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菁
【摘 要】繪本作為新興的教學資源,正被逐步應用到小學美術課堂中,繪本資源的介入讓美術教學更優質高效。筆者認為,繪本資源在小學美術教材中的應用可以實行三大策略:立足教材,精選繪本;巧加改造,善用繪本;厚植情意,學科育人。
【關鍵詞】利用繪本 美術教材 美術課程
一、背景現狀
繪本按其主題可分為四大類型:日常生活類、思考意識類、文化類、啟發心智類。21世紀初,國內出現繪本館并由此開展繪本版權引進進而引發了繪本閱讀熱潮。繪本起初在一線城市成為家庭首選讀物,而后為幼兒園和小學輔助教學,并成為重要教學資源。日本現代繪本之父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中指出:繪本圖畫的形象是激發想象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國學者也紛紛投身繪本研究,王林和余治瑩合編的《繪本賞析與創意教學》一書更是精選了新奇創意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將繪本資源運用到了教學實踐中。此外,許多一線教師也開始逐步進行繪本教學的研究,總結了許多有趣的繪本教學法。
二、意義與價值
繪本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還處在探索階段,針對目前的問題,在小學美術實踐層面開創性地引進繪本資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情境性
繪本的世界中,有不會凋零的彩虹色的花,有田鼠和兔子一起做體操,還有驚險新奇的夢境……繪本故事種類繁多,涵蓋了日常、科技、交通、歷史等各個方面,而且故事情境妙趣橫生,既結合生活又經過了藝術加工,情節的發展總能出人意料,能夠使學生沉浸在故事之中,跟隨情境展開智性探究。
(二)突出形象性
很多繪本中的文字很少,簡潔有趣的圖畫形象就可以將故事表達生動,例如,繪本《小線條大故事》,主體形象就是一根靈活的線條,但是線條造型百態多變,不需只字片語就能讓人印象深刻。繪本的創作者不乏藝術大家,他們的美術語言新銳多變,筆法、畫法成熟老辣,塑造的形象生動,有高度、有深度,是優質的圖像資源。
(三)蘊含人文性
美術學科課程應追求人文性,美術學習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是一種文化學習。繪本的題材很廣泛,故事中常常富含人生哲理,具有思考的空間。例如,關于愛的繪本有《永遠永遠愛你》等,關于感恩的繪本有《謝謝!150種方式說“謝謝”》等,關于堅強和勇敢的繪本有《狼婆婆》等,關于誠實待人的繪本有《薩拉和他的謊言》等,學生可以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作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涵養人文精神。
三、應用策略
(一)立足教材,精選繪本
隨著我國繪本市場的蓬勃發展,繪本種類愈來愈多,然而并非每個繪本都能融入教材,也不是每一堂課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繪本。繪本的選擇要“精”,質量要“優”,因此可以先選經典的繪本和獲獎繪本,選名家名作。在國外,有多個權威的獎項用來表彰高質量的繪本,如“凱迪克獎”“凱特·格林納威獎”“國際安徒生獎”等,我國也有“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信誼圖畫書獎”等。國外很多知名藝術家和插畫師都投身于繪本創作中,例如,畫家李歐·李奧尼,他的創作風格極具設計感,用顏料做出色紙后剪貼出故事形象,造型語言簡潔有力,故事情節常常出其不意,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伊索”。國內藝術家也創作了大量優秀原創繪本,例如,畫家熊亮,他的作品來源于豐厚的生活經驗和文化淵源,一顆菜、一場雨、一個神話寓言都能成為他的敘事媒介,他的作品水墨技法酣暢淋漓,具有高度藝術性。諸如此類,有質量、有深度的繪本資源能大大助力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教師在選擇應用到美術課程中的繪本資源時,可以基于三大原則:第一,基于課程特點原則。《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美術課程具有視覺性。圖文并茂的繪本對于讀者來說就是一場視覺盛宴,新奇的故事情節和風格化的圖像語言刺激著讀者的視覺,廣闊的題材和充沛的情緒使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堂落地,引導學生自由抒發,愉悅創作,是符合美術課程特點的優質教學方法。第二,基于學情原則。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方面都有所不同,低年段的學生適合選擇圖文并茂、篇幅較短、文字精練、趣味性強的繪本作為教學資源,中高年級則可以選擇篇幅稍長、文字偏多、發人深思的繪本。以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蘇少版”)出版的美術教材三年級《親昵》一課為例。這節課通過刻畫姿態、動作、表情等來傳達親昵的人文情感。《爺爺一定有辦法》和《抱抱》這兩個繪本故事都比較契合教材,但《抱抱》這本繪本更加合適,因為它文字少而凝練,圖像聚焦于姿態各異的動物形象,刻畫生動,更適合三年級學生學習;而《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的文字較多,情感通過故事情節推進,娓娓道來,較為隱晦,相比之下更適合高年級學生閱讀學習。第三,基于教材原則。著名美術教育家尹少淳曾指出:應轉變美術教材為唯一課程資源的觀點,選擇性地合理利用課程資源,但不應矯枉過正。繪本資源雖然是一種優勢明顯的新興教學資源,但在操作中仍應始終以教材為核心,服務于美術課程本身,不能喧賓奪主。教師既要“走進”教材,研究教材,也要“走出”教材,拓展教材,但最終需要“回歸”教材,形成優質課程。
(二)巧加改造,善用繪本
美術課程課時設置為小學階段每周兩節,每節課40分鐘,時間寶貴,內容卻十分豐富,因而既要精選繪本,也要善加利用繪本,在使用過程中,有“拿來主義”、巧加改造、資源整合等方法。
