平。四川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是國家內陸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依托。報告對提高開放通道效能、增強開放平臺能級、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等作出部署。要深化“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升中歐班列(成渝)運營效能,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積極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切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完善共享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報告突出為人民創造幸福安逸生活這個總取向,對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等作出部署。惠民生關鍵是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現實問題,實施更多有溫度的政策舉措、暖民心的切實行動。要強化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資合理增長機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加大城鄉特殊困難群眾幫扶力度,努力讓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優的生活品質、更美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生活體驗。
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鞏固和發展新時代治蜀興川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報告把保安全作為做好四川各項工作的底線要求,對推進平安四川建設等作出部署。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健全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網絡安全保障、社會治安防控和應急管理等體系,完善經濟安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以釘釘子精神
推動改革開放部署落地見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省委書記王曉暉強調,要加強改革進展跟蹤調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更大實效。堅決貫徹省黨代會精神,要聚焦改革開放重大部署、重點任務、重要舉措,凝心聚力、篤行實干,以務實作風和釘釘子精神把報告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對表黨中央部署要求抓落實。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精準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系列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抓手,一件一件推進、一項一項落實。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主體責任鏈條,對重大任務全程跟進、一抓到底,確保黨中央改革開放部署在四川真落地、四川在全國改革開放全局中走在前。
鼓勵基層探索創新抓落實。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引導各地增強“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因地制宜謀劃推進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創造更多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完善改革試點分層分類統籌和動態推進機制,發揮好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形成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
健全工作運行機制抓落實。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注重跨領域跨部門聯動銜接,強化政策協同配套,促進各項舉措在實施中相互促進,在成效上相得益彰。完善督辦督察機制,健全重大事項定期督察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列出清單、明確責任、限定時間、掛賬整改。完善考評激勵機制,突出實效評估,強化實績考核,表彰宣傳先進典型,營造推進改革開放良好氛圍。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只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不斷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被譽為改革策源地和開放新高地的四川,就一定能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