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轉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區域游戲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區域游戲活動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為目的,以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為途徑,可以讓幼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方法。
一、目前區域游戲中教師指導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
在幼兒園的區域游戲中,幼兒不僅是游戲規則的執行者,還應該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但在區域活動實踐中筆者發現,有些教師沒有給幼兒提供制定游戲規則的機會,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制定游戲規則,這讓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自己想深研的游戲活動內容。但在實際的區域游戲中,一些教師剝奪了幼兒的自主權。例如,有時很多幼兒會選擇參與同一種區域游戲,導致各個區域游戲的人數比例不均衡。于是,為了保證各區域人數均衡,部分教師在開展區域游戲之前會安排好各個區域的人員,在觀察到有些區域超過限定人數后,會把部分幼兒隨機安排到其他區域,這嚴重剝奪了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區域、游戲內容的權利。
(二)未精準把控參與時機
在開展區域游戲時,一些教師對參與幼兒游戲的時間把控不當,導致幼兒無法深入地體會并感悟到游戲帶來的愉悅感、滿足感、成功感。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教師意識不到自己的參與對提高幼兒游戲的質量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他們在幼兒區域游戲活動中一直扮演著“紀律監督員”和“游戲操縱者”的身份,沒有及時參與其中。還有一些教師在幼兒游戲興致正濃的時候強行介入,導致幼兒的游戲進程被打斷。
(三)區域游戲時間不足
在區域游戲中,一些教師給幼兒安排的區域游戲時間不足。為了給其他活動騰出更多的時間,部分教師常常縮短或限
制幼兒的區域游戲時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玩得正盡興,教師突然暫停活動,這會降低幼兒的積極性。
(四)沒有及時指導幼兒梳理經驗
教師及時組織幼兒探討、評估游戲過程和游戲結果,可以豐富幼兒現有的游戲經驗。但在實際活動中,有些教師只是和幼兒一起進行了探討、評估,并沒有給幼兒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還有一些教師在區域游戲結束之后,讓幼兒自主活動,沒有和幼兒一起交流,也沒有及時引導幼兒梳理經驗,無法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二、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方法
(一)發掘主題教學內容
中的游戲要素,作為區域活動內容的延伸
幼兒園教育囊括的范圍非常廣泛,對幼兒具有啟蒙性。游戲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將主題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滲入區域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例如,在“植物的成長”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活動前先回顧扁豆的種植過程,從發芽、開花、結果到成熟。然后,教師再將扁豆不同生長階段的照片投放到科學區,把照片的順序打亂,讓幼兒根據書本上的知識給扁豆的照片排序。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再一次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如,在“交通準則我明晰”主題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游戲材料“紅綠燈”投放到操作區,引導幼兒開展游戲,鞏固交通安全知識,以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二)合理投放游戲材料,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游戲材料應該豐富多樣,它對于區域游戲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實時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觀察游戲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需求。教師還可以結合班上幼兒的實際情況,投放各層次的游戲材料,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例如,在剛開學時,為了讓小班幼兒了解常見圖形的形狀特征,教師可以設計“圖形對應”區域游戲,投放相關的材料。到了學期末,幼兒掌握了有關圖形的知識后,他們對常見的圖形不再感興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增設橢圓形、菱形等不常見的圖形,加大游戲的難度。這能有效激發幼兒對游戲的挑戰欲,進而幫助幼兒持續地進行探究活動。
(三)開展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區域游戲
游戲和生活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關系,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區域游戲可以推進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比如,為了提升幼兒的生活技能,教師可以開展“幫模特寶寶穿衣”區域游戲,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學會穿衣服,鍛煉動手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小小美容院”區域游戲,在游戲中,給幼兒提供梳子、鏡子、皮筋等游戲材料,滿足幼兒對美的向往。總而言之,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游戲場景,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
(四)關注游戲過程,適時參與引導
教師應及時關注游戲過程,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幫助,通過適當的引導提高游戲活動質量。在引導時,教師應把握引導時機,避免幼兒對他人形成依賴。例如,在一次區域游戲中,幼兒對磁鐵非常感興趣,紛紛進行自主探究,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有的幼兒理解不了磁性的概念。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幼兒,為他們提供相關的資料,讓每一名幼兒都能參與游戲,從而幫助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五)做好前期的經驗準備
幼兒在進行區域游戲活動時,如果欠缺游戲經驗,他們就會對游戲慢慢失去興趣。因此,在開展區域游戲時,教師可以提前幫助幼兒建構游戲經驗,讓幼兒熟悉游戲規則和玩法,從而幫助幼兒更快地融入游戲。以“健康醫院”區域活動為例,該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對醫院的醫療設備有基本的認識,了解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培養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在進行活動前,教師可以向幼兒說明測溫計、血壓器等醫用器材的使用方法,幫助幼兒熟悉游戲器材,讓幼兒建構前期經驗。
(六)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教師應仔細觀察每一名幼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結合幼兒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區域活動內容。例如,一些小班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教師可以設置“娃娃家”區域活動,讓幼兒在“娃娃家”活動中嘗試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些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說話流利,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語言活動,滿足幼兒表達的欲望。又如,在開展剪紙活動時,有的幼兒的動手能力很強,有的幼兒的動手能力則比較弱,教師可以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如對于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進行動作示范,幫助幼兒完成活動任務。對于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幫助同伴。
(七)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設計區域游戲活動內容
在開展區域游戲活動時,為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合理設計區域游戲活動內容。例如,在秋天,幼兒對各類水果和蔬菜很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季節特點,結合幼兒的興趣,設計以“豐收的秋天”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在“豐收的秋天”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操作區投放各類水果和蔬菜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果蔬的名稱,以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到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找一找秋天留下的痕跡,用筆畫一畫眼中的秋天,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總而言之,區域游戲是幼兒能自主選擇、自主探索的游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積極探索區域游戲活動中的觀察與指導方法。觀察、記錄、分析是新時代教師必備的專業技能,教師在開展區域游戲活動時,要做好觀察記錄,不斷反思,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幼兒園)