1.“拿來主義”
若繪本中的資源與教材完全契合,那教師教學時可以直接照搬使用。以《葉子片片》一課為例,伊東寬創作的繪本《落葉跳舞》不論是故事情境還是插圖形象都能適配教材,因此可以將繪本直接融入課程,貫穿課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繪本導入,新授部分引導學生跟隨書中的落葉精靈一起在風中舞蹈,經歷風吹落葉、撿葉觀察、拼擺造型過程,以制作落葉精靈為作業驅動,最后引導學生站在落葉的角度,感悟周而復始的生命更迭,激發學生內心的溫情。此外,五年級《學學構圖》一課中,《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繪本中的兩幅插圖就可以直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第一幅圖將賣火柴的小女孩畫得很小且縮在角落,周圍大量留白,營造孤獨感;另一幅圖則用了大主體式構圖,將小女孩的表情重點刻畫,特寫式的臉部畫得很大,仿佛要沖出畫框。哪一種更能表現出女孩的無助呢?“拿來”的優質圖片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繪本資源就成為美術課堂的一大助力。
2.巧加改造
大部分繪本都要根據教學需求,進行二次改造后才能融入教材。有時候,教師可以將繪本情境稍加改編或刪減,局部融入教材。以二年級《三原色三間色》一課為例,教師可引入繪本《小藍和小黃》故事中第一部分的情境,但書中只有小黃擁抱小藍混合出小綠的情節,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加入小黃和小紅混合、小藍和小紅混合的情節。操作時,教師可將顏料等工具、材料給學生觸摸體驗,同桌二人分別飾演小藍、小紅、小黃,在調色盤中兩兩混合調出三間色,學生代入角色來感受調色的樂趣,課堂氛圍愉悅自在,大大提升了學習成效。
有時候,多本繪本也可以巧妙融合,靈活應用于教學。例如,在二年級《花兒朵朵》一課中,《彩虹色的花》這一繪本既有童趣的花朵形象,又用深刻的情境表達出對生命的敬畏,但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只有故事情節是不夠的,還要關注技法。而《蠟筆小黑》這一繪本中,以蠟筆為主角將刮畫的技法講得詳細又好玩,那么,這兩本繪本是否可以結合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以《彩虹色的花》這一故事形象串聯各教學環節,創作時用“蠟筆小黑”介紹的刮畫法刻畫花兒朵朵,繪本兩兩結合,令教學更高效有趣,頗具亮點。
3.資源整合
美術學習得法于課內,但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外的資源卻是無限的,美術課程資源還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網絡資源。由此可見,很多空間資源都可以為教學所用,如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場所。結合各校現狀,社團和課后服務時段也可以整合利用,以此豐富教學內容。筆者經過實踐發現,諸多優秀的繪本故事比較長,課堂上只能呈現其局部,還有一些立體繪本、翻翻繪本、游戲繪本等也因為教學局限而沒有辦法讓每一個學生深度感受。這時借助社會資源就非常有必要了。校外圖書館、繪本館、書吧等場所就有紙質繪本以供學生閱覽、臨摹和研究,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還有很多繪本和創作技法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獲得,在一些多媒體閱覽室上網瀏覽、在手機上下載繪本類應用程序即可隨時搜索學習,甚至很多經典的知名繪本都有專門的配音、高清圖片和視頻可以觀看。當然不能忘記所有人最好的朋友,那就是大自然,去動植物園、公園等地采風寫生也可以積累大量資源。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資源的獲得既方便又快捷,對其進行整合利用是為上策。
(三)厚植情意,學科育人
美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而大部分學生未來是不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消費者”,少部分才能成為“藝術創作者”,正因如此,只有從小重視涵養審美情懷,才能提升未來全民美術素養。蘇少版美術教材中就有不少涉及傳統文化類的課程,如《玉石文化》《木版年畫》等,欣賞精彩的民間作品既需要理性的分析,還需要感性的體會,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藝術科普類的趣味繪本,如《玉器大變身》《年獸》等。此類繪本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感悟到美妙的藝術、精彩的創意、藝術的傳承,成為其認識外界、提升審美、了解文明的重要窗口。在創作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嘗試多元創作形式,如增加繪本改編、續編或重構的形式,作品的呈現可以是平面作品,也可以是立體作品。教師在展評環節可以嘗試舉辦繪本展或建設藝術工作坊,嘗試讓學生做“藝術講解員”,讓學生講出內心所得以及對美術作品的個性解讀。
縱觀美術學科一路的發展,從一開始專注實用性和雙基的圖畫課,到注重三維目標的新課程,再到關注學生核心素養、涵養審美情懷的人文學科,學科演變的過程也指明了課程發展的方向。如果說美術課程是一條“路”,那么技法就教會學生“怎么走”,審美情懷就是“教化”的過程。繪本資源的引入就像一粒教學催化劑,知情意的統一與結合成為美術課程的血肉、成為教學的靈魂,最終回歸學科育人。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基于教材篩選繪本、整合資源巧用繪本、人文熏陶發展“情意”的方式,使小學美術學科與繪本教學資源合理整合、巧妙互動,借此更好地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