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妍
創新的基礎條件為自主探索,同時也是培養創新意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如今,幼兒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幼兒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成為幼兒園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如何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意識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而種植園活動作為培養幼兒自主探索意識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兒種植園活動參與中幼兒可以走入大自然,體會大自然的奧妙,這不僅是幼兒園主要課程之一,同時還是培養幼兒手、腦、眼、耳協調配合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教師應加強重視,充分利用種植園區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開發種植園的方式
(一)在幼兒園中開發種植園
在幼兒園選擇適當的區域進行種植園開發,或者選擇一間教室布置成種植園。例如,在教室的墻壁上掛滿幼兒自己種植時的照片或植物生長過程的圖片,將壁紙貼成綠色,在教室中擺放一些盆栽等,另外還可以鼓勵幼兒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帶到教室,給幼兒創造種植園區,要注意的是,在種植園內不要出現具有危險性的工具。通過這一方式不僅有利于幼兒觀察能力的提高,還能實現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利用園外資源開發種植基地
幼兒園可以加強與果園的聯系,并建立合作關系,教師可以帶幼兒到這類種植基地開展種植園活動,讓幼兒身臨其境,感知大自然的奧妙,通過親手種植體會種植的樂趣,不僅給幼兒提供了觀察植物生長的機會,更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比起結果,幼兒參與種植過程是最有意義的,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意識得到培養,提高了探索能力。
二、在種植園活動準備階段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
開展種植園活動普遍包括經驗、材料以及場地三方面的準備工作。
首先,經驗準備。也就是幼兒教師要對幼兒現有經驗進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種植園活動所需經驗,將具體注意事項以及所需要準備的經驗提前告知幼兒,豐富幼兒的經驗。了解幼兒已有經驗的過程不僅有利于經驗分享,增強幼兒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還有利于保障接下來種植園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種蠶豆”活動過程中,想要幼兒正確測量播種位置,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蠶豆的種植,就需要幼兒事先獲取相關經驗,如果沒有測量經驗的支持,那么幼兒也無法確定播種位置,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再如,在“扎稻草人”活動過程中,幼兒想要順利扎出稻草人,就必須獲得相關的經驗。其次,材料準備。在種植園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的種植行為會受到工具數量以及種類的直接影響。分析幼兒使用工具情況可知,幼兒更善于運用小型工具,對于一些大型工具的使用幼兒普遍會存在一些困難,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活動類型選擇合適的活動工具。例如,在松土時,教師可為幼兒準備小鐵鍬、小靶子等工具;在挖坑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小鏟子等工具;在播種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小噴壺等進行澆水。最后,場地準備。教師在準備種植園區時要注意場地的安全性與合理性。在組織學生進行種植園活動前,教師首先應對場地進行測試,如教師自己先試一試土地的松軟程度是否適合幼兒參與等。
三、在種植園活動進行階段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
首先,在活動進行時,教師要明確自身定位,作為引導者與輔助者從旁指引幼兒自主探索,教師要對幼兒的能力給予高度肯定,并為其留足時間與空間思考如何播種。在種植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避免親自操作,為學生準備好一切,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師教學負擔與壓力,同時還削弱了幼兒的參與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的提升,自主探索意識與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善于放手,在合適的時機讓幼兒自主探索。其次,在活動進行時,教師要學會傾聽,作為傾聽者了解幼兒的想法,并在幼兒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在種植園活動中很喜歡與同伴進行交流,例如,他們會互相商量如何松土、播種、澆水等,另外,發現新奇的事物也會第一時間與同伴進行交流,這樣,不僅有利于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同時還能夠實現經驗分享,在相互幫助下,共同完成種植園活動。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幼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要及時給予幫助與指引,推動幼兒快速發展。因此,在活動進行階段教師要學會傾聽,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經驗,同時也可以對幼兒的思維等有所了解,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后,在活動進行時,教師要著重關注安全問題,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幼兒普遍安全意識不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事先告知幼兒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活動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在收獲活動中,大部分幼兒的活動經驗來自工具、材料,這時,教師要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麥粒不僅有白色,還有黃色,幼兒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從麥穗中發現不同顏色的麥粒,一方面有利于幼兒興趣,滿足幼兒好奇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意識,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四、在種植園活動結束階段培養幼兒自主探索能力
種植園活動結束后并不意味著幼兒的探索也終止了,幼兒在參與種植園活動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幼兒好奇心正處于強烈時期,面對幼兒心中的疑慮教師如何進行解答是需要教師仔細思考的問題,如果幼兒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那么種植園活動的意義也無從談起。因此,在種植園活動結束后,教師應針對幼兒萌生的疑問繼續為幼兒創造條件進行自主探索,在這一探索過程中為幼兒答疑解惑,消除幼兒心中的困惑,這一方式不僅有利于為幼兒創造新鮮的學習體驗,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同時,幼兒還可以每日觀察到植物生長情況以及變化過程,使幼兒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室外種植園相當于小的自然環境,在日常種植以及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幼兒對復雜生態環境的了解,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彌補了幼兒在生活中無法觀察到植物生長的遺憾。因此,教師在開展種植園活動過程中既可以播種在室外種植園區,同時又可以播種在觀察養殖區,通過兩種環境條件的不同對比,使幼兒更好地了解其中的不同,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除此之外,在種植園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幼兒會發現蝸牛、蚯蚓、毛毛蟲等有趣的動物,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幼兒經驗開展班級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播種蠶豆的班級活動,幼兒在每日松土、澆水的過程中會看到蝸牛的身影,一來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二來有利于幼兒總結經驗,推動種植園活動的發展。
五、重視收獲體驗,建立家校合作
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幼兒園種植園活動應引入幼兒家長力量,讓家長積極參與種植園活動,幼兒不僅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完成相關活動,同時,幼兒還可以從中體驗活動樂趣。為讓幼兒家長更好地參與到種植園活動中,獲得家長的支持與肯定,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以及教學內容開展多元化的種植園活動,例如,對于年齡較小的小班來講,可以開展“我們的菜地”參觀活動,邀請幼兒家長來園參觀幼兒自己種植的蔬菜植物,并邀請家長一起參與“滾地瓜”親子游戲,這一方式不僅可以使家長了解到幼兒的日常活動,同時還增加了家長體驗;對于中班幼兒來講可以開展“蔬菜印畫”的親子繪畫活動,加強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對于年紀較大的大班幼兒來講,可以組織班級義賣活動,讓家長帶領幼兒到市場上義賣自己種植的蔬菜,最后將獲得的收益捐贈給需要幫助的幼兒,通過這一方式,幼兒既從中感受到了收獲體驗,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幼兒的樂于助人以及奉獻精神。通過對家長的邀請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種植園活動中,讓家長重新認識活動的重要性,獲取家長的支持與認可,通過雙方的協同共同推動幼兒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最大限度地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意識以及探索能力。
六、結語
種植園活動作為培養幼兒自主探索意識以及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幼兒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在參與種植園活動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可以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累經驗,觀察植物生長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另外,種植園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激發幼兒興致,提高教學參與度,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對幼兒動手能力、思考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收獲體驗,促進了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莊燕春.擁抱大自然 快樂每一天:在種植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精神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2(1):2.
[2]張青.合理利用種植園地,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精神[A]. 2019年教育現代化教學管理座談會論文匯編(二)[C],2019.
[3]稽雪梅.如何讓種植園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樂園”[J].小學科學(教師),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