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要做到與時俱進,應重視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作為重點,推動“崗課賽證”融合,以培養出更多的綜合型會計人才,為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構建中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職會計專業? “崗課賽證”融合 人才培養模式
在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動下,中職會計專業積極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和優化,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要想進一步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專業教師需重視“崗課賽證”融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實現證賽互補的目標,通過此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崗位,有利于人才培養工作質量的提高。
一、中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崗課賽證”中的“崗”指的是崗位,屬于會計職業工作的著落點,反映出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的相關需求;“課”指的是課程,是教學的核心,培養會計人才離不開課程教學;“賽”指的是競賽,是對學生會計專業技能的衡量途徑,也是檢驗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證”指的是證書,是進入會計行業的通行證,代表的是持證者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對企業一線行業專家建議的調研,結合社會對會計職業崗位提出的職業要求以及會計職業資格標準等內容,明確課程內容,融合課程和工作過程、課程和職業資格證書,把職業技能大賽嵌入課程體系,最終達到“以賽促學、以賽強技”的目標,進而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及適應性,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二、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當前,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存在部分缺陷與不足:第一,中職學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過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的情況,只是將教學工作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盡管部分中職學校逐漸認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并逐漸減少理論課在教學中所占比例,但就實踐教學而言,仍然沒有與具體會計工作緊密結合,無法滿足學生未來實際工作需求。第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較少,實踐性訓練與實際工作崗位之間存在不匹配的情況,進而導致實踐教學出現形式化嚴重的問題,不利于發揮實踐教學課程的作用。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大多數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對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不滿意。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中職學校應重視對“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中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明確“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架構
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教學計劃屬于關鍵內容,課程體系則為教學計劃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而課程又是課程體系的微觀元素。所以,中職學校要培養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是重點。為了能夠讓中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實現全面融合,中職學校需要立足于課崗融合、課賽融合以及課證融合,對課程進行改革。
1.課崗融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指出,職業院校需要將企業技能崗位的相關要求作為重點,全面對照國家職業標準,明確與調整整個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同時,職業院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課程,結合技術領域與職業崗位任職要求,根據有關職業資格標準,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因此,中職學校要以校企合作為平臺,開發相關課程,明確培養高質量會計專業人才的目標,然后以具體工作任務為載體,對完成實際工作任務需要具備的知識與能力進行分析,結合這些知識與能力明確教學內容與設計教學情境。就中職會計專業而言,會計工作崗位應細分為出納崗、辦稅崗、審計崗、信貸業務崗、會計核算崗、財務管理崗以及銷售業務崗等相關崗位。另外,在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設置方面,需要滿足工作崗位對個人素質、職業禮儀、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普適性需求。會計專業教學要堅持校企合作育人的原則,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到校做兼職教師,并確保實踐教學課程兼職教師授課比例在50%以上,滿足以崗位定課程、由崗位指導課程、在課程中體現崗位的現實需求。
2.課賽融合
競賽能夠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是一種效果良好的人才培養方式。中職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競賽,能夠調動其積極性和創新性,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學生也能夠樂在其中。對此,中職會計專業應充分利用競賽的優勢,通過競賽加強學生技能的訓練,并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和本專業相關的競賽活動,進而把競賽當成衡量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中職學校應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與企業共同舉辦會計操作實務比賽,諸如會計手工賬務處理、點鈔比賽等。引導學生參與競賽,除了能夠展現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外,還能夠利用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補充。根據會計專業特點以及競賽要求,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進行鍛煉,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有效提高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效率。
3.課證融合
與會計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涉及初級會計職業資格證以及會計專業1+X證書中管理會計師證、信息化工程師證、智能財稅師證等。針對這些職業資格證書,中職會計專業需要設置針對性的課程。同時,各個職業資格考試主管機構均對相應證書的考試制定了大綱,其中包含詳細的考核內容以及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要求。大多數職業資格考試還涉及指定教材,中職學校可運用專業課程和考試對接的方式,將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作為重點,并確保課程內容設置符合職業資格考試要求,以及加強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實訓。另外,在課程考核方面,如基礎會計、財經法律和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等,可運用不同方式,通過以證代考的方式進行考核,以此實現課程和證書考核的融合。
(二)構建“崗課賽證”融合視域下的中職會計專業模塊課程體系
首先,中職學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需要將職業崗位能力、技能競賽內容、職業資格考試等與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同時,中職學校要注重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強其職業能力拓展。其次,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將豐富學生會計基礎知識與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作為重點,幫助學生將理論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定期開展各類會計技能競賽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各項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其創新思維以及能力。再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計專業教師應立足于現階段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針對性地設置實訓教學項目,健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中職學校要為學生搭建科學、先進的實踐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夠接觸到基礎知識、專項技能、綜合技能、頂崗實習等不同方面的實踐內容。最后,運用“四環節漸進式”教學模式,將會計專業教學體系劃分成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專項核心技能訓練、綜合模擬實訓和企業頂崗實習四個層次,在各個環節中融入會計職業技能競賽,以期達到“崗課賽證”融合的目標。
(三)注重對網絡技術的運用,加強配套教材開發
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若教師只是將會計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那么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其積極性。對此,教師需重視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改善教學效果。諸如微課、視頻動畫以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均能夠在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將線上和線下教學有效融合,發揮其各自的優勢,實現取長補短的目標。另外,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中職學校要重視對配套教材的開發,教師應根據中職學校特點,以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為基礎,加強工學結合,合理設計配套教材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應結合課程教學安排,指導學生制定專業生涯規劃,立足于會計工作內容,提高學生整體的職業技能,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四、小結
綜上所述,“崗課賽證”融合的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實際工作作為基礎,在具體實施時,應將學生與社會的具體需求作為重點,滲透“崗課賽證”融合教學模式,將其作為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中職學校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要進行深入調研,根據社會需要、學校具體情況進行總體設計,建立專業師資團隊,豐富教學資源,創建實訓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設計符合崗位要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實現學校、學生、企業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覃仕克.基于“課崗證賽”融合的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就業與保障,2021(3).
[2]高旋.崗課賽證深度融合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新通信,2020 (12).
[3]李海英,張楠,李庭.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崗課賽證對接、德能識業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2019(9).
[4]鄭楚君.中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J].經貿實踐,2018(24).
(作者單位:亳州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