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黨組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聚焦“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發展目標,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引領性、系統化、全方位部署,是全省科技工作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發展時期的行動指南和路徑指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我們要在加快創新驅動上聚力突破,通過打出“組合拳”,求出“最優解”,跑出科技自立自強“加速度”,為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注入“第一動力”。
深刻領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豐富內涵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四川主動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在要求。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構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戰略支撐。四川是科教大省、軍工大省,必須發揮創新資源富集的優勢,把國家所需與四川所能結合起來,始終把科技創新這個“國之大者”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練就更多“獨門絕技”,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堅決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路徑選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強調,要錨定“一極一源、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強力推動國家戰略全面提速、整體成勢。我們要聚焦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使命,充分發揮戰略牽引、政策推動和發展支撐作用,強化創新資源集聚轉化,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和開放創新示范區,推動國家戰略加快落地落實。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新形勢下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依靠創新驅動塑造發展優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我們要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準確把握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
堅定把“講政治”作為科技創新的首要原則。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發展的重要論述與四川科技創新實際結合起來,將“國之大者”與“省之要者”結合起來,將當前與長遠結合起來,堅定把領袖的深切關懷轉化為四川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奮進力量、把領袖的殷殷囑托轉化為主動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自覺行動、把領袖擘畫的宏偉藍圖轉化為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美好現實。
堅定把“抓發展”作為科技創新的第一要務。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科技支撐能力,引領產業向集群化、園區化、高端化發展,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動能。
堅定把“惠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根本目的。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鄉村振興、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文化體育、環境污染治理等重大民生問題,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為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優的生活品質、更美的生活環境提供優質科技供給,增進民生福祉,努力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
堅定把“保安全”作為科技創新的底線要求。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從國家急迫需要和四川發展需求出發,持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四川實踐,加快攻克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卡脖子”技術,堅定打好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主動仗”,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保障國家安全構筑在堅實可靠的科技創新堤壩之上。
全面落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點任務
抓“體系”,即加快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一是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推動在川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推進天府實驗室實體運行,扎實推進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加快創建高端航空裝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二是持之以恒強化基礎研究,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探索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三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抓“主體”,即加快培育各類創新主體。一是健全科技型領軍企業成長機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壯大計劃,加快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若干世界級創新型領軍企業。二是建立面向企業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建設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試研發平臺,開展“聚源興川”行動。三是構建更加活躍的科技金融結合機制,大力實施“天府科創貸”,加大創新創業基金、成果轉化基金、院士基金對重大創新項目和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
抓“載體”,即加快夯實創新資源集聚載體。一是高水平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加快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爭取更多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和科技項目落地實施,持續優化“一核四區”功能布局。二是高標準建設綿陽科技城,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軍民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三是高質量建設國省級高新區,加快制定出臺新形勢下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強高新區科創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高新區“招院引所”工作力度,切實發揮高新區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支撐作用。
抓“體制”,即開展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四川行動。一是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改革基礎研究資助體系和支持機制,推行“揭榜制”“賽馬制”“定向委托”等制度,持續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權。二是深化創新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優化科技英才培養計劃實施機制,大力培養引進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建立科技人才評價體系。三是深化科技監督和科研誠信建設,全面加強科研誠信、科研倫理和作風學風建設,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和創新生態。(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