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冉,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八中學心理成長中心副主任、心理教研組長、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曾榮獲全國學校心育學術研討會心理健康教育優質活動課、全國生命教育教學觀摩課一等獎,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一等獎、河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比賽一等獎、河北省中小學校本課程評選心理健康教育一等獎等。
“老師,小A她上節課因為作業寫得不好,被老師說了幾句,下課就哭了……”
“老師,我們班小B和小C剛剛差點打起來……”
“老師,小D她這次沒有考好,哭了,班里幾個女同學正在安慰她……”
這個幾乎每天都往我辦公室跑的學生叫小北,他是班里的心理委員,是個熱情而樂觀的男生。還記得剛開學時,各班甄選心理委員,他主動請纓,“老師,我要做心理委員,因為,我和您說的心理委員的標準太接近了。我就喜歡幫助同學們,而且人緣一向很好,我也善于學習和觀察,一定主動關注班級同學們的心理狀況,做好老師和同學們心靈溝通的橋梁……”這個陽光般的男孩格外讓人溫暖,這種溫暖也感染了全班,經過票選,小北如愿成為班級心理委員。
“老師,我發覺小E和小F她倆好像鬧矛盾了,好幾天放學都沒一起回家了。”
“老師,今天小G說小H的壞話,他倆有矛盾……”
“老師,我聽說小J的爸媽正在鬧離婚,最近總是無精打采的。”
他熱心觀察著每一個同學,但是漸漸地卻引來了同學們的反感。連續一周,小北沒有來心理辦公室“送情報”了,我察覺到異樣。一天課后,我找他詢問情況,小北很失落,“老師,我不想打小報告了,同學們很反感我這樣。小B說我把他和小C爭執的事告訴了班主任,是在找他麻煩;小G說我破壞她和小H的關系;還有小J以為她家的事是我告訴全班的,我根本沒有……”看著無助而委屈的小北,我有些心疼。
“可是老師,我小學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同學們并沒有反感,而且,大家都這么做,老師也很喜歡,為什么現在……”
是啊,為什么小學時可以把很多事情公開談,到了初中就不可以了?在我們的交談中,小北開始思考初中生與小學生在心理感受、成熟度以及對私密空間渴求程度的不同。對于同學們的反感,小北釋然了一些。
“可是老師,心理委員不就是應該關注同學們的心理狀況,及時和老師溝通,搭建老師和同學們溝通的橋梁嗎?”
這個問題,是很多心理委員共同的問題。“將心理波動的同學情況反饋給老師,這是在打小報告嗎?”針對這個話題,我在隨后的心理委員的培訓中,設置了幾個問題,引導心理委員們進行討論。
活動前,我讓小北向大家說了自己的困擾,幾個心理委員應聲附和著,“我們要不要取消班級學生心理狀態的報告制度呢?”這個想法一出就引發了討論。心理委員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經過討論,大家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級的一雙眼睛,能夠及時察覺同學們的心理變化,然后通過自己或者老師及時為同學們提供心理服務。
“我們的目的是幫助與服務,這和打小報告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小北恍然大悟。
大家繼續探討,如何讓班級學生心理狀態的報告被同學們接受。最終,討論出如下結果。
心理委員的報告是以幫助同學為前提的。在這種前提下,心理委員是和需要幫助的同學一起面對問題與困擾,而不是簡單地把同學和問題劃等號;是同學遇到了問題,需要真誠的幫助,而不是同學有問題,僅是冷漠的評判。
心理委員對同學的觀察不是停留在表面,只關注表象,而是了解情緒、事件背后的原因,了解同學真實的心理需求,然后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與幫助;我們不是站在遠遠的地方看同學,而是走近同學了解他的想法和心聲,有效提升心理委員的情緒覺察力、感知力。
心理報告需要尊重同學的隱私。心理狀況報告的對象,應該是切實可以幫助同學的人,而且要注意報告的方式、時間、地點等,以免給同學帶來新的傷害。
心理委員在覺察同學心理狀態不好時,可以運用所學技術,第一時間提供心理支持,或者尋找能夠幫助他的老師、同學一起給予他心靈關懷和溫暖;如果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無法實現幫助的情況,也應建議被幫助的同學尋求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師的幫助。
經過探討,大家明白了,報告班級心理狀況是有必要的,而且是要講究方法的。心理委員是班級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不是犀利的,而是溫暖的;心理委員是班級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看到的不是外顯的表象,而是內心的需求;心理委員是班級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不是在同學背后冷漠評價,而是在同學面前主動關懷……
活動之后,心理委員們將心理狀態的報告制度完善化,編制了“班級心理晴雨周報表”。在這個表格里,有心理委員對自己情緒狀態的覺察,有對班級共性話題困擾的觀察,還有對個別存在心理波動的同學的關注,當然,還有心理委員們對自己、班級、同學優化心態的思考與建議。
從那以后,小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觀察更加深入,觀察視角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老師,那天我發現小X情緒不好,我就找他聊聊,其實我什么也沒有說,就按照咱們培訓時講到的傾聽的幾點注意事項,配合他說,認真地聽,然后小X說,和我聊天心里舒服多了,我又多了一個朋友。”
“老師,小Y前幾天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我就請我們班學霸幫她,我覺得我也要提高學習水平,這樣就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了。”
“老師,小Z想要做心理輔導,我把他帶過來了……”
這個男孩依舊陽光,并且還多了智慧與方法,他不再是一個人,而是帶動一群人,讓心靈之橋更具色彩,更有實效。
班級心理委員是預防心理危機,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及需求的重要崗位。在工作中,心理委員可以通過觀察同學,發現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同學及時向班主任或心理教師反饋,實現心理危機的預防。此項工作是重要且必要的。然而在實踐中,如何觀察,觀察什么;如何匯報,匯報什么……這些問題會讓心理委員及心理老師產生困擾。經過探索,我認識到,心理報告需要專業化、制度化。作為觀察人的心理委員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才能在觀察中細致、準確、溫暖、給力。心理委員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臂膀,心理教師可以借助心理委員的力量,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引導